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為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夯實鄉村振興基層基礎,提出了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總體目標及主要任務?!兑庖姟窂娬{:
總體目標
到2020年,現代鄉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村基層黨組織更好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以黨組織為領導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加強,村民自治實踐進一步深化,村級議事協商制度進一步健全,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到2035年,鄉村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顯著提高,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鄉村社會治理有效、充滿活力、和諧有序,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
主要任務
一、完善村黨組織領導鄉村治理的體制機制
二、發揮黨員在鄉村治理中的先鋒模范作用
三、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
四、增強村民自治組織能力
五、豐富村民議事協商形式
六、全面實施村級事務陽光工程
主要任務
七、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八、實施鄉風文明培育行動
九、發揮道德模范引領作用
十、加強農村文化引領
十一、推進法治鄉村建設
十二、加強平安鄉村建設
十三、健全鄉村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
十四、加大基層小微權力腐敗懲治力度
十五、加強農村法律服務供給
十六、支持多方主體參與鄉村治理
十七、提升鄉鎮和村為農服務能力

大力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深入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調解員為重點的“法治帶頭人”。
加強對社區矯正對象、刑滿釋放人員等特殊人群的服務管理。
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健全人民調解員隊伍,加強人民調解工作。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推動法院跨域立案系統、檢察服務平臺、公安綜合窗口、人民調解組織延伸至基層,提高響應群眾訴求和為民服務能力水平。
加強鄉鎮司法所建設。整合法學專家、律師、政法干警及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資源,健全鄉村基本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平臺建設,鼓勵鄉鎮黨委和政府根據需要設立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村民委員會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進一步加強村法律顧問工作,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充分發揮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在提供公共法律服務、促進鄉村依法治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