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劍平 胡奇武 謝小飛
摘要: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鄉村振興戰略20字總要求首次提出了產業興旺,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文章運用多指標綜合測定法對敦煌市葡萄產業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同時對指標未涉及方面進行分析研究,最后提出加快敦煌市葡萄產業發展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葡萄產業;發展建議;敦煌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體現了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指明了新時代鄉村發展目標。敦煌市有悠久的葡萄種植歷史和區位優勢,2016年敦煌市葡萄產量28.37萬噸,栽培面積24.58萬畝。來自葡萄產業的收入占敦煌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葡萄產業收獲喜悅的同時,也獲得了很多榮譽,先后被授予“全國優質葡萄生產基地”、“全國興果富農百強縣”等榮譽稱號。
一、敦煌市葡萄產業發展的成效
葡萄產業逐漸成為敦煌市富民強鎮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據敦煌市農業局統計,2016年敦煌市葡萄種植面積占甘肅省葡萄種植面積的72%,種植面積24.58萬畝,產值14.8億元。在敦煌市七里鎮、陽關鎮等主要葡萄種植區,葡萄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一半以上,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在沿鳴沙山景區、黨河河畔建成了萬畝葡萄標準化觀光長廊,全市七里鎮、陽關鎮確定標準化示范點45個,輻射帶動發展10萬畝。
二、敦煌市葡萄產業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
(一)評價方法——多指標綜合測定法
本文采用多指標綜合測定法評價敦煌市葡萄產業的發展水平,模型如下:
(二)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權重確定
結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和葡萄產業的特點,本文選取多指標綜合測定法構建敦煌市葡萄產業發展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各指標相應權重,見表2。
B5、B6、B7的權重見表3。
(三)一致性檢驗
(1)一致性檢驗——A矩陣
(5)一致性檢驗——B4矩陣
因為n=2<3,CI=0,RI=0,CR=0,因此通過了一致性,且計算結果可以接受。所以,各一級指標的權重分別為:葡萄產業投入水平W1=0.313,葡萄產業產出水平W2=0.498;各二級指標權重分別為:葡萄的有效灌溉率W11=0.227,人均葡萄種植面積W12=0.258,葡萄單位面積有效化肥施用量W13=0.175,葡萄產業的機械化動力水平W14=0.34,葡萄產業的人均收入水平W15=0.545,葡萄產業勞動生產率W16=0.500,葡萄單產W17=0.167。
(四)數據標準化
根據歷年《甘肅農村年鑒》和來自敦煌市農業局資料,經計算整理獲得實際指標值,見表4。
(五)評價結果
本文參照國內外農業產業發展相關參數,結合敦煌市葡萄產業實際,確定了敦煌市葡萄產業發展水平參照值,見表6。
根據指標測算結果,參照較為通用的衡量農業產業現代化水平的評價值,2016年敦煌市葡萄的有效灌溉率B1為0.367,處于現代化發展起步階段;人均葡萄種植面積B2為0.052、葡萄單位面積有效化肥施用量B3為0.0395、葡萄產業的機械化動力水平B4為0.250、葡萄產業的人均收入水平B5為0.293,處于現代化發展準備階段;葡萄產業勞動生產率B6為0.349,處于現代化發展起步階段;葡萄單產B7為0.146,處于現代化發展準備階段。
三、敦煌市葡萄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葡萄產品深加工及其轉化還需加強
由于競爭力較弱,產業鏈條延伸不到位,規模相對較小,使葡萄產業的產業化發展潛力未能得到充分挖掘。葡萄產業加工轉化率低,多數是初級產品,沒有實現深層次加工增值,許多成果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已有的加工企業,由于資金、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葡萄產業附加值低迷,延長產業鏈必將推動敦煌市葡萄產業迅猛發展。
(二)葡萄市場競爭劇烈,營銷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敦煌市曾作為絲路重鎮,隨著絲綢之路的日益沉寂,“大而盛”的敦煌也榮光不再。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讓偏居西北一隅的敦煌重煥生機,葡萄產業有望得到長足發展,葡萄發展對于敦煌乃至甘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敦煌市如何把握“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將葡萄推向歐洲,也給敦煌市提出了一次挑戰。
(三)農民合作社帶動不足,標準化建設有待提高
敦煌市葡萄產業“產、供、銷”一體化模式尚未形成,各鄉鎮普遍建立了葡萄產業合作社,但部分合作社成為單純的農藥、化肥銷售點,并沒有充分發揮自身作用。部分農戶對葡萄標準化生產存在認識不足,表現在:一些農戶在葡萄種植、蟲害防治等生產環節,不按照規范操作。一些企業對葡萄標準化生產重視不夠,受到利益的驅動,降低了葡萄的質量安全標準。
(四)現代化投入水平低,收益有待提高
2007~2016年敦煌市葡萄產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逐年上升,據表6可知,敦煌市葡萄產業現代化投入水平不高。從結構上看,敦煌市葡萄產業投入要素不合理,葡萄的有效灌溉率、人均葡萄種植面積和葡萄產業的機械化動力水平這三個權重較大的指標得分都偏低。
四、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加快敦煌市葡萄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按照“生產加工物流銜接配套,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建設思路,以敦煌市葡萄產業體系為平臺,以科技龍頭企業為主體。一是設立葡萄支部加協會的模式來生產,通過支部協會,農民掌握實用技術和市場信息,實現協會帶頭致富。二是運用新技術、新工藝,積極發展下游葡萄產業,利用第三產業帶動一、二產業發展。三是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技術含量高、管理水平好的企業參與市場流通,形成產供銷一體的發展格局。
(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田園綜合體建設
融入敦煌本地文化的特色,創建更多的如“敦煌牌”、“陽關牌”等商標品牌,形成多方互動的農戶品牌、產品品牌的組合金字塔;將敦煌市文化底蘊融入到葡萄產業發展中,以敦煌石窟體系和絲綢之路文化特色為主題,做成熟知的Logo;發展田園綜合體建設,將葡萄休閑采摘業與田園綜合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將絲路文化、旅游文化融入到敦煌市的葡萄產業發展中來,來提升敦煌市葡萄產業競爭力。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品牌化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敦煌市葡萄產品品牌化發展。一是加大敦煌市無公害葡萄、綠色葡萄產品的認證和宣傳推廣力度。二是充分利用農戶+合作社+商標品牌的優勢,依托利用目前打造的新絲綢之路的契機,不斷加強品牌宣傳和產品推介。三是緊緊依托葡萄協會、農村專業合作社的資源優勢,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和推廣會等方式,對敦煌葡萄進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宣傳,推進品牌營銷促增收。
(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養造就一批“三農”工作隊伍
牢固樹立“人才第一資源”的理念。一要創新用人機制,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選拔到“三農”隊伍中來。二要注重人才培養,注重培養一批具有一定科技水平、能基本使用現代技術、熟悉銷路的新型農民。三要加大科研力度,鼓勵農業專家到敦煌市開展葡萄產業高新技術研究,探索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新方法。
參考文獻:
[1]湯伏祥.福安市葡萄產業發展策略研究[J].福建農林大學,2014(08).
[2]孫鋒,駱強偉,等.西北葡萄產區氣候概述及鮮食品種布局分析[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16(06).
[3]雷玲.西部地區現代農業發展評價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12(07).
[4]李金鳳.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的工程項目經理績效考核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2(01).
[5]楊禮憲.合作社應成為田園綜合體建設的主要載體[J].中國合作經濟,2017(05).
*本文系甘肅省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甘肅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推動特色優勢產業轉型發展路徑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呂劍平、謝小飛,甘肅農業大學;胡奇武,中國人民銀行白銀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