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華
陳女士為了治療因細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屢次服用氯哇類藥物。但不久后,她發現自己的面部出現藍色色素沉著,驚慌不已,來到醫院皮膚科就診。醫生在詳細詢問她生活習慣、疾病史、用藥情況后告訴她,面部之所以呈藍色,是因為她服用的氯哇類藥物中化合分子激活了皮膚細胞,導致過多的藍色素產生。陳女士有些疑惑,以前只聽說過藥物會引發肝腎損傷等不良反應,怎么還會改變面容呢?
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專家們逐步發現,一些藥物對人的顏值確實有著不可忽視的負作用。
一些藥物本身或其在體內的代謝物是光敏劑,如果服用者接觸光線特別是日光,一方面身體要比平時吸收更多的紫外線,達到一定能量后,會對細胞造成明顯損傷,引發類似日曬傷樣的皮膚反應,比如紅腫、疼痛等;另一方面,藥物或其代謝物在光的影響下轉變為抗原性物質,引起皮膚過敏,出現各種光敏性皮疹。這類藥物有諾氟沙星、氧氟沙星、環丙沙星、司帕沙星、克林沙星等喹諾酮類抗生素;磺胺嘧啶等磺胺類藥物;米諾環素、多西環素、美他環素、地美環素等四環素類藥物。
康復對策:一旦發生光敏反應要立即停用藥物,進行抗過敏治療,還可外用止癢消炎藥。過敏體質的人應盡量避免服用具光感作用的藥物,一定要用,應盡量避免外出和紫外光源的照射。同時要避免食用具有光過敏反應的食物,如香菜、芹菜、油菜、無花果、檸檬、黃泥螺等。
激素,包括睪酮等雄激素、地塞米松等皮質類固醇激素;抗結核類藥物,如異煙肼和對氨水楊酸;抗癲癇類藥物,如苯妥英鈉、去氧苯比妥等,可引起或加重青春痘。痘痘通常在服藥1~2個月后出現,大小較均勻,呈紅色或皮膚色,周圍有明顯紅斑,嚴重者可出膿水。除面部外,也可發生于軀干部位,以前胸和后背上部最常見。
康復對策:一旦確認是由于藥物引發的粉刺和痘痘,如病情允許,應停藥或換藥;如果病情不允許停藥或換藥,可考慮減量使用。平時盡量不用含油脂和粉質過多的化妝品。飲食要清淡,不吃含較多脂肪、糖的食物,以及辛辣、油煎和咖啡等刺激食物。
苯妥英鈉、乙胺碘呋酮、氯喹、磺胺類等;長效口服避孕藥,如復方甲基炔諾酮乙片;阿的平、促皮質激素等藥物,會引起皮膚出現暫時或永久性的黃褐色斑、棕褐色斑等。特別是含有金和鉍的藥物,由于重金屬在皮膚組織中沉積,會導致皮膚顏色發生改變。
康復對策:停用藥物一段時間,黃褐的蝴蝶斑會自然消退。日常飲食應該少吃富含銅、鐵、鋅等微量元素與脂肪的食物,以及糖類和刺激性、辛辣的食品,如動物肝、腎、牡蠣、蝦、蟹等。這些食物含有的微量元素可直接或間接地增加與黑色素生成有關的酪氨酸、酪氨酸酶等物質的數量與活性,會加重色斑的形成。
除了開篇提到的氯哇類藥物,長期服用中藥紫背金牛、蓖麻子、相思子等,也可使面部和全身皮膚發黃;屢用馬利蘭者,會導致面部、前臂與胸部出現彌漫性棕紅色色素沉著;服用抗麻風病的砜類藥物,則可致面部呈現出深灰色色素沉著。
康復對策:由藥物引發的皮膚色素沉著,停用藥物并可以選擇激光手術來治療。
在采取上述對策的同時,還應注意避免日光暴曬或紫外線的過多照射,注意防止各種電離輻射,禁用含有激素、鉛、汞等有害物質的護膚品。平時多飲用涼開水,多食新鮮的水果、蔬菜,飲食要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