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當前的寫作教學,狀況令人堪憂。“三段八環”作文教學非主流模式的確定,符合語文新課程標準和部版新編語文教材對學生作文教學的要求;符合“先學后教”“以學定教”“自主合作探究”等現代教學理論,彰顯了作文教學實踐性、互動性等原則,極大地提高作文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著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過程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自然,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
同閱讀教學一樣,作文教學也應該有它的方法,規律和模式。但縱觀當前的寫作教學,狀況令人堪憂,實在有必要對其教學模式加以探究。俗話說“水無常勢”“教無定法”,但卻“教學有法”。我們對原有作文教學模式進行了新的建構和完善,形成了一種“三段八環”高效課堂作文教學的“非主流”模式。
“三段”是指準備階段、導學階段和達標階段;“八環”是指準備階段的1.根據單元習作訓練要求,安排學生作文課前“裸”習作;2.課前師生批改,習作問題暴露;導學階段的3.目標引領;4.自學探究與教師寫作技巧點撥;5.學生二次創作和二次批改;6.教師引領,下水文展示;達標階段的7.學生三次創作;8.課下謄寫。在學生課前的“裸”寫作和課前批改環節,主要是根據單元作文教學要求,安排學生在沒有任何人指導和干預下,進行“裸”寫作,寫作完成后,再進行教師和生生之間的批改。
在目標引領環節,主要是展示目標,即讓學生知道這節課要學些什么,學到什么程度,發揮教學目標的引領和激勵作用。而習作教學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單元習作教學要求,也要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寫作能力、寫作經驗。在自學探究與教師寫作技巧點撥環節,主要是安排一定的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創作和批改情況,自主學習課本知識及相關助學資源;然后再小組交流和教師點撥。在二次創作和二次批改環節,主要是在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和教師引領的基礎上,讓學生對原來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即二次創作,以檢驗學生的自學效果。
學生二次寫作后,再進行生生互評,交流討論,互幫互助。然后小組內評出修改后的優秀作品在班內展示,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師引領環節,主要是進行下水文展示:在學生作品展示和師生點評后,教師再展示自己的下水文,身體力行地對學生的作文進行示范,真正達到榜樣的作用。這樣,學生習作經過教師方法的點撥,教師下水文的引領,可能就會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在學生三次創作和課下謄寫環節,主要是教師引領學生進行課堂小結,歸納所學知識,強調寫作重點,提醒注意事項。在此基礎上,學生可根據教師的要求繼續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微修改,并在課下謄寫到作文紙上。
“三段八環”作文教學非主流模式的確定,符合語文新課程標準和部版新編語文教材對學生作文教學的要求;符合“先學后教”“以學定教”“自主合作探究”等現代教學理論;彰顯了作文教學實踐性、互動性等原則。“三段八環”作文教學非主流模式是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系統,從教學活動的啟動到結束,既有教師的點撥、引導、講解、總結,又有學生的課前自主寫作、生生評改、交流互助和自我反思。教材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助推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學生對寫作知識的學習吸收,由低到高,由少到多,循序漸進,層次分明,重點突出。
1.教在當教之處
少部分語文教師沒有按照教材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作文課的教學。所有的教學時間都用來進行基礎知識的訓練,這樣的情形下,學生的作文能力得不到訓練,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的提高更無從談起。這些教師應付作文考試的辦法就是讓學生背誦《作文選》上的“成品作文”。
“三段八環”作文教學非主流模式,很好地解決了作文教學的起點在哪里的問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非常清楚的知道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在寫作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從思想上比較重視,也能認真研讀教材,并且能從網絡上搜集一些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資料。但在具體的作文課上,卻是“老虎啃天”,不知從何處下手。習作訓練目標不明確,課堂效率也就不會高到哪兒去。我們的學生從小學開始學說話,學習寫作文,他們在寫作技巧、謀局布篇、素材選擇等寫作能力方面,都有自己的“痕跡”和自己的經驗,而不是白紙一張。
因此,寫作訓練的最好做法,就是教師在課前先安排好學生進行初次寫作。例如,在“尋覓春天足跡”的作文教學中,教師一開始不必提過多的要求,諸如如何審題、如何選材、如何構思,如何點題等,只是讓學生知道寫什么,怎么寫就可以了。學生寫完之后,教師要及時收集起來,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對學生作文進行批閱,了解學生在描寫春天時的一些思維缺陷和表達能力上的不足,然后再對寫作教學方案進行有針對性的完善,促進學生相關素質的健全和發展。
2.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大部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安排了作文課程。但是課程設計是根據教材“寫作”要求,照本宣科,模式就是先將教材中的寫作技巧一字不落的“兜售”給學生,然后從課后的“寫作實踐”中,選擇一個題目,讓學生開始作文。作文收上去之后,讓學習優秀的學生批改一部分,自己批改一部分。等到下次習作課時,教師把寫作情況進行公布,然后進行下一單元的習作訓練。課前學生的“裸”寫作、課上學生對習作技巧和寫作知識的自學、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讓學生進行二次、三次創作等活動,均極大地調動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喚醒著學生思維深處最迫切的需求,都十分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俗話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學生可能對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渾然不覺,這時,教師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通過學生的自評自改,小組互評互改,通過教師的點撥,充分調動學生運用教師所講知識進行作文修改的意識,喚醒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例如,在“人物描寫”相關的作文教學訓練中,開始學生會在特定情境下描寫人的外貌、語言、神態、動作、心理變化等,而在互批互改和相互賞析中,學生彼此之間可以交換著寫作體驗,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就會來一個質的飛躍,就會給教師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3.教師在寫作教學的助推作用得以體現
部分語文教師根據教材要求,習作課也能“按部就班”地上:先進行寫前指導,再讓學生進行寫作,但學生的作文本收上來之后,教師就會以“學生多,批改耗時長,而作文到了學生手中,學生則漫不經心地看一眼評語,就把作文文丟進書桌抽屜,效果甚是不佳,‘出力不討好’”等理由,直接拒絕批改。有時,學生也意識到自己的作文存在著不少問題,但如何修改,從哪兒修改,學生是一臉的茫然。這時,作為教師就要“以身試法”,運用自己的下水文,身體力行地對學生的作文進行示范,真正達到榜樣的作用。例如,在“平凡也美麗”的話題作文教學中,如果學生不傾注寫作情感,那么寫出來的文章可能只有“平凡”,沒有“美麗”,所以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與“平凡”相關的下水文的展示,讓學生經過教師方法的點撥及教師下水文的引領,可能就會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可能就會再一次激起學生二次、三次創作的欲望和激情。這樣,學生的作文在一次次修改中漸趨成熟、漸趨完美。
要真正提高作文的教學效益,不斷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須改革原有的作文教學模式,建設一種適宜于學生學情和教材的作文教學模式。“三段八環”作文教學非主流模式的構建和實施,進一步深化了語文教師的新課改理念,優化了教學過程和方法,改變了傳統作文教學的弊端,使“先學后教”“多學少教”“合作探究”等先進理念,在作文教學中得以很好的體現,極大地提高作文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寫作水平、寫作能力。圍繞提高教育質量這一中心任務,立足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這一根本目標,我們將不斷完善和豐富這一作文教學模式,讓我們的作文教學和作文課堂煥發出更加奇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