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吉 烏日娜/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司法局

組織社區服刑人員走進烈士陵園緬懷先烈
社區矯正作為一項嚴肅的刑罰執行工作,在執行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個特殊群體——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與其他社區服刑人員不同,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需要社區矯正工作者更加悉心的教導,投入更多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司法局社區矯正大隊在矯正工作中啟動“四為”模式,在維護青少年罪犯合法權益,引導其順利回歸社會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青少年犯罪往往是由個人思想不成熟、法律意識淡薄,加之社會、家庭教育缺失等原因造成的。對此,社區矯正大隊根據青少年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法治教育。一是組建法治宣傳隊伍。在司法行政干警、律師、法官、基層法律工作者隊伍中,抽調、選任、聘任“能講課、懂教育、具有親和力”的人員,組建法治宣傳隊,除就《刑法》《刑事訴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開展講座外,還注重《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與未成年人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講。二是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工作。為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播放法治電影、動漫短片,以直觀方式促使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知法、懂法、守法;開展法律知識問答、法律競猜等活動;利用微信、QQ社區矯正工作群推送法律知識。三是入戶走訪,講解法律知識。為使法律知識更易于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接受,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定期深入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家庭講解法律知識,并著重介紹當損害發生時如何用正當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情感教育追求的是以情激情的效果,促使社區服刑人員產生自愿接受教育的心理效應。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一點點愛心,對社區服刑人員,尤其是對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而言都猶如甘霖。
由于青少年犯罪除思想不成熟、容易受不利因素影響外,還有缺乏家庭溫暖這樣一個重要原因,社區矯正大隊在對青少年的矯正中秉承“失足的孩子更需要關懷”這一工作理念,堅持融入情感,通過加強心靈溝通對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進行感化教育。
李強(化名)因尋釁滋事罪被判處拘役六個月,緩刑一年。入矯初期,工作人員經家庭走訪了解到,李強的父母均在外地打工,李強與祖父母一起居住。由于老人文化水平低,日常只能照顧李強的起居,在對其管教、與其情感溝通等方面無能為力。在問到李強是否想念父母時,他只冷冷地回了一句:“他們不想我,我想他們干啥。”家庭溫暖的嚴重缺失、教育的空白使李強在面臨多重選擇時,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針對此情況,矯正大隊決定首先對李強“不談法律談感情”,三天一聯系,五天一家訪,與李強談天說地拉近距離。同時,與其父母加強溝通,建議給孩子多一些關愛和溫暖。在三個月的時間里,李強母親四次回家看望孩子和老人,李強與母親之間也由一開始的疏遠變得親近。在這種關系的轉變下,李強的內心也逐漸軟化,臉上的笑容更是多了起來。在后續矯正工作中,李強積極配合,按時參加法治教育和公益勞動,并最終在解除矯正的個人鑒定中拿到了“優”。
心理矯正是社區矯正工作中重要的環節。正確了解、分析、把握社區服刑人員的心理狀況,實施心理干預,在青少年社區矯正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社區矯正大隊引進專業的青少年心理測評軟件,聘請具有專業水準的心理咨詢師,定期為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開展心理咨詢,實施心理干預。
張揚(化名)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通過進行心理測試和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師判定張揚性格內向、不善言談,自制力差、易沖動,辨別是非能力差、缺乏主見,重感情、講義氣。這些都是導致張揚實施團伙犯罪的內在誘因。常言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社區矯正大隊針對張揚的情況制定了相應的心理矯正方案。一是聯合家庭隔絕張揚與其他違法犯罪分子的聯系,杜絕張揚結交社會不良青年的可能性。二是聯合社區定期走訪,與張揚進行推心置腹的交談,傾聽其內心真實的想法,掌握其思想動態,適時作出正確引導。三是聯合學校發揮教育作用,多關注、勤鼓勵,引導其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如今,經過一年半的矯正,張揚已經成長得成熟穩重,并熱愛學習。他調侃自己:“以前我是長歪的小樹,現在的我筆直,并且枝繁葉茂。”

社區服刑人員參加面點培訓
在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中,有一部分在社會上已經“閑晃”多年,幾乎不存在返校的可能性。他們整日無所事事,缺少精神依托,在思想上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分子的影響。為解決這種情況,烏蘭浩特市司法局建立了職業技能培訓基地,以幫扶就業為抓手,在拓寬成年社區服刑人員就業渠道的同時,教授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一技之長,既實現了對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精神上和行動上的“束縛”,又增強了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的社會適應能力。
王剛(化名)因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自初中一年級起王剛便輟學在家,整日待在網吧。由于尚未達到法定用工年齡,王剛無法承擔整日泡網吧的費用,便產生了通過特殊手段“不勞而獲”的想法,并漸漸走上不法道路。在接受矯正后,矯正大隊將王剛納入幫扶就業對象,并組織其參加廚師面點培訓。在培訓中,王剛優秀的操作水準迅速得到了培訓老師的認可。在老師的鼓勵和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引導下,王剛逐漸明白幸福和價值都是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的。在一次走訪談話中他說:“培訓時,老師夸我的感覺真的很好,既能學技能,又能被認可。我現在對網吧和游戲真的不感興趣了,只想多學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