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春紅
(濱州市沾化區中醫院,濱州,256800)
婦科惡性腫瘤近年來發病率不斷上升,且患者群體逐漸趨向年輕化。卵巢、子宮和陰道對于女性有著特殊的意義,而惡性腫瘤本身以及手術創傷將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對患者心理健康產生危害。臨床統計資料顯示,約有50%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并發有抑郁和焦慮癥狀[1],超過90%的抑郁癥早期患者會出現睡眠障礙,其主要表現為易驚醒、入睡困難、睡眠時間短、質量差等,長期睡眠障礙不僅會造成人體代謝紊亂和機體免疫力下降,還會促進焦慮和抑郁癥狀發展,形成惡性循環,對患者康復和正常生活造成嚴重阻礙[2]。本研究針對曲唑酮治療伴有抑郁、焦慮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睡眠障礙癥狀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濱州市沾化區中醫院婦產科收治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84例,以隨機分組的形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4~53歲,平均年齡(39.4±4.3)歲,病程5~20個月,平均病程(13.1±4.7)個月;觀察組患者年齡25~56歲,平均年齡(40.6±5.1)歲,病程6~20個月,平均病程(12.9±3.3)個月。比較2組患者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符合婦科惡性腫瘤的診斷標準;2)符合第3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對于抑郁、焦慮、睡眠障礙的診斷標準;3)漢密爾頓抑郁量表(以下簡稱HAMD)≥18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以下簡稱HAMA)≥14分,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以下簡稱PSQI)≥8分;4)在接受本次研究方案前未使用精神類藥物;5)知情同意。
1.3 排除標準 1)有精神病病史;2)存在意識障礙或溝通交流障礙,無法配合完成研究中量表的填寫;3)有嚴重器質性病變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氯硝西半進行治療,日劑量根據患者病情設置為1~2 mg;觀察組患者給予鹽酸曲唑酮進行治療,初始日劑量根據患者病情設置為50~100 mg,連續服用3 d后可增加至100~150 mg,門診患者最高日劑量不宜超過200 mg,住院患者最高日劑量不宜超過400 mg。2組患者均按上述治療方案連續服藥1個月[3]。
1.5 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情況、焦慮和抑郁癥狀。其中,睡眠情況包括夜晚睡眠時間、睡眠驚醒次數和睡眠質量,睡眠質量通過PSQI進行評價;焦慮和抑郁癥狀分別使用HAMA以及MAMD進行評價各量表評價,所有工作均由具有4年以上精神科臨床工作經驗的醫生完成。

2.1 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情況 經比較,2組患者在治療前夜完睡眠時間、睡眠驚醒次數以及睡眠質量均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2);治療后2組患者睡眠情況均出現明顯改善,但觀察組改善更為明顯,夜晚睡眠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驚醒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SQ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抑郁和焦慮癥狀 經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HAMA和M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患者較治療前2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較治療前2項評分均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后HAMD和HAMA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情況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HAMA和HAMD評分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本次研究是在伴有抑郁、焦慮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睡眠障礙治療中嘗試應用曲唑酮進行治療,實驗結果分析表明,治療后觀察組夜晚睡眠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驚醒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SQ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曲唑酮在伴有抑郁、焦慮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睡眠障礙中治療效果明顯,起效更快,且對患者抑郁和焦慮癥狀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