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摘要:2016年8月底,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新設立湖北自貿試驗區,目的是為了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要求,滿足湖北省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和推進“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需要。目前,湖北自貿區已發展近2年,通過問卷調查,了解湖北市民對自貿區建設的關注熱點和方向,關注民生需要,有利于引導自貿區建設方向,更好地促進武漢城市圈區域經濟發展、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監管法治化,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關鍵詞:湖北自貿區;武漢城市圈;區域經濟
2017年3月15日,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湖北自貿區肩負著發展與改革的雙重使命,其獲批既是歷史機遇,也是國家使命要求。建設湖北自貿區是提高湖北對外開放水平、促進武漢城市圈區域經濟融合的重要抓手,是湖北“形成支點、走在前列”的必然選擇。
一、湖北市民對自貿區建設情況調查問卷
筆者利用問卷星向湖北省市民發放調查問卷,共收集有效問卷300份,以期了解湖北市民對自貿區建設情況的關注度及有效建議,統計結果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知,高達44%的受訪者偶爾關注湖北自貿區的建設情況,而仍然有高達23%的市民完全不了解湖北自貿區,說明湖北自貿區相關知識的普及刻不容緩。
從圖2中可知,受訪者中有高達40%的市民認為湖北自貿區建設對長江經濟帶經濟發展的意義較大,有25%的市民認為意義非常大,說明市民普遍堅信湖北自貿區的建設將會為長江經濟帶經濟發展及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帶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和良好契機。
從圖3中可知,調查者中45%的人群認為湖北自貿區建設對于國際貿易行業的積極影響最大,其次是金融業占比達到25%,說明在湖北省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機制中,要加強對國際貿易、金融工程等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培養,加強雙語教學,創造就業機會,對接湖北自貿區人才需求新特征。
依據表1可知,調查者中有208人認為湖北自貿區的建立對自己及周圍人會帶來正面影響。湖北市民普遍認為,湖北自貿區的建立將會促進武漢城市圈經濟融合,加強武漢“8+1”城市圈跟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協作,為湖北市民帶來正面影響。
從圖4中可知,高達42%的湖北市民希望在湖北自貿區內創辦金融企業,說明人民群眾對于金融衍生類產品的關注以及對于自由貿易的向往。有21%的受訪者選擇交通運輸類創業形式,說明大家認為湖北自貿區建設會加強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促進快遞業的迅速成長,促進國內外物資的融通。
截至2017年11月底,湖北自貿區新設立企業8105家。通過問卷調查,56%的受訪者認為吸引企業入駐的主要原因是自貿區內國家優惠政策較多,35%的受訪者認為是由于自由貿易的環境更適合企業發展,說明湖北自貿區得天獨厚的政府條件和自由開放的區域環境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入駐。
在“您對于湖北自貿區的未來預期是什么?”這一問題的調查中發現,大量受訪者希望湖北自貿區的建設能帶動湖北省經濟的發展,惠及民眾,使得人們生活水平質量不斷提高,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體現了人們對于湖北自貿區建設的希冀。
在“您覺得政府是否有必要為市民普及關于湖北自貿區建設的相關知識?如果有必要那么您希望是通過什么方式?”這一問題的調查中發現,100%的受訪者希望政府為市民普及關于湖北自貿區建設的相關知識,可以通過互聯網微信公眾號、QQ、微博、報紙、社區宣傳、電視節目、公開講座等多種形式。說明大家對于湖北自貿區建設都很關心,卻苦于了解渠道有限,政府應加強相關知識的普及教育,使湖北自貿區建設更為貼近普通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
二、湖北自貿區契機下推進武漢城市圈區域經濟融合的對策建議
武漢“1+8”城市圈,是指以中部最大城市武漢為圓心,覆蓋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潛江、天門等周邊8個大中型城市所組成的城市群。
(一)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加強對外貿易
武漢城市圈是湖北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其發展涉及到工業、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諸多領域,既是中部崛起戰略的重要支撐,也關系到武漢市能否重返國家中心城市。利用自貿區建設的機遇,加強區域之間的協調合作、配套生產,建設一批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加強城市圈各大企業的分工協作,將各地優勢產業產品出口海內外,促進外貿型經濟的發展。
(二)加強建設保稅物流園區和綜合保稅區
一直以來,湖北省政府都積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保稅物流園區和綜合保稅區。武漢市目前有東西湖綜合保稅區與臨空港保稅區,積極服務于中歐班列,努力籌建國際物流園區,對接“一帶一路”。在湖北自貿區建設的大背景下,武漢城市圈也要積極利用政策優勢和地理區域優勢,努力申報和籌建保稅物流園區和綜合保稅區,將區域和交通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三)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激發創新活力
湖北自貿區想要邁向高質量發展,人才是關鍵?!跋蛉珖瞬?!向世界要人才!”自貿區建設可以充分利用國家“百人計劃”“千人計劃”吸納優秀的海內外人才,同時武漢城市圈本身高校云集、人才濟濟,自貿區的建設也為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提供了大量機會,大學生可以利用自貿區的平臺,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和服務型企業,利用稅收優惠政策。
目前各片區依據自身產業發展重點、廣招賢能。武漢片區實施國際人才自由港、“資智聚漢”工程戰略,聚力于生物醫藥、光電子、電子信息等戰略新興產業;襄陽片區主要吸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互聯網+等領域的人才,推出“隆中人才計劃”;宜昌片區則積極招攬先進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領域的人才,采取“三峽英才工程”。
武漢城市圈周邊高校要有針對性的根據各片區人才需求特點順勢而為,培養“適銷對路”的高科技應用型人才,滿足各片區人才需要。在教學培養方案中加入雙語教學、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的外語能力和實操能力。
三、結語
湖北自貿區的成功申報為湖北省的對外開放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有利于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同時也為武漢“8+1”城市圈的區域經濟發展帶來了機會,各城市要積極發揮特色優勢產業,承接戰略轉移,相互配合,為自貿區建設添磚加瓦。同時各大高校要轉變人才培養觀念,為自貿區輸送優質人才。最終通過湖北自貿區發展契機,促進整個湖北省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范學謙、傅汴玲.關于湖北自貿區發展現代物流的對策建議[J].長江論壇,2018(02).
[2]魏濤.2017年湖北社會、經濟改革探索十大問題[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8(03).
[3]雷春桃.武漢農村商業銀行自貿區支行落戶宜昌——為自貿區企業提供“定制”服務[N].三峽日報,2018(03).
[4]李果.湖北自貿區建設規劃出爐——重點探索科技創新及產業轉型[N].21世紀經濟報道,2018(01).
*本文為湖北工程學院2018年科學研究項目“湖北自貿區建設對武漢城市圈區域經濟的影響效應研究”(項目編號:201802)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湖北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