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翌
摘 要:互聯網金融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商業銀行的轉型問題迫在眉睫。這種轉型不僅是商業銀行進行金融改革跟上時代步伐的體現,更是互聯網金融刺激所生成的產物。商業銀行想要在與互聯網金融的競爭中贏得主動,就必須打破傳統業務辦理模式,擺脫金融脫媒對自身的沖擊,尋求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其中包括加強與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密切協作;加大對于傳統金融產品的革新力度,使得商業銀行的服務更加便捷;注重對于復合型金融人才的培養,抓住人才優勢;加快對于商業銀行物理網點的轉型;增加對于銀行大數據的運用,為目標客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影響;應對策略
一、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
(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互聯網金融自2013年進入人們的生活中,到今天僅僅五年的時間,但它對人們的經濟生活產生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多樣的互聯網融資形式的出現,個性化理財產品的層出不窮……這些無一不彰顯著互聯網金融的魅力。
互聯網金融能夠迅速占領金融市場,主要是因為其擁有以下優勢:第一,互聯網金融簡化了人們的支付方式。無現金支付,這減少了使用現金的不便,也將丟失現金的風險降為零。第二,互聯網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金融交易過程中的費用。人們不再需要打車去銀行辦理一些煩瑣的貸款、存款手續,在家中就可以輕輕松松完成借貸款業務,節約時間,節省金錢。第三,人們通過互聯網金融能夠快速掌握與自己有關的金融信息,降低因信息不足而帶來的經濟損失。正是互聯網金融的這些特征,使得互聯網金融占得了先機,在金融市場中脫穎而出。
(二)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
如今,商業銀行進入了利潤零增長的模式。主要體現在其業務份額被擠占,盈利能力在下降,不良貸款率不斷上升等方面。對于以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為基礎的商業銀行來說,互聯網金融的威懾力是十分可怕的。
為了應對來自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威脅,商業銀行開始主動學習互聯網金融所具有的長處來補齊其自身短板,積極探索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型思維,從而更好地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
二、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對于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打破了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辦理模式
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辦理模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包括:1.窗口排隊等候時間較長;2.工作日工作時間限制(8:00-16:30);3.經常專門跑銀行辦理一般性業務(銀行卡綁定、更換預存手機號);4.程序煩瑣并不了解業務辦理程序;5.銀行業務手機辦理困難,一些服務無法在線上完成;6.銀行卡開通速度較慢;7.線上服務缺少容易學習的說明;8.跨行轉賬不方便等。互聯網金融不僅能減少或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而且還能刺激金融行業不斷創新其業務辦理模式,帶來更多新的服務形式,受到了金融市場的歡迎。
(二)動搖了商業銀行在金融交易中的主導地位
通過互聯網這個網絡渠道,利用第三方進行支付的人數正在逐年遞增。第三方的支付方式,憑借著其簡單方便還可以保障支付安全性的優質用戶體驗,已經完全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得到了人們的一致好評。商業銀行想要力挽狂瀾,在與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的競爭中取得勝利,存在著很大的困難。更加糟糕的是,互聯網金融利用第三方的支付平臺,還分流掉了商業銀行很多貸款以及理財服務,使得商業銀行舉步維艱,改革迫在眉睫。
(三)加速了金融脫媒
當下,我國金融市場朝著更有深度的方向前進,而更有深度就意味著有更多銀行體系之外的市場出現,脫媒是金融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支付寶、余額寶、螞蟻花唄等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相繼出現,使得商業銀行的傳統盈利模式遇到了嚴重的挫折。人們越來越不需要商業銀行這個金融中介人,而是通過脫媒的方式,繞開商業銀行,進而來降低交易成本。因此商業銀行要抵擋金融脫媒的浪潮,必須充分考慮到廣大客戶的利益,把滿足客戶的要求放在首位。建立起客戶對于商業銀行的信心和好感,奪回失去的市場。
三、商業銀行應該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與挑戰
(一)加強與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密切協作
互聯網金融具有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其技術程度的高度化,即依靠其技術化水平,能夠使得金融交易的操作簡單化。而這交易操作的簡單化,正是商業銀行急需改進和提高的地方。因此,如果可以促進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的跨界協作,同時商業銀行還能保持其具有的信用度高、交易風險性小的優勢,就能化繁為簡,使得交易操作環節不斷減少,從而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交易的便利化程度。其次,商業銀行通過與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密切協作,也許會獲得一定的啟發并改善自身的不足,從而創造出更多有助于在競爭中提高競爭力的創新型金融產品。
(二)加大對于傳統金融產品的革新力度,使得商業銀行的服務更加便捷。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快節奏和科技化已經成為了人們的習慣和需求。人們對自身資金流管理、銀行賬戶管理、銀行業務辦理及個人理財觀念培養等方面追求更高效、更節約成本、更方便快捷。因此,商業銀行可以在個人信用消費貸款、區塊鏈、移動金融、線上線下互動推廣、銀行APP場景化設計等領域進行創新創意,創新出新的金融產品。例如,商業銀行可以利用智能手環、智能耳機等金融產品將物理網點的客戶業務辦理進行遠程授權,即與線上服務功能相整合,滿足不同客戶群體的需要。比如,能夠為商業人士提供較為個性化的智能銀行賬戶管理服務;也能夠為年輕學生及其他一般客戶提供更加便捷的日常消費服務以及銀行業務辦理服務。這樣做不僅能夠為客戶提供一個快捷便利服務,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接入更多的客戶流量,避免目標客戶的進一步流失。
(三)注重對于復合型金融人才的培養,抓住人才優勢。
當今我們所謂的人才,不再是傳統意義上擁有單一知識技能的人才,而是真正具有金融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首先,商業銀行應在高校中尋找更多具有創新性思維、跨多個學科專業或者技術能力強的年輕學生作為人才儲備。其次,也應該加大對于現有銀行員工的素質培訓,使得商業銀行的員工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最后,對于商業銀行而言,致力于舉辦一系列有關金融產品的創意設計大賽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商業銀行可以在比賽中發現人才、吸收人才,在比賽中不斷積累大學生的創意點,將天馬行空的想法變成現實,從而不斷改進自身的金融產品。
(四)加快對于商業銀行物理網點的轉型力度
首先,商業銀行應增強物理網點多元化趨勢,使得其業務服務不斷向金融為主、類金融為輔的方向發展。同時在技術領域,應該加大對于人工智能例如AI客服的運用。在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人工智能是整個規劃中高頻出現的關鍵詞之一,這足以看出國家對人工智能產業化的重視。因此,商業銀行的物理網點,利用人工智能來突出個性、順應時代潮流,在創新的浪潮里擴大自身影響力,使物理網點能夠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給客戶最優質的體驗。
(五)增加對于銀行大數據的運用,為目標客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
眾所周知,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發展的產物,在計算機的技術支持下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數據分析庫。而商業銀行雖然擁有著客戶在存貸款情況、理財情況等方面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并沒有得到商業銀行有效的利用。商業銀行應該努力提高自身數據分析的能力,建立銀行大數據中心,為個人量身定制理財產品。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增加銀行自身的收入來源,還能滿足客戶個人個性化服務的需要,提高銀行的服務能力。通過建立銀行大數據中心,也可以構建模型對客戶風險進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銀行獲得壞賬的風險。通過建立銀行大數據中心,還可以使商業銀行打開對小微企業貸款的大門。在數據中心,通過對企業信息進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放貸方案,在避免不良貸款的前提下,增加銀行貸款能力。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銀行大數據的運用在商業銀行未來的發展與創新中占據著戰略性的重要地位。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如今,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勢頭過于強勁,商業銀行想要重新回到過去的巔峰狀態似乎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近期而言,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還不夠完善,擁有著風險高、監管不到位的劣勢,傳統商業銀行的主導地位是無法被輕易撼動的。但未來,互聯網金融必然會對商業銀行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沖擊。因此,商業銀行更應該從現在開始,制定切實可行的策略,抓住改革的一切機遇,一定能夠在金融市場中傲視群雄。
參考文獻:
[1] 劉思竹.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應對策略探討[J].商業經濟,2018(2):152-154.
[2] 趙宇.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以及對策研究[J].經濟師,2018(8):282-283.
[3] 蔣晗毅,趙志超,王海俠.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國內銀行改革推動的研究[J].財稅金融,2018(5):104-105.
[4] 廖茂林.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路徑及其應對[D].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2018: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