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慧
[摘 要]工程結算是一個多部門聯動的系統性工作,本文從地面建設工程結算的角度出發,詳細介紹了結算中分別與財務、物資供應、生產技術等各個部門協同配合需要做的工作,以及結算資料的準確描述和影像支撐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工程完工結算;多部門結合;支撐;結算效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2.005
[中圖分類號]TU7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9)02-00-02
1 研究背景
項目結算是指一個建設項目或單項工程、單位工程全部竣工,發承包雙方根據施工圖設計、施工方案、工程量簽證、設計變更和各類調整價格的批復等資料,進行合同價款的增減或調整計算。利潤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工程項目的盈利與否,主要受制于項目結算金額和項目實施成本,如果項目成本整體受控,結算金額高于項目總成本,高出的比例越多,經營效果就越好。但是,成本管控一直是國有施工企業的短板,究其原因,即有歷史包袱,又有社會責任,還要遵守各種規章制度,不能像私企一樣靈活,可以根據項目的現場需求提供各種便利。在現在惡意降價、低價中標等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項目要想提高盈利水平,企業要想獲得合理利潤,而項目成本又不可能無限制壓縮的情況下,除了要靠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加強成本管控外,必須在項目結算工作上狠下功夫。
工程項目結算成果的好壞,不是傳統觀念中由造價管理部門與造價人員決定的,也不僅是只與技術部門結合的過程,而是與多個部門結合的結果。在辦理結算時,建設方均將該工程的生產進度、質量、投產時間等是否滿足其需求作為先決條件,只有當這些完全滿足建設方需求后,造價部門在與建設方辦理結算中才具備話語權,反之在結算時會多方面受限。
結算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非招標項目,采用施工圖預算加措施方案及簽證進行結算,部分總價較低合同是完工后直接辦理結算;二是招標項目,采用中標價加簽證及招標中未包含的措施方案進行結算。從結算成果看,這兩種結算模式均能保證公司利益。下面從幾個方面介紹公司各部門深度結合,從而提升結算質量的心得體會。
2 與財務部門結合
工程在開工前、施工中、完工后,造價人員必須與財務人員共同梳理跟蹤項目成本情況。開工前,根據施工圖結合合同金額預測工程總成本及各分部分項成本目標值;施工中,根據工程進度及成本發生情況與成本目標值進行比對,對偏差大的分部分項,及時進行核查,如因工程變更或非我方原因造成的工作量增加,及時會同技術部門與建設方辦理工程簽證;完工后,清理項目總成本,確定結算底線。例如:公司通過公開招標中標的工程,實際施工中因賠償原因造成成本超中標價。因該工程為建設方公開招標,對于超中標價的個案賠償,需及時通知建設方管理人員現場辦公,對如何保證工程進度的投入與協調等費用進行簽證認可,最終超出中標價的賠償費用均得到確認,加上其他簽證與專項措施方案,確保此工程結算價進行調增。
3 與物資供應部門結合
公司工程基本上都是施工總承包,主材由建設方供應,部分材料由于建設方采購流程煩瑣或采購時間過長,委托施工方進行零星采購。這些材料因數量少,多數廠家都會加價并加大數量才能達成采購意向。例如:某工程建設方委托采購電纜,建設方委托只采購35 m,而實際采購中供應商不分零銷售,只能整圈購買,其數量遠超建設方委托工作量。建設方施工管理部門與造價部門是兩個平行部門,即便采購工作量得到施工管理部門確認,但造價部門也只能按定額的正常損耗進行結算,對超量部分不予確認,將造成結算中單項費用虧損。解決方式:在開展該項工作的過程中,建設方出具委托書后才進行材料采購,同時建立建設方委托采購材料臺賬。因某個工程超委托采購的材料一定要告知建設方,在其他項目使用同樣材料時,建議建設方仍委托公司采購,減少材料超量采購損失。同時,采購的材料在建設方造價部門結算時一定要計取采保費與運雜費,以達到為建設方代采材料、結算無損失的目的。
公司工程主材多為甲供,施工方習慣性以領帶耗。現建設方在合同中均明確:所領材料如果超出設計或定額合理損耗,超出的費用由施工方負擔。因此,物資供應人員必須與技術人員深度聯動溝通,技術人員熟讀分解圖紙,精確計算材料使用數量,物資供應人員按照計算量合理領用材料;工程完工后編制竣工資料及繪制竣工圖時,超設計材料必須進行反映,為后期結算工作提供有力支撐,避免結算損失,同時規避審計風險。
4 與技術部門結合
造價部門與技術部門結合的好壞,是每個項目結算成敗的關鍵。任何工程都應由造價部門牽頭制訂工程經營策劃(該策劃應涵蓋合同條款解讀、分包策劃、索賠方案、結算方案等)。在工程結算及后期審計中,造價人員與建設方接觸較多,其對工程索賠資料編制的參與程度直接決定了與建設方結算時說服建設方認可的成功率。結算須由造價人員依據工程成本、哪些工程定額附加值高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進而提出在哪些方面做多少價值工作量的資料,才會在結算中占據有利局面,提高索賠成功率。整個項目的造價架構必須由造價人員完成,技術上進行配合是完成這個結算架構的具體體現,但兩個部門的結算切入點就必須一致。
以公司承攬的一個線路和場站工程為例,通過后期方案、簽證、措施與政策索賠,結算價增幅18%。筆者結合此工程結算實例分享3個造價與技術部門結合共同增加結算金額的經驗。
4.1 腳手架搭拆
公司請專業隊伍搭拆分包,建設方預算中所有單項工程按定額取費后,公司預計直接虧損。采取措施:由技術部門編制腳手架搭拆專項方案并附施工圖,同時提供工作量與現場施工的圖片。依據施工圖及專項方案計算,扣除預算包含的搭拆費,此單項工程比定額計價費用調增6%。
4.2 臨時設施費
慣例為按定額計取直接費后,按取費系數計取,不做調整。采取措施:項目團隊多次組織造價與技術人員實地觀摩,共同對臨設施工工作量進行收方,深入了解臨設修建工序及具體工作量。根據建設方要求,技術人員編制現場臨時設施施工方案與配套施工圖,建設方項目部組織現場管理人員、造價管理部門、現場監理共同對方案與施工圖進行審定后,在同意此單項工程扣除定額內按費率取費的費用后,按實結算。該單項最終結算費用增幅42%,充分保證了公司利益。
4.3 管道掃線土石方
(1)技術部門對量的推動。前期圖紙會審中發現設計工作量不足,原設計只有約6 m3/m掃線土石方,與實際工作量不符。為保證結算效果,造價與技術部門配合,參照相關同類別工程地貌結合測量成果表結合現場踏勘結果,形成專項匯報材料,同時向公司及建設方相關部門層層匯報。最終在公司領導的大力協調下,建設方、監理與設計均認可調整掃線工作量,掃線工作量最終確定為11.44 m3/m,結算效果從工作量源頭得到保證。
(2)造價部門從價上的推動。該工程按照合同約定采用《2000石油定額》,此定額無掃線土石方可執行的定額子目選項,慣例做法套用石油定額的管溝土石方定額,綜合單價為27元/m3左右。由于石油定額缺項,替代定額子目無法真實反映工程成本。造價部門與建設方多次溝通協調,積極促成建設方召開生產管理部門與造價管理部門協調會,同意該工程掃線土石方執行地方相關定額及配套取費文件。依據土質類別,采用石油定額綜合單價約27元/m3,地方定額綜合單價約41元/m3。通過技術與造價部門共同努力,在量與單價都得到保證的情況下,該工程掃線土石方增幅52%,確保了整個工程的結算效果。
4.4 施工方案
地面建設的施工項目多是低山、丘陵等地形。坡高山陡、地形破碎、石方段多、石頭硬度等級高、降雨量大等都是常態,對項目的施工成本影響非常大。對于這些施工重點、難點的施工地段,在技術上是沒有問題的,但結算的時候,需要技術人員針對性制訂各種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對現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要指導現場施工,還要具備符合造價計算的經濟性(也就是要量化施工措施)。工程結算的主要工作難點和重點也在于此。一個好的施工方案不僅能夠反映出企業的施工水平,同時也能夠將高超的施工技術水平轉化為與之相對應的合理高價。施工方案的工作量是在施工圖設計中不能夠細化體現的,因此在編制預算時,暫估了費用。在結算時,通過對高陡坡、各類穿越、雨季施工、施工材料轉運等具有針對性的方案進行深度挖掘,通過大量的統計表配合現場影像資料,將現場的各種施工手段、方法量化到了方案驗收工作量表中,最終在暫估價基礎上增加了30%的結算費用。
5 結算中加強簽證、變更的幾個方面
5.1 定額語言還原現場簽證尤為重要
技術人員往往提供現場直觀技術數據,沒有習慣用定額語言還原簽證。例如:土石方開挖,只寫土石比為4∶6(或其他比例),但在石油定額中,土分為一類、二類、三類、四類土,石分為松石、次堅石、普堅石,不同土石種類定額計價標準均不相同。例如:如果技術資料沒有明確土石種類,建設方在審核結算時,會按照最低標準進行審核;公路維修的手擺片石,就一定不要寫成手擺塊石,塊石、片石存在的差異會造成結算差異。諸如此類的定額術語還原簽證還有很多,所以造價人員與技術人員經濟與技術的緊密結合,能夠保證簽證質量和結算效果。
5.2 項目各專業提供的影像資料經篩選可以用于結算
隨著結算與審計提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影像資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設計外增加工作量,基本都需要圖片證明,所以必須做好此項基礎工作(如管道、電纜的交叉穿越,如有圖片佐證,即便對于簽證,結算時也會提高附加值)。
5.3 善于結合現場施工情況和施工圖設計差異
某工程地處喀斯特地貌發展區,從設計地勘資料反映出來的線路土壤類別大部分為1-2類土,石方是5-7類石方(普氏分類表:5類為松石,6-8類為次堅石),也就是說整個線路沒有普堅石分類,與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差異。為了向業主及設計單位提供充分的依據,現場見證取樣去專業機構做了石方等級檢測,檢測報告數據顯示為特堅石。因此,在預算編制的時候就對全線的石方等級由設計出具了相關說明進行調整,僅此一項調差可調增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