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迎寅
【摘 要】我國證券市場屬于金融市場的一部分,對于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證券市場現狀意義重大。然而由于我國證券市場起步較晚,發展過程中面臨重重阻礙,遇到了很多問題。本文通過查閱大量相關資料,總結了證券市場對于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以及中國證券市場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善意見,旨在為證券市場的穩定有序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證券;市場;問題;經濟
一、證券市場對于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及市場現狀
中國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證券市場的推動,證券市場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第一,證券市場是企業和經營者首選的融資和籌資形式。通常情況下,債券發行形式為定期,而股票的發行形式是不定期的,因此企業可以利用債券和股票來獲得長期穩定資金[2]。企業市場經營狀況決定了企業可以為股東帶來多少利潤,所以利潤高低與企業獲得的經濟效益直接相關,一旦企業經營狀況出現問題,股東可以少分利潤或者不分利潤,為企業的經營減輕了負擔。此外,從證券市場發展情況來看,股票成長期間,企業可以通過發行股票來籌集資金[3]。這是由于在股票成長期間,人們購買股票的勢頭較足,容易發行,供不應求,且一般發行價格相對較高。第二,證券市場有助于企業轉換經營機制。證券市場的股份制可以徹底將企業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區分開來,通過市場競爭實現股份制的聯合和兼并,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基于股份結合,證券市場還可以聯合不同的利益主體,全方位調動經營積極性[4]。第三,證券市場為我國企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外資籌集渠道,除了可以通過借債的手段來籌集國外資金之外,在國外發行股票也是一種較為良好的資金籌集方式。股票發行所籌集的資金成本低,還能獲得溢價收入。第四,證券市場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的進步。當前國內所發行的債券大部分都用在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上,也有一部分用于基礎建設上,大大促進了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這一作用主要體現在證券市場的開放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專業銀行為企業提供資金,中央銀行為專業銀行提供資金的局面,大大緩解了通貨膨脹帶來的社會消費壓力[5]。
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證券行業業績呈現小幅下滑的趨勢。證券公司業務經營情況明顯受到市場狀態的影響。2015-2018年中國證券行業經營業績情況如圖1所示。2015年上半年出現大牛市,成交量呈現井噴,證券行業全年營業收入高達5751.55億元,同比增長121.0%;2016年,二級證券市場出現低迷,成交量嚴重下滑,導致券商經紀業務大幅萎縮;2017年,券商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發展受阻,成交量一直處于低位,傭金和手續費下滑;2018年證券公司營業收入為659.64億元,實現凈利潤235.59億元。
二、我國證券市場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政策市”加劇了證券市場的波動
基于我國股票市場獨特的發展特征,政府機構不應該多加干涉。但國內許多地區存在政府依靠政策來干擾股價問題,即“政策市”,大大提高了證券市場的波動幅度。例如實施的超常規培訓機構投資者政策為機構投資人員在購買新股票時提供了大量的優惠政策,幫助他們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6-7]。但這一政策勢必會損害許多散股民眾的利益。諸如此類的政府干預證券市場交易政策不僅擾亂了證券市場的正常運行,使市場證券交易價格不能正確反映供求關系,大大降低了市場效率。
(二)證券市場交易品種過于單調
我國《證券法》交易規則適用范圍包括在我國境內,企業債券、股票以及國家政府機構認可的其它證券的交易和發行,而《證券法》未規定的適用公司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從這一政策可以看出,法律調整的證券類型為資本證券,證券形式主要是投資基金、股票等股權憑證以及金融債券、企業債券、政府債券等債權憑證。股權憑證和債權憑證都是我國證券市場基本交易品種[8]。但《證券法》并不約束期權、期貨等證券衍生交易品種。
(三)信息披露真實程度有待于進一步提升
信息不對稱,作為信息經濟學領域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其含義是在市場交易活動中,如果出現其中一方不能監督或觀測到另外一方的市場行為,或者不能及時完全獲得另外一方的市場行動,或對另一方市場行為監督、觀測成本較高時,雙方所處的狀態即為信息不對稱狀態。對于證券市場而言,上市企業及其法人代表、經營人員比普通投資者更熟悉企業的市場經營狀況、財務狀況、營業能力以及未來發展潛力等信息[6-9]。因此,上市企業在信息獲取方面與普通投資者相比,占據有利地位。他們之間這種信息不對稱狀態可能會引發欺詐投資者、關聯交易以及內幕交易等問題,也可能會引導“垃圾股”,排斥“績優股”問題。當前我國證券市場在信息披露上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1)信息披露不完整,時效性較差。我國證券市場普遍存在發布信息時能拖就拖、能省就省,遺漏重大信息,甚至還有部分企業向外界隱瞞重要信息,或者將極其重要的信息和那些無用的普通信息一起發布。(2)上市企業披露的信息中水分過多[10]。某些企業為了獲得上市資格或配股資格而請“專業人士”進行企業包裝,人為地調整企業經營業績,或者操縱股價,其目的是誘導投資人員來獲取資金。還有部分企業在信息披露時對主要經營業務、主要利潤業務以及非主要利潤業務三緘其口,也沒有充分說明企業主要經營業務以及凈利潤等關鍵財務信息變化情況。信息披露真實程度較低導致我國證券市場普遍存在虛假報道、內幕交易、欺詐投資者等行為,干擾投資人員的正確判斷,盲目跟風,使其損失嚴重。
(四)監管力度不夠
當前我國證券市場存在嚴重的執法不嚴、有法不依問題。例如1994年上市的銀廣夏企業因驕人的業績和誘人的前景而被稱為"中國第一藍籌股"。2001年《財經》雜志披露了以"銀廣夏陷阱"為主題的文章,曝光銀廣夏企業虛構財務報表,出口產量、價格、產品信息皆為虛假交易信息[11]。經調查核實后,查處了相關責任人,全國投資者拍手稱快。但這一事件也從側面反映出銀廣廈虛假交易事件持續了將近三年之久,甚至已經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為證券市場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若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能在企業上市、配股、增發時認真閱覽會計報告,多方核查企業的生產盈利狀況,銀廣夏就不可能輕易進行上市圈錢。特別是在2006年,全國證監會頒布了《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已經初步建立了信用交易制度,單邊股市已成為歷史。與此同時,證券市場也對監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如何杜絕圈錢行為,避免企業私自挪用企業資金是監督管理部門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三、證券市場改善策略
(一)推出新的證券市場交易品種
推出包括股指期貨在內的新證券市場交易品種可以全面提高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完善證券市場的功能,健全證券市場交易機制。由于當前發達國家、新興市場化國家都漸漸推出了股指期貨交易,完善了股票衍生產品交易體制。證券交易市場已經逐步實現全球化,如果我國還處于傳統交易方式理念下不可自拔,不積極引入全新的金融工具,證券市場的作用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發揮,難于國際市場接軌,也難以規避市場交易風險,降低外資引入率,也不利于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進步。此外,如果我國不開設股指期貨交易品種,其它國家也會開設,這無疑會對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造成阻礙。由于當前我國證券交易市場還沒有全部開放,國外市場也沒有推出適合我國的股指期貨。一旦資本市場完全打開,我國勢必會被逐出局。因此,推出新的證券市場交易品種勢在必行。
(二)建立信息披露法律法規
首先,要完善上市企業信息披露責任制。上市企業信息披露義務人主要有董事、監事、高管以及關聯人等[12]。如果信息披露義務人都能關心企業披露信息的真實度和及時性,那么信息披露工作效率和準確度會大幅提升。因此上市企業必須建立信息披露責任制,自上而下,由董事牽頭,凡可能涉及信息披露的部門、子公司指定負責人擔任信息披露聯絡員。聯絡員如果遇到可能影響股價或對經營管理造成影響的因素時,應及時告知董事會。持有5%以上股份的企業相關人員如果發生涉及信息披露事項問題時也應該盡早通知公司董事會。聯絡員如果遇到需要協調溝通的信息披露事件時,應該積極協助董事會秘書完成信息披露工作。上市企業一旦建立了信息披露責任制,并保持制度穩定運行,信息披露就不僅僅是董事會及其秘書等少數人的工作,也勢必會改善信披工作效率。
其次,上市企業要建立完善的信譽制度。要想上市企業履行真實有效、及時準確的信息披露義務,必須建立健全的信譽制度[13]。信譽制度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人們為了獲取長久穩定的利益,而犧牲當前短淺的利益。提高上市企業自身信譽度意識必須要讓企業充分意識到長遠預期的重要性,這就需要企業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制度和明確的產權機制,以及良好的信息傳遞制度,減少投資人員收集投資信息的成本,進而減少上市企業以短淺目光看待市場利益的行為和動機,也有助于證券交易市場形成良好的交易氛圍和交易環境,從根源上杜絕信息披露失真問題[14]。
(三)加強證券市場監督管理執法力度
我國證券市場經常出現嚴重違規違法操作行為的主要原因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執法力度不高有關。就拿上市企業來說,據相關資料統計結果來看,自2008年至今,中國證監會所查處的上市企業數量還不足百家,也就是說上市企業在證券市場違規操作概率不足1%,這與市場現狀反差較大[15]。監督管理機構基本依靠行政來處罰違規企業的虛假會計信息,但是基本不追究相關直接責任人的法律責任,民事賠償金額很少,對上市企業責任人來說根本造不成任何威脅。此外,還有部分已經滿足退市條件的企業依舊存活在證券市場上,擾亂了證券市場正常的資源配置,這也和證監局監督管理力度缺乏有關。因此,加強證券市場監督管理執法力度,嚴厲打擊證券市場違規違法行為是當前監管機構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四)搭建多層次的證券交易市場
搭建多層次的證券交易市場是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發揮作用的基礎和前提。具體建議如下:(1)將A、B股并軌,進入證券市場的外資以國民標準來對待,促進證券市場向著統一化、公平化的方向發展。(2)搭建做市商制度。做市商一指的是在證券市場之外的機構或組織進行證券交易的證券商,做市商制度在國外發達國家比較常見,但國內很少。通常情況下,做市商要先將一部分資金墊入,以此來為證券交易建立足夠的庫存,再將交易牌價掛出去,用手頭資金從投資者手中買入證券,再以高價賣給打算購入的投資者,賺取差價。做市商這種為賣而買、為買而賣的交易方式從某種程度上將證券市場交易的買賣雙方聯合起來,為有價證券交易提供了一個轉手市場。做市商與投資者之間的交易價格根據凈價來計算,也就是說投資者不需要支付額外的手續費。因此,做市商有助于提高證券交易市場的流動性。例如,美國納斯達克證券市場進行交易的證券,存在至少兩個做市商為證券交易造市,甚至某些交易出現40多個做市商。(3)建立場外交易市場,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將各個場外市場連成一體來解決非上市企業股權轉讓問題,提高交易效率。
四、結語
綜合以上觀點來看,我國證券市場在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當前證券市場的發展依然存在許多問題。證券市場監督管理人員和經濟學者要認真看待市場交易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提出相應的改善策略。證券市場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完善監督管理制度、優化股權結構、完善市場機制、健全企業管理,才能保證我國證券交易市場長期穩定運行,才能使證券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陳媛. 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分析[J]. 技術與市場, 2009, 16(1):13-13.
[2]魯文學. 國內金融證券市場監管問題及對策探究[J]. 財訊, 2017.
[3]董雨茵. 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現狀及優化對策[J]. 才智, 2014(2):4-4.
[4]黎凱. 我國證券市場會計信息質量的制約因素分析[D]. 江西財經大學, 2003.
[5]涂斌. 證券市場監管的博弈分析[J]. 特區經濟, 2005(4):73-74.
[6]侯朝暉. 中國證券行業財富管理業務發展策略:結合齊魯證券的研究[D]. 山東大學, 2011.
[7]邱志珊. 我國證券市場中機構投資者發展非均衡的制度分析[J]. 時代金融, 2010(2X):16-18.
[8]劉婷. 我國證券市場內幕交易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 全國流通經濟, 2016(12):85-87.
[9]楊榮國. 我國證券發行監管制度變遷的有效性及制度選擇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學, 2009.
[10]陳小新. 全球市場環境下中國投資者資產配置管理研究[D]. 同濟大學, 2008.
[11]楊亮芳, 穆書濤. 上市公司并購特征及其策略思考[J]. 區域經濟評論, 2004(12):26-27.
[12]洪榮峰. 證券公司盈利模式轉型研究——以SJ證券公司為例[D]. 2016.
[13]賀廣軍. TT證券經紀業務營銷策略研究[D]. 山東大學, 2006.
[14]陸秋婧, 盛培宏. 我國證券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 經濟研究導刊, 2014(2):149-150.
[15]馬永魁. 我國上市證券公司績效評價[D].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