韋春蘭
一、前言
閱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智力開發活動,能夠讓學生通過閱讀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既可以接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又能夠產生夢想。學生只有具備了濃厚的閱讀興趣,才能夠真心地去主動開展課外閱讀,進而逐步轉變為“我要讀”,而不再是“要我讀”,為他們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首先分析了一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問卷現狀;其次,結合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深入探討了一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措施。
二、一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調查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一年級學生在課外都喜歡抽出時間來看圖書,但是每次看書的時間都不長,而且絕大多數的一年級學生都只是對圖書進行走馬觀花式的瀏覽,且喜歡的類型大多都是科幻圖書,并不喜歡那些知識含量較高的圖書。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一年級學生看完圖書之后就忘記了,鮮有能夠向其他人說清楚所看圖書內容的學生。
三、一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措施
(一)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
1.可在教室內劃出一塊區域來作為讀書區。讀書區內的圖書都是符合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且會受到孩子們喜愛的類型。為了能夠讓讀書區的圖書豐富起來,還可以鼓勵學生將部分個人圖書也暫存在讀書區內,由學生班干部來負責對讀書區進行衛生打掃、借閱管理等。與此同時,每周都可以定期開展一次閱讀討論課,讓孩子們在一起對近期所閱讀的圖書進行討論。
2.巧用故事懸念誘發閱讀興趣。對于那些不愿意在課外閱讀的一年級學生而言,他們雖然不喜歡讀書,但是孩子天生的好奇心會促使他們喜歡聽故事,若講者能夠對故事情節進行聲情并茂的敘述,他們是很樂意接受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巧用故事懸念誘發閱讀興趣。在第一學期可以每日安排一定時間來為全班學生講故事,時間可控制在20分鐘/日,故事主要是來自《365夜故事》《安徒生童話》等,而后還可以讓學生復述部分最感興趣的片段。在第二學期講故事就不能直接敘述,而是要讓學生也參與到閱讀中,例如:可以給孩子們娓娓宣講、聲情并茂地講述故事,讓孩子們進入到一個或感動、或緊張、或有趣的情感世界,但是正在孩子們期待結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不再講述,讓學生自己去課外閱讀原文。實踐證明:巧用故事懸念誘發閱讀興趣的效果極佳。
(二)以語文閱讀課為源來擴充閱讀
待學生已經養成了課外閱讀興趣之后,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帶領學生來“博覽群書”,既可向學生推薦各種類型的書籍,包括英雄故事、童話故事、科幻小說等,又可由教師自己來編寫相應的閱讀教材等。以語文閱讀課為源來擴充閱讀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種形式,分別是聯系式、對照式、薦讀式。
1.聯系式。一年級語文教材的內容與有關書籍具有較為密切的聯系,通過聯系式的閱讀方式能夠“舉一反三”,動態拓寬學生知識面。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授了《太陽和月亮》等教學內容之后,還可以再在延伸性地給學生講述《吳剛伐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故事,讓學生在無形之中能夠有更多去主動探索大自然秘密的興趣。學生通常還會提出許多有趣的問題,包括:為什么月亮會發光?月亮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是多少?筆者并未直接回答學生,而是讓他們去翻閱《十萬個為什么》,在《十萬個為什么》中去尋找答案。
2.對照式。通過對比的方式來提升一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待學生學習了《鋤禾》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課后去閱讀詩歌《憫農(二)》;待學生學習了《豆兒圓》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課后去閱讀兒歌《打大麥》。
3.薦讀式。待學生在課堂上對某位作家的文章進行學習之后,且學生也有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趁機向學生們推薦這位作家所寫的其他作品,以便能夠不斷地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三)舉辦讀書活動來深化閱讀
一年級學生的年齡較小,好動、好奇,特別喜歡去參與一些新奇的活動。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多舉辦一些讀書活動來深化閱讀,讓學生們能夠在閱讀中獲得快樂。
1.廣泛讀書。教師可以基于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多去閱讀那些圖文并茂的童話故事與圖書,既閱讀又識字,而且同學們還可以交換閱讀。
2.講故事比賽。一年級學生有很強的表現欲望,舉行講故事比賽就較為適合他們的心理特點。當然,最開始的時候學生往往不好意思,教師就要多去鼓勵他們,讓他們有信心去閱讀,自然而然地讓他們打開心扉。
【作者單位:融安縣第二實驗小學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