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姝
[摘 要]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社會需求的不是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會計人才,而是具備實踐操作能力和職業能力的會計人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材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根據云會計的特點以及當前會計行業的發展形勢,提出了高職院校云會計教育方向轉型的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云會計;高職院校;專業教育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2.099
[中圖分類號]F2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9)02-0-02
目前,高職院校在培養會計人才的過程中普遍存在人才培養目標不清、課程不科學、教材老舊、教學方式方法落后和教師隊伍素質水平不高等問題。筆者運用問卷調查和個人訪談相結合的形式,對河南省部分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師生開展了調研。此外,根據就近原則,筆者對河南省部分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師實施了一對一的訪談交流,并在很多問題上達成了共識。
1 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人才培養目標設定模糊
目前,國內各大高職院校對培養哪種會計人才存在比較大的爭議,其爭論的焦點主要表現在到底是培養“專才”還是“通才”的問題上。從調查結果來看,有40%的受訪者(主要是高職生)表示自己對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在定位上不明確,似乎高職會計教育所設置的目標與自己聯系并不緊密。有37%的受訪者(主要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認為當前所設置的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并不科學,許多高職院校學校主觀地提高了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水平,但并未充分考慮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到底應當達到何種水平和能力,這是值得高職會計教育應當積極思考的問題。此外,一些受訪者表示“不知道”或“不關心”高職會計教育的目標,實際上只是潛意識里回避給出針對這個問題的具體答案。
1.2 會計課程體系設置不科學
合理設置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既能夠有效確保會計專業學生素質維持在較高水平,也能為培養合格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提供必要的條件。目前,從各大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的情況來看,通常都會包含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等,但不同學校的會計課程在具體設置中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尤其是財務類、綜合類以及理工類等高職院校存在的差異十分明顯。有91%的受訪者普遍認為不同類型的課程在數量比例上存在比較大的不合理性,公選課、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等課程的比例并不能讓人十分信服。此外,有79%的受訪者表示課程通常都會受開課老師個人風格的影響,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安排也會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從而造成會計課程體系設置十分混亂,不利于完善會計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個人能力結構。還有70%的受訪者表示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課程設置過程中缺乏靈活性,高職院校不太可能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為選課提供充分的自由。
1.3 高職會計專業教材選擇十分混亂
教材既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開展課程教學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源泉,對會計專業教學也能起到規范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好的會計專業教材,很難培養出優秀的高職會計人才。從調查結果來看,各高職院校在選擇教材并沒有一致性的標準,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通常會選擇自編教材進行教學。筆者認為,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財經類高職院校通常在會計專業領域擁有比較強的科研與教學能力,因而更多會選擇自制教材;而對于綜合類和理工類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師資上比較薄弱,因而會選擇其他學校已經編寫好的教材或者被普遍采用的專業教材。要評估教材質量高低,主要還是要看所選教材的內容是否科學合理,是否具有理論性、實踐性、適應性以及時代性等特點。無論選擇的是自編教材,還是其他院校或來源的教材,只要滿足上述要求都可以作為課程教學的教材。
1.4 會計教學方法簡單而落后
會計教學方法包括教學方式與手段。實踐證明,活潑、新穎的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至關重要。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實踐中常用的幾種會計教學方法有:課堂講授教學(占98%)、多媒體教學(占64%)、在線教學(占37%)、案例教學(占26%)、其他(占17%),顯然教條式的教學方式在當前的會計課堂教學中應用得十分普遍,許多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師還是沿用了傳統的教學方法,知識傳授方式通常都是填鴨式的,基本模式是學生負責記筆記和背筆記,而老師則考察筆記。這種教學方式更加注重教授環節,而相對忽視學生自學的環節,學生都是靠死記硬背的方式獲取知識,而很少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更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而教學效率非常低,難以培養具備實踐性與創新性的專業會計人才。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未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個性差異,難以做到因材施教,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師跟學生的交流非常少,也不注重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更沒有及時改進僵化、呆板的教學方法,因而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方式應當進行及時調整。
2 高職云會計教育轉型策略研究
2.1 重構會計的目標和職能
如何加強企業組織內容績效管理、提升企業組織價值,是企業管理層與領導層應當著重思考的問題,會計人員則應當為企業進行決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對于企業來說,它通過會計專業人員提供多種信息,實現自身的增值和發展壯大。在云計算時代,企業商業模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會計還必須充分發揮會計管理職能。在研究和分析會計職能問題時,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即會計職能分為基本職能和衍生職能。一般認為會計的基本功能是反思和控制,其衍生功能是評估公司的業績、預測業務前景、參與經濟決策等。
2.2 改變會計教育的理念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需從動態和發展的角度重新認識和審視云會計教育理念。云會計教育理念是會計教育工作者在云會計教育過程中應教授給學生的理論認知和觀念體系。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師對云會計的屬性存在誤解,他們認為云會計只是一種簡單的技術,因而在開展會計教育的過程中常常將技術作為教學的重中之重,而忽視了會計教育的內涵,學生常常不了解所學的東西到底是何物,更難以理解隱藏在背后的深層次信息,也難以形成自己的判斷。企業的每個決策都需要相應的信息,其中部分信息來自財務會計信息,而更多的信息來自價值驅動的信息,它們共同為企業增值提供了必要的決策信息支持,借助于這些信息可以了解企業相關業務的優劣,并通過改善自身的業務流程,獲得企業的競爭優勢。因而,對會計專業能力的相應要求也需要進行質的改變,特別是要促進會計職能從重核算到重管理決策轉變,從而實現會計人員身份轉型,即從信息的被動提供者到主動提供者,甚至是企業的合伙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必須牢記,企業會計工作的根本任務是為企業創造價值。由于固有的學科障礙和專業認知,云會計教育不能局限于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只是將學生培養成傳統意義上的數據處理者,而未對其后續職業發展及其通用能力培訓引起足夠重視。
2.3 建立適應云會計發展趨勢的課程體系
云會計的出現和發展是隨著企業商業模式改變而改變,商業模式的變化使企業管理及其支持系統也逐漸發生了新的變化。因此,在現有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過程中,高職院校不應過度區分會計、財務和管理的界限,應當打破傳統“小會計學科”存在的固有局限,強化學科的完整性與系統性,同時以“云會計”理念設計高職會計專業課程。云會計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高職傳統會計教育的范式,云會計背景下的信息需求更加多樣、異質和開放,而高職傳統會計課程體系下的信息是相互分離的,很容易產生缺乏足夠聯系的信息孤島效應。因此,高職院校應該根據市場需求重新構建高職院校的會計課程,使之適應云計算技術變革和企業價值管理活動的變化趨勢,既要加強通識教育和專業技能教育,也要講授人文素養和方法論,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高職院校必須將云會計的相關課程作為提升會計師職業能力及其道德素養的必修課程,以便讓學生能夠理解云會計工作的社會和倫理意義,尤其是從技術理性和道德理性的角度進行會計專業決策。同時,高職院校還要實現不同會計專業課程的有機整合,在必修課程數量存在限制的情況下,應通過增加選修課程進一步擴展云會計的相關內容,使會計專業畢業生能夠適應云會計發展的趨勢。
3 結 語
通過對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現狀進行調研發現,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育應朝著云會計教育的方向轉變,有助于提高云會計技術教學的水平,以打破會計學科的固有局限,實現產學研結合,進而提升會計專業教學的水平與實效性。
主要參考文獻
[1]程平,段瑩瑩.基于SECI理論的云會計對會計人影響研究[J].會計之友,2014(9).
[2]劉麗瓊.互聯網云會計背景下的財會職業教學變革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2).
[3]陳麗琴,張道珍.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
[4]王希旗.關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訓教學的思考[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
[5]劉平,王欣宇.關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建設的幾點思考——以營口職業技術學院為視角[J].遼寧高職學報,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