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
6月18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商會人民調解工作推進會議上,自治區司法廳、工商業聯合會和總商會領導將一塊塊金燦燦的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牌匾頒發到45 家商會行業協會負責人手中?!皟让晒呸r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內蒙古醫藥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內蒙古辦公用品行業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內蒙古眼鏡行業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內蒙古修腳理療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這些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均經自治區司法廳備案,在自治區司法廳和工商聯指導下成立,標志著全區商會行業協會調解組織實現了全覆蓋。
今年一季度,內蒙古自治區各類民營市場主體共有193.3 萬余戶,同比增長5.1%,占全區市場主體總數的97.4%。其中私營企業37萬戶,個體工商戶147.9萬戶,外資企業3492 戶,農民專業合作社8.1 萬戶。全區民營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68.2%,比上年全年比重提高2.7 個百分點。企業經營難免會發生生產經營、勞資管理、民間借貸、合伙經營、外銷貨款等方面的矛盾糾紛,如不能及時疏解,很有可能影響企業健康發展,甚至危害全區經濟發展,危害社會大局穩定。
堅持問題導向,加強陣地建設。自治區司法廳高度重視“兩新”組織(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人民調解工作,努力將推進商會調解組織全覆蓋作為落實“楓橋經驗”本地化的有力抓手,作為構建大調解工作體系、完善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的重要實踐,作為服務保障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具體舉措,在建好全區12 個盟市、103 個旗縣(市、區)醫療糾紛、道路交通事故糾紛等人民調解組織的基礎上,著眼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全國工商聯 司法部關于推進商會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和《內蒙古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 司法廳關于印發〈推進商會人民調解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要求,大力推進商會人民調解工作。
全區商會行業協會高點定位,迅即行動,為人民調解委員會開展工作提供辦公場所、辦公設施和必要的工作經費,打開了商會人民調解工作新局面。內蒙古五金機電行業商會主要負責人牽頭組成學習調研組,赴烏拉特后旗巴音寶力格鎮和浙江省諸暨市學習當地先進調解經驗,并組成由5 名黨員和2 名律師為主體的調解員隊伍,按照“五落實”(組織、人員、經費、場所、制度五落實)和“六統一”(名稱、印章、標識、徽章、程序、文書六統一)的要求開展調解工作,今年共調解糾紛50 余起,涉及標的2765余萬元?!吧虝患胰耍胰说氖略诩覂冉鉀Q?!边@一調解理念受到商會會員企業的高度贊譽和一致認同。
因調解受益的商會不勝枚舉。被自治區民政廳授予中國社會組織評估“AAAA”級的內蒙古信用商會,現擁有會員1 萬余家,在全區率先成立了經濟調解中心,常年聘請十余名專業律師擔任調解員,主要以調解的方式解決會員企業的經濟、合同等糾紛爭議。調解中心成立以來,共受理各類糾紛98540 起,涉 及勞動爭議、土地權屬、合同糾紛、民事侵權等各個領域,涉及糾紛金額7.6 億元,在矛盾糾紛解決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節約了當事人的經濟、時間成本,也節約了大量的行政、司法等資源,人民調解低成本、高效率的獨特優勢凸顯。
內蒙古草原遼闊,商會人民調解工作底蘊厚實。早在10年之前,巴彥淖爾市就率先嘗試開展商會人民調解工作。2008年,烏拉特后旗司法局針對巴音寶力格鎮個體商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類矛盾糾紛凸顯、信訪和訴訟問題頻發的實際,指導當地個體商戶代表掛牌成立了商業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自治區首家商會人民調解組織應運而生。至今,該調委會接待并提供免費法律咨詢2200 余人次,受理各類矛盾糾紛723 件,成功調解645件,涉案標的1100 余萬元,如今已成為自治區深入推進商會人民調解工作的示范樣本。自治區司法廳、工商聯在全區范圍內推廣了烏拉特后旗主動創新、積極作為,大力推進商會人民調解工作的經驗做法。

包頭市青山區成立民營小微企業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
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商會人民調解工作大有可為、大有作為。自治區司法廳副廳長吳鐵城說:“商會人民調解把商會的組織優勢、專業優勢和人民調解的成本低、速度快、程序活的優勢結合在一起,起到了‘行內人管行內事、商人糾紛商人解’的獨特效果。自治區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切實把商會人民調解工作擺上重要位置,把握好推進商會人民調解工作的關鍵環節,把組織建設好,把專業調解員隊伍建設好,把工作服務保障好,為全區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為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