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 邊凱 賈亞琳 白峰青


摘 要:基于2015年邯鄲市各水功能區的水質監測數據,采用等標污染負荷法,對邯鄲市10個水開發利用區的有機污染現狀進行評價。結果表明:邯鄲市水功能區主要有機污染物為氨氮;重點污染控制區4個,分別為滏陽河河北邯鄲飲用水源區1、滏陽河河北邯鄲飲用水源區2、 河河北邯鄲農業用水區2和滏陽河邯鄲農業用水區,所得結果與實際情況相符,可為邯鄲市及其他相似地區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及水功能區的保護和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功能區;等標污染負荷法;污染源;入河排污量
中圖分類號:X5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03-0071-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of water quality in every water function area of Handan City in 2016, the organic pollution status of 10 wat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reas in Handan City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method of equal standard pollution loa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organic pollutants in the water functional area of Handan City were ammonia nitrogen, and there were 4 key pollution control areas: Hebei Handan drinking water source area of Fuyang River, Hebei Handan drinking water source area of Fuyang River, Hebei Handan agricultural water use area of Ming River and Handan agricultural water use area of Fuyang River.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gulation of sewage outlet into river and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function area in Handan City and other similar areas.
Keywords: water function area; equal standard pollution load method; pollution source; discharge quantity into river
邯鄲市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地處36°04′~37°01′N,113°28′~115°28′E。轄區內河流水系眾多,絕大部分河流屬海河流域南系,主要有子牙河水系的滏陽河、 河、留壘河,漳衛南運河系的漳河、衛河、衛運河,排水河系主要有黑龍港和馬頰河兩大排水系統。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業的快速發展,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加之污水處理設施和污水收集管網建設相對滯后,河流水環境狀況堪憂。近年來許多學者對邯鄲市滏陽河及其他地表水體的水污染現狀進行分析[1-5],但以水功能區作為基本單元進行污染源分析與評價的研究較少。水功能區污染現狀評價是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等工作開展的前提和基礎,為水資源的合理開發、有效保護提供科學依據。本文對邯鄲市水功能區有機污狀況進行分析評價,篩選出主要有機污染物及重點污染控制區,為邯鄲市水功能區管理、水資源保護等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1 水功能區概況
按照水功能區劃原則和水功能區劃條件,邯鄲市主要河流、水庫可劃分為一級水功能區18個,二級水功能區10個,即1個保護區、7個緩沖區、10個開發利用區(包括3個飲用水源區、7個農業用水區)。開發利用區作為二級功能區主要是為了滿足生產、生活、景觀娛樂、排污等多種用水需要,是城市重要的開發利用水域。由于功能多,開發強度大,與居民生產生活聯系最為緊密,水開發利用區具有易污染、難治理、污染程度大、影響范圍廣等特點。此外,邯鄲市水開發利用區多處于城市河段,沿岸排污口多,廢污水入河量大,河流污染嚴重,水質常年在Ⅲ-Ⅴ類,因此,本文對邯鄲市水功能區水質狀況評價對象為二級水功能區即10個開發利用區。各水開發利用區概況參見表1。
2 水功能區污染源分析與評價
2.1 數據來源
根據河北省水環境監測中心邯鄲分中心2015年對邯鄲市主要河流、水庫的水質監測資料。
2.2 評價指標
化學需氧量(COD)是反映水體有機污染程度的綜合指標,也是評價污染源有機污染物排放狀況的綜合性指標;氨氮(NH3-N)是控制水體含氮有機物污染和保護水生態系統的指標,也是評價污染源含氮污染物排放狀況的指標。從改善水環境質量的綜合要求考慮,COD和NH3-N可以作為總量控制指標[6]。
據統計,邯鄲市入河排污口共計48個,年污水排放量為8000萬t左右。從污染物的入河量和污染程度來看,入河排污口是河流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因此,在對各水功能區進行評價時,主要考慮入河排污口污染物的排放對河流水環境的影響力度,從而篩選出主要有機污染物及重點污染控制區。
2.3 評價方法及標準
目前,針對污染物和污染源的評價,國內外學者根據其評價依據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如等標污染負荷法、排毒系數法、環境影響潛在指數法等,這些評價方法多應用于某一地區或某一流域主要污染源的評價[7-9],在水功能區污染源評價方面鮮有涉及。其中等標污染負荷法因其簡單易行且具有較好的綜合性而得到廣泛應用。等標污染負荷法計算公式如下:
2.4 評價結果與討論
2.4.1 水質評價結果
根據2015年水質監測結果,10個二級水功能區中,除去河干無水質監測資料的4個水功能區之外,其余6個水功能區中,3個飲用水源區水質為Ⅱ類或Ⅲ類水,均符合水功能區要求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或Ⅲ類水質標準;衛河、滏陽河及支漳河河北邯鄲農業用水區均為劣Ⅴ類水,不符合其水質目標,水質污染較嚴重。
2.4.2 污染源評價結果
根據2015年入河排污口污染物排放量監測結果,計算各水功能區COD和NH3-N等標污染負荷值,結合累計負荷比篩選出主要有機污染物和重點污染控制區,結果見表3。
綜合表3、4可知,除 河河北邯鄲農業用水區1和滏陽河邯鄲飲用水源區2外,其余水功能區主要有機污染物均為NH3-N。NH3-N的污染負荷比高達72.089%,COD的污染負荷比為27.911%。兩者相比,NH3-N對邯鄲市地表水環境的影響力度更強,為主要控制污染物。各水功能區中, 河河北邯鄲農業用水區2和滏陽河邯鄲農業用水區累計負荷比高達96.397%,為重點污染控制區。除此之外,由于滏陽河河北邯鄲飲用水源區1、2均設有排污口,污染物直接進入水源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要求,直接將其作為重點污染控制區。
3 建議
3.1 建設污水處理回用設施與污水截流體系相協調的城市污水處理系統
對入河排污口整治要優先考慮入污水管網集中處理,城市污水管網覆蓋區域采取污水截流集中入網處理,未覆蓋區域,應規劃建設污水處理站。特別是重點污染控制區,應建設污水處理工程和中水回用工程,使有限水資源實現回用,同時可進一步削減污染物的入河量。
3.2 加快城鎮污水管網建設步伐,提高管網覆蓋范圍
生活污水是有機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之一,構建雨污分流、截污導流的城鎮排污系統是減少NH3-N和COD排放量的重要措施。
3.3 源頭治理與統一規劃、分類整治相結合
將3個飲用水源區設為入河排污口禁設區,其余7個農業用水區設為入河排污口嚴格限制區。滏陽河河北邯鄲飲用水源區為邯鄲市重要水源地,嚴禁新建或擴建入河排污口,嚴格限制現有入河排污口污水排放量,確保各排污口達標排放,未達標排污口封堵關停。對嚴格限制區內水質污染嚴重、排污量大的排污口采取集中改向排放、優化排放等措施。
3.4 水體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相結合
通過疏浚清淤、截污導流等措施,對邯鄲市水功能區進行綜合整治。通過生態浮床、生態護岸等生態工程技術構建生態型河道。通過種植蘆葦、鳶尾、菖蒲、香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構建近岸水生植物帶。
4 結束語
通過對邯鄲市各水功能區污染物和污染源的污染負荷值計算,得到NH3-N為主要有機污染物,篩選出重點污染控制區4個包括滏陽河河北邯鄲飲用水源區1、滏陽河河北邯鄲飲用水源區2、 河河北邯鄲農業用水區2和滏陽河邯鄲農業用水區。建議邯鄲市在水功能區管理工作中,統一規劃、分類整治、狠抓重點、加強監管,構建“源頭治理、截污導流、綜合整治、污水回用、生態修復”一體化的治污工程體系,不斷改善水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焦保義.滏陽河水體污染控制技術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8.
[2]楊晨蕾.滏陽河邯鄲段污染現狀與治理[J].科技經濟導刊,2017(25):104.
[3]劉熙.邯鄲市地表水水質狀況淺析[J].地下水,2017,39(03):81-82.
[4]霍毅鑫.邯鄲市滏陽河水污染現狀分析及防治對策[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10(S1):104-106.
[5]丁鈺芮.邯鄲市河流水污染控制技術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09.
[6]HJ610-2011.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S].
[7]陳長茵,陳濤,申振榮.淮河流域永城市水功能區入河排污口調查分析[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7,23(10):43-46.
[8]鐘定勝,張宏偉.等.標污染負荷法評價污染源對水環境的影響[J].中國給水排水,2005(05):101-103.
[9]夏凡,胡圣,龔治娟,等.不同水質評價方法的應用比較研究——以丹江口水庫入庫河流為例[J].人民長江,2017,48(17):11-15+24.
[10]李新,石建屏,曹洪.基于指標體系和層次分析法的洱海流域水環境承載力動態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2011,31(6):1338-1344.
[11]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