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斌
摘要:化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其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趣味化學實驗是初三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它對促進學生發展來說是很有幫助的。因此,通過對初三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進行詳細的探析,闡述初三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應用的現實意義,并提出初三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策略,以供人們參考。
關鍵詞:初三化學教學;趣味化學實驗;應用;探析
初中化學本身就是一門趣味性較強的學科,而對于傳統的化學教學模式來說,它已經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了。所以,開展趣味化學實驗不僅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同時還有利于營造輕松偷悅的課堂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的學習成效大大提高,這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初三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有效應用
與傳統的化學教學模式相比,將趣味化學實驗應用到初三化學教學中來,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三化學的教學成效。從學生方面來看,趣味化學實驗將趣味性與教學性相互融合,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問題探討中去,使學生在探討中充分掌握化學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從教學成效方面來看,趣味性化學實驗將初三化學基礎知識與生活常識相互融合,這不僅有利于在課堂上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還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成效。
二、初三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策略探究
1.對趣味化學實驗的基礎建設進行強化
由于趣味化學實驗的種類相對來說比較多,大多數學校的實驗設備已經難以滿足趣味化學實驗的需求了,除了缺乏一定的基礎設備以外,化學教師的職業素養也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校的實驗教學質量,無法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對學生今后的發展來說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想要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教學功能,就必須不斷提高化學實驗的教學質量,從而為實現趣味實驗教學的目的做準備。從一方面來看,學校應該加大力度完善化學實驗設備,并且能夠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加入到化學實驗中去,讓學生在實踐中可以親身感受到動手操作的樂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來說是很有幫助的;從另一方面來看,學校還應該不斷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同時,還需要定期對初三化學教師進行培訓學習,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這對于提高化學實驗的教學水平來說是很有幫助的。只有不斷完善化學實驗設備,才能夠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從而使實驗教學可以更好地開展;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才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技能,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發展。
2.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
想要更好地進行趣味實驗教學,學校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一旦教學模式不科學,就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甚至還會導致學生出現強烈的厭煩心理,這對提高教學成效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師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創新,要以學生為化學實驗教學的主體,并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特性,找到他們的化學興趣點,從而帶動他們對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同時,初三化學教師還應該對學生不斷加以引導,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以確保趣味實驗教學的質量。
3.不斷擴展課外初三化學實驗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化學現象,所以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開展化學趣味實驗,但僅靠課本內容來進行實驗,這很難將趣味性特點發揮到最佳,而通過不斷擴展課外化學實驗,才能提高化學實驗的趣味性。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初三化學教師不僅需要在課堂上對學生加以引導,還需要有效利用學生的課外時間,通過給學生布置拓展化學實驗任務,讓他們做一些與生活相關的趣味實驗,這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領悟,還能夠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對拓寬學生思維來說也是很有幫助的,從而培養他們的探索能力及學習熱情。
4.對學生的探究意識進行培養在傳統的化學教學中,實驗課堂大多都是在教室開展,雖然學生對化學實驗比較好奇,通過化學實驗課能夠帶動他們的積極性,但是,傳統的化學實驗課并不靈活,在如此死板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很難有效掌握化學基礎知識,甚至不愿意去主動學習。所以,初三化學教師必須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不斷革新傳統的教學思維,將室內教學轉為室外教學,使初三化學實驗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躍,讓學生對化學實驗教學充滿期許,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
總而言之,初三化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是初中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傳統的化學教學模式已經難以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所以,應該把趣味化學實驗應用到初三化學教學中來,通過詳細探析初三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有效應用,闡述初三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策略,對趣味化學實驗的基礎建設進行強化,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不斷拓展課外初三化學實驗,對學生的探究意識進行有效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實驗化學的教學功能,從而提高教學成效,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趙麗平.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39).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