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劉君 袁圣敏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本課以《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的“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強調通過適宜負荷的身體練習,提高體能和運動技能水平,結合多元智能理論,充分調動學生聽、視、動等各種感覺協同合作。運用平衡練習,將音樂有機滲透于體能練習方法中,通過學生參與和體驗,改變體能練習枯燥、學生情緒緊張的狀況,提高學生的平衡能力,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習慣,塑造體育品德。
二、教材分析
平衡是人體基本的活動能力,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技能,具有較大的實用價值,深受小學生喜愛。發展學生的平衡能力是低年級體育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態、增強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平衡是小學一、二年級體育教育教學的主要內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統編教師用書將平衡與攀登、爬越配以游戲共同放于體育運動技能的基本身體活動中,因此在課堂教學時運用各種形式的爬、跪、蹲、站促進平衡練習具有較好的練習效果。
三、學情分析
一、二年級的學生對爬、跪、蹲等身體基本動作具有濃厚的興趣,具備一定的身體活動能力,但平衡能力還相對較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立或與人合作獲取知識的能力不強,但樂于合作,運動熱情容易被激發。學生身心發展還不成熟,意志力有待提高,對枯燥乏味的平衡練習心存畏懼。所以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將動體與動腦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加平衡練習的趣味性和知識容量,從而增強教學效果。同時在練習中既適應個體差異,又注重差異間的相互促進,在平等、安全、互助的氛圍中,力爭讓每一名學生都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