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梅/本刊記者

夏山清(左一)耐心調解鄰里糾紛。圖/胡勝兵
夏山清受傷,是因調解一起婚姻家庭糾紛。今年5月31日下午3 時許,鎮派出所接到報警,稱沿河村村民楊某在家毆打妻子。接到警情后,民警首先想到了夏山清,多年來,夏山清已協助派出所化解了大量矛盾糾紛。這次也一樣,一個電話后,夏山清立即趕到了楊某家。
楊某患有間歇性精神疾病,不太好接近,但非常聽夏山清的話。這些年,夏山清經常到楊某家,關心楊某的精神狀態,為其化解矛盾糾紛。看到夏山清來了,楊某態度隨即有所轉變,積極配合工作,不僅承認了自己打人的事實,對自己打人的行為也表示后悔,并承諾:“我以后要是再打老婆,你們就把我抓起送去坐牢!”就這樣,一起難解的糾紛本要平息,但料想不到楊某突然從身后拿出一把刀,砍向毫無防備的夏山清。夏山清被楊某砍傷左側耳部、刺傷左下腹導致腸道多處破裂,刀傷貫穿腹部幾乎到達后背,頓時血流如注,當場昏迷。所幸聞聲趕來的鄰居將夏山清救下,經醫院全力搶救,夏山清在昏迷60 多個小時后才蘇醒過來。
“夏主任脫離危險期啦!”一時間夏山清身體好轉的消息傳遍了整個沿河村,全村干部、群眾連日來揪著的心總算可以放下了。夏山清昏迷的日子里,大家提及最多的就是夏山清,知道他受傷昏迷后,大家心里都十分擔心,都祈禱他能早日醒來。多年來,夏山清堅持調解為民,村里大大小小的矛盾糾紛,他幾乎都參與過、調解過,群眾都認可他、尊重他,早已離不開他。“每當村里有矛盾糾紛,他總是那個最先趕到的那個人。沒少受言語的嘲諷,甚至是肢體上的攻擊,但他從來沒有退縮過。”鎮派出所駐沿河村輔警鄭大為說道。
“都說群眾工作難做,其實只要公道正派,多站在群眾角度考慮問題,工作就一定能做到群眾心坎上。”這是夏山清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作為調委會主任,面對各種矛盾糾紛,夏山清始終堅持公道當先、法律打底、情理并重,力求把糾紛調解調到合理處、解在關鍵點,把情理講到群眾心坎上。
龍某某和曾某某是原溈河村村民,龍某某的房屋與曾某某的自留地相鄰,兩家人因相鄰界址問題十多年來一直矛盾不斷,時常為此爭吵甚至打架,村、鎮、派出所多次出面調解,均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溈河村與左家河村合并為沿河村后,夏山清在排查矛盾糾紛時了解到了該糾紛,決心一定要將其徹底化解。掌握基本情況后,他轉變思路,另辟蹊徑,從龍某某的兩個兒子入手,向他們講明事實和利害關系,普及相鄰權等法律知識,再由龍某某的兩個兒子做工作。通過十多次做雙方及其親屬的工作,終于在今年2月雙方達成協議,一起持續了十多年的鄰里糾紛,在夏山清的耐心調解下,得到了圓滿化解。
村里的糾紛離不開夏山清,村外的糾紛也經常找上夏山清。沿河村村民大多在外地務工,交通事故、意外傷亡等糾紛時有發生。遇到這種路途遙遠、人生地不熟,需要到外地調解的情況,夏山清從不推辭,只要村民需要他,他就隨時奔赴外地,維護村民合法權益。
2015年,村民邱某在河南省平頂山市一工地打工,被下落的挖機鏟斗撞到胸腔。當時只感到劇烈疼痛,到醫院檢查沒有明顯傷情,返鄉后疼痛加劇,再次去醫院檢查,被確診斷了四根肋骨。但此時邱某已回湖南,與打工單位距離遙遠,擔心索賠無望的他把情況告訴了夏山清。夏山清二話不說,帶著邱某前往河南,找到當事單位明法析理,闡明單位責任,經過6 天辛苦調解,最終為邱某爭取到4 萬元損害賠償金。
群眾的事就是自己最大的事,群眾的麻煩就是自家最大的麻煩。夏山清始終把群眾放在心里最突出的位置,牢記身上的擔,堅定心中的責,以高度的責任心為黨政分憂,為群眾解難。從事調解工作以來,夏山清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90 余件,村里沒有糾紛積案,沒有上交過一起糾紛,也沒有糾紛類信訪案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7月5日,住院37 天的夏山清不顧領導、同事和家人的勸阻,堅持出了院。考慮到楊家以及村里的經濟情況,考慮到還有那么多工作需要他,他在病床上再也躺不住了。盡管大傷初愈身體還非常虛弱,但閑不住的他又一心撲在了工作崗位上,那個“風里來,雨里去,只要有糾紛,一個電話,立馬就到”的人民調解員,又帶著十足的干勁,回到了群眾身邊!
而那一個下午,老婆足足打了幾個小時的電話,幾乎把手機都打熱了,我甚至感覺老婆似乎要把后半生所有的電話都在那個下午打完。值得慶幸的是,幾乎所有接到電話的人,都無一例外地支持我做氣管鏡。尤其是我父親,當即便決定乘坐當晚列車趕往哈爾濱。老婆也有此意,可惜的是,明天上午就要做手術,只怕父親趕不上我手術了。
“村里的公路修得怎么樣了?”這是夏山清昏迷兩天醒來后首先問到的話,令在場的人無不感動。回龍鋪鎮環保協會會長張治國動容地說:“夏主任就是這樣,任何時候都是工作第一位,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首先想到的還是工作……”
村里為推動本村經濟發展,決定修建幾條公路,夏山清負責一段公路路面硬化的監管工作,同時還要預防排查化解修路引發的矛盾糾紛,確保修路工作順利進行。公路還未完工夏山清就受傷了,可這段時間里,修路的事夏山清一直記掛在心里。夏山清這樣的工作習慣在村里已是眾人皆知。沿河村黨總支書記謝軍良說:“不管是調解糾紛,還是村里分配的其他工作,夏山清都會第一時間完成,有時工作到凌晨,第二天仍然會按時上班。用他的話說,不完成工作睡不著覺!”
夏山清出生于1970年,1987年參軍入伍,1990年入黨。1991年從部隊退伍后,夏山清在鎮派出所擔任聯防隊員8年。之后,由于村上缺人,他毅然放棄了縣城的穩定工作,回到村里挑起了治調主任一職,并被推選為村調委會主任,負責村里的矛盾調處、信訪化解等工作,這一干又是8年多。這些年來,他退伍不褪色,心系百姓,情系民生,兢兢業業,在新的崗位上續寫著退伍軍人的英雄本色。
50 多歲的張妹香是村里的環衛工,家里是貧困戶,35 歲的兒子患抑郁癥十多年。多年來,夏山清積極幫助張妹香申請有關政策補助,還常常走訪安慰她,勸她不要悲觀、不要自卑。想起往日夏山清的幫助,張妹香眼含著淚說:“夏主任是好人啊!”夏山清非常關注弱勢群眾,經常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同是環衛工的謝愛連說,平日里夏山清一見到她們,就會提醒她們到渠道邊撈垃圾要注意安全,天氣熱時夏山清會泡涼茶給她們喝,天氣冷時又會囑咐她們多穿衣服,以免感冒生病,大家由衷感到“夏主任特別關心人!”
“夏主任是個熱心人。”去年發生的一件事,讓村民袁美蓮也深有體會。2018年4月的一天,凌晨4 點左右,熟睡的袁美蓮被一陣“救命啊”的呼救聲驚醒,她猜想應該是有人掉進溝渠里了。4月的早晨天氣寒冷,天色未亮,袁美蓮不敢獨自外出,此時她想到了夏山清。接到電話的夏山清立即從床上爬起來,打著手電筒跑過去查看,發現是附近八十多歲的獨居老人陳某掉進了渠道。夏山清用梯子把老人救了上來,并把老人安全送回了家。事后村民們都說,沒有夏主任,只怕老人會凍死在渠道里。
在夏山清身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夏山清用一言一行溫暖著村里的老百姓。他不怕事、不躲事,忠誠履職、盡責擔當,在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保持著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與本色。
夏山清的妻子萬萍在提到受傷的丈夫時說道:“老夏總說自己是黨員,感謝黨把他從一個一無是處的小伙子,培育成一個享受革命榮光的共產黨員。自己無論在哪,都要堅守初心和使命,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以實際行動回報黨的培養。”
部隊服役期間,夏山清多次獲得所屬大隊的嘉獎,1989年更是榮獲湖南省武警總隊集體三等功。退伍后的夏山清沒有躺在“功勞薄”上,而是繼續奔走在調解矛盾糾紛的“一線”,以不變的忠誠與擔當,用樸實純粹的行動,詮釋著共產黨人的精神品格,展現出革命軍人的風范。
洪水來臨時,他奮勇向前,逆流而上。2017年,寧鄉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發生特大洪水。在救援的危急時刻,夏山清當機立斷組織50 多名黨員奔赴抗洪第一線,忘我地投入到抗洪搶險工作中。救援現場,夏山清同大家一起,赤著肩膀抗擊洪水。憑借頑強的意志,他用一條船往返轉移了300 多名群眾。抗洪結束后,夏山清不忘善后工作,幫助發放救災物資,帶領村民們清理淤泥、消毒排水,做好防疫,預防因善后不利而引發的鄰里、損害賠償、醫療等問題和矛盾糾紛。夏山清抗洪救災工作得到了領導和群眾的一致好評,被鎮里評為了“抗洪模范”。
夏山清還是回龍鋪鎮環保志愿者協會支部書記,他積極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志愿者服務工作,一個喇叭,一輛車,早起晚睡走入田間地頭,宣傳環保相關的法律知識,同時利用“村村響”廣播宣傳,做好矛盾糾紛預防排查。一次,夏山清看到村民李某在燒稻草,便上前勸阻,不會說話的李某并不理睬夏山清。夏山清沒有放棄,口手并用,連說帶比劃繼續勸解。后又找來李某丈夫,向他們宣傳環保法和國家政策,講明焚燒稻草極有可能引發環境污染和矛盾糾紛。丈夫最終表示會做好李某工作,不再焚燒稻草。在夏山清耐心勸解下,李某夫婦最終把火撲滅。通過夏山清等人的努力,沿河村秸稈、垃圾等焚燒現象基本消滅,環境、治安等工作也在鎮里排名靠前。當別人向他豎起大拇指時,夏山清說:“這不是一種榮譽,而是一種責任。”
部隊錘煉了夏山清的意志,沿河村延續了夏山清的奉獻。夏山清正以行動回報黨恩,繼續在人民調解崗位上發光發熱,書寫著新時代人民調解員的初心與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