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漢民
摘要:現階段我國水資源面臨著較為嚴峻的形勢,水生態的實際發展情況關乎著社會大眾的切身利益。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工作,對提升水資源質量和生態環境質量等方面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文章對目前我國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生態文明角度下的水資源保護與利用策略,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生態文明;水資源;用水效率;污水排放;生態補償
面對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局面,國家提出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口號,這也是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和基本要求。僅幾十年來,國民經濟始終保持高速發展,在取得巨大經濟成就的同時,國內生態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破壞,對生態平衡以及社會大眾的生產生活都造成了非常明顯的不良影響。其中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污染問題,成為當前最為重要的環境問題之一,同時我國是一個較為缺水的國家,不少地區還存在嚴重缺水的情況。因此,必須從生態文明角度出發,加大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力度。
1.目前我國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
1.1水污染嚴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而與之相應的是水資源污染狀況不斷加劇。國內專業人士通過嚴密計算推導出,國內COD(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早就超出環境容量的八成,絕大多數河流已經遭到較為嚴重的污染。在幾年前組織的一次七大水系污染監測中,有近五成左右的監測斷面水資源質量嚴重不達標。根據有關部門調查結果得知,在2010年時,國內已經有超過半數的河流被污染,而近幾年來被污染河流的數量不斷增加。截至當前,國內近八成數量的湖泊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問題。而城市水資源污染情況最為嚴重,現階段國內城市污水排放量已經超過1000億噸,其中工業廢水占據八成之多,污水排放總量比十年前增加了近兩倍[1]。同時從水監部門的監測結果來看,國內超過八成半城鎮地的下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問題,而且此類污染情況仍然在不斷加劇。
1.2水資源短缺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淡水資源總量超過27000億噸,位居世界前列。但現階段我國人口總數在13億左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2000多噸,僅相當于美國人均占有量的兩成左右,排在世界第88位,是全球缺水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同時,從分布狀況來看,我國淡水資源分布十分不均衡,東部與南部地區淡水資源相對較多,而西部與北部地區則相對稀少,中國七成的淡水資源都集中在長江南部地區。在我國北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沿海地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430噸左右,尚未達到阿拉伯沙漠地區的人均水資源擁有程度。從現階段實際情況來看,國內缺水城市超過180個,而其中嚴重缺水城市數量有40個,整個中國的水資源缺口量超過1200萬噸。
1.3水資源流失引發的生態問題
水資源流失是當前我國水資源所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這中情況導致國內河流水資源儲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國內不少地區的河流相繼發生干枯現象,如果這些河流發生斷流、干涸等情況,將會給周邊生態環境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部分依水而居的動物也會因河流干枯,而去尋找新的水源地,這種情況的出現很可能會導致周邊生態系統平衡被打破。同時,河流水位下降或干枯后,河床直接在日光下曝曬,長此以往,必將進一步加劇水土流失,從而導致植被不斷減少,而土壤也將出現沙化問題,進而促使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例如近些年來,黃河流域每年都會發生十分嚴重的斷流現象,長時間下來,斷流時間將會逐年加長,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正常開展,造成諸多地區的生態系統出現嚴重失衡情況。河流不但為周邊人類及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飲用水資源,還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調節著周邊城市的氣候,對周邊城市生態系統有非常大的影響。
2.生態文明角度下的水資源保護與利用策略
2.1加大節水宣傳力度
近幾年來,節能環保理念逐步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社會大眾的節水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但仍有很多群眾的水資源保護意識相對薄弱,人們參與節水的積極性不高,常常僅停留在口頭上,無法從根本上認知到資源浪費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所以,政府有關部門應不斷加強宣傳教育工作,積極改進和創新宣傳教育形式,通過微信、微博以及今日頭條等新媒體渠道,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全世界淡水資源非常有限,目前為止國內有不少城市始終處在缺水狀態,因此,要不斷擴大節水宣傳范圍,進一步增強全體群眾的節水意識。也唯有在社會大眾范圍中達成節水共識,節水工作方能切實落到實處。水生態文明的宣傳方面,珠海市水資源中心通過制作宣傳短片、打造水生態文明建設展廳等諸多形式,不斷加大節水宣傳力度,以持續提升水生態文明宣傳教育覆蓋率,提高公眾對水生態環境的滿意度。
2.2合理控制用水總量
對于用水總量的控制方面,有關部門應在地區總量控制目標以及城市用水分配狀況的基礎上,合理制定用水計劃,以實現對用水總量的有效控制。同時有效改進工程項目建設方案,加強水資源規劃論證和用水計劃審核,并加大對工程項目建設重點環節地處理力度。如果一個區域的取水總量超出控制指標,就應暫停該區域的新增取水。若要有效減輕一個城市在用水方面的壓力,不但要對該城市的用水標準進行合理規劃,還應明確城市各區域的用水標準。同時合理確定各城市地下水位,以明確用水指標[2]。有關部門通過合理調度與規劃城市控水工作,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大眾的水資源利用率。另外,有關部門應加大對非法取水的查處力度。
2.3加強法律約束
首先,進一步擴大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綜合考慮大型水資源開發項目會給流域帶來的安全隱患,以有效協調和控制水資源開發的規模和數量,同時建立健全相應的責任追究機制。其次,加強區域水資源的調查與監測工作,并進行相應的實時跟蹤,為水資源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大力支持,同時充分發揮責任追究機制的作用。最后,建立健全水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機制,以合理協調資源利用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防止在以后的協調與溝通過程中產生矛盾沖突。
珠海市水資源中心作為成員單位參與了河長制相關工作,根據中心工作職責,負責全市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三條紅線考核;開展水功能區的管理監督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總量控制工作,參與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工作;根據水功能區分類管理要求,制定各類水體的水質保護目標,確定監測斷面、監測項目、監測頻次,開展河長制水質達標綜合評價工作。為落實中央第四環保督察組對珠海市的工作要求,根據局的部署,中心及時調整編制了《珠海市污染物通量監測實施方案》,增加了黃楊河通量監測工作,充分顯示中心工作更加服務于全市大局,更加具有實效性。
2.4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第一點,各地政府應進一步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快各個行業領域的節水技術改造工作,以盡快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第二點,切實貫徹落實地下水節約保護制度,普遍實施節水壓采和水源置換政策,以有效促進地下節水壓采補平衡,實現地下水資源的良性循環,以及水資源配置的最優化。第三點,不斷增加農業節水工程建設投入資金,促使節約出的農業用水轉供到其他行業領域。第四點,為充分滿足城市大眾不斷增長的生產生活用水需要,應持續加強城市市區分質分類供水工作,有效達成分質分類供水目標。同時最大程度地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質量,合理配置用水資源,將優質地下水資源用于居民生活,以逐步促使居民不再取用河流水資源。
2.5嚴格控制污水排放
第一點,充分發揮水功能區的約束作用,建立完善的功能區分類管理制度,并進一步加強對河湖排污口的審批工作。第二點,按照水功能區達標標準與排放量限制標準,加大對水功能區達標情況的監測力度。各地區有關部門應積極開展水功能區水質監測工作,實施監測各達標河段,加大監測頻率,著重處理超標河段,促使超標河段的水功能區及早達標。第三點,加強與地區環保部門的溝通協調,以進一步推動水功能區的良性發展,從而不斷增強水資源保護工作的效果。
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是落實推進河長制工作的重要內容。珠海市水資源中心根據市海洋農業和水務局工作安排和要求,水資源中心承接了珠海市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相關工作,以加大省對市以及市對區的考核力度。3月份,協助市水利局迎接省西江流域管理局負責省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專項檢查組對我市開展的實地檢查。7月份,協助市海洋農業和水務局迎接廣東省水利廳開展對珠海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10月份,協助市海洋農業和水務局迎接國家水利部開展對廣東省水資源管理專項檢查。在考核、檢查過程中,市水資源中心主要負責收集水質監測資料、參與填報入河排污口登記表、以及入河排污口平面布置圖等工作,并按期上報上級部門。協助檢查所需的取水許可、水功能區、水源地、節約用水、入河排污口等資料并建立檔案,會議現場向檢查組做好查閱資料的解釋工作。
2.6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
現階段,珠海市已經有54個水生態文明建設項目處于施工過程中,市水資源中心高度重視這些項目施工現場對檢查和報送資料的審核工作。對于其中的重點工程,特別是九大示范項目,水資源中心工作人員不斷加強現場督查,及時了解項目實施進度,并及時上報市水生態辦。同時,專門邀請水利部水資源研究所有關專家來到珠海市,對水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進行實地考察,以有效指導本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驗收籌備工作。另外,水資源中心還積極委托專業機構開展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驗收技術咨詢指導工作,以進一步推動珠海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順利開展。
為貫徹中央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精神,不少企業的經濟利益受到影響。在珠海市政府的指導與關注下,分別給予這些企業以合理的補償,從而進一步促使他們保護水生態環境的行為有更大的激勵作用。
要想保證一個制度的順利落實,不僅要賦予該制度相應的約束能力,還應綜合考慮制度相關的社會福利方面,如此方能體現出一個制度的合理性與可行性。所以,在水資源保護與利用過程中,如果因生態保護政策而限制了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就應當給予該地區一定的補償。對于一些破壞生態環境的違規違法工程,政府部門必須進行嚴厲懲治[3]。
根據水法嚴格征收生態保護費用,同時取用其中的一些資金來開展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恢復工作。另外,還可通過訂立合同的方式,以所在地居民為受益人,在多方協商的基礎上,促使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同時受到法律法規的有效保護,以確保合同規定條款能夠得以有效落實,從而防止水事糾紛的出現。
3.結語
總之,水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資源之一,同時也是促進生態平衡的重要保障。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對提高水資源利用水平,促進生態環境良性發展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有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并充分了解當前我國水資源保護和利用的現狀,加大節水宣傳力度和法律約束力度,合理控制用水總量和污水排放,不斷提升用水效率,并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從而全面保證我國水生態的良性循環,進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艾國娟.生態文明角度之上的水資源保護及利用問題研究分析[J].裝飾裝修天地,2017(19).
[2]李凱.試析生態文明視野下的水資源保護及利用[J].新商務周刊,2017(15).
[3]賈艷梅.生態文明視野下的水資源保護利用問題研究[J].中國水運,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