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復述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并不簡單。教師需要給出更多的方法引導: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視頻信息,讓學生在直觀信息引導下展開復述;幫助學生梳理文本內容情節,列出具體的復述提綱;為學生布設角色誦讀活動,讓學生根據角色體驗展開復述。這樣才能拓寬學生復述的學習視野,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內容雖然都比較短小淺顯,但對表述能力不高的學生來說,復述課文還存在許多困難和障礙。教師需要在復述方法上展開創新探索,為學生帶來更多幫助。教材中有豐富的插圖信息,這是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從圖片中汲取有用信息,可以為課文復述提供更多幫助。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視頻、音頻等信息,也能夠給學生多種感官形成沖擊,促使學生建立有形認知,為課文復述提供更多信息支持。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插圖展開故事復述,這是最為常見的教法運用。在具體操作時,教師需要讓學生對插圖內容進行詳細觀察,并找到圖文對接點,這樣才能讓學生學會看圖說話,而且能夠將所有情節都講述出來。如教學部編小學語文第四冊《一匹出色的馬》,教材中有兩幅插圖,教師先讓學生觀察插圖,并說說插圖中都哪些人物、有哪些景物,這些人物都在干什么。學生依照教師引導很快就弄清了這些問題。教師和學生一起閱讀文本內容,并結合插圖進行情節講解。學生展開圖文對照學習之后,教師要求學生看插圖講故事。學生有了觀察學習積累,順利進入到故事復述之中。
教師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從圖到文,再從文到圖,經過反復多次的對比觀察學習,對故事情節有了全面掌握。在課文復述時,因為觀察積累豐厚,學生課文復述順利展開,其語言表述順暢自然,課堂訓練獲得圓滿成功。
復述課文需要用自己的語言,不能將復述變成了背誦課文,這是課文復述的基本原則。很多學生習慣以背誦代替復述,這是不可取的。教師需要給出具體要求,也可以給出示范操作,讓學生自覺運用自己的話展開復述。為理順復述思路,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列出復述提綱,以關鍵詞或重點句子進行梳理,學生根據提綱進行復述操作,能夠確保復述順利展開。復述提綱呈現形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提綱,也可以讓學生將提綱寫在紙條上。 在學習《沙灘上的童話》這篇課文時,教師先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內容,并要求學生將課文進行分層處理,看看有幾個相對獨立的情節。學生有了閱讀學習體驗之后,很快就給出自己的情節劃分。情節一:“我們在沙灘上壘城堡。”情節二:“利用城堡展開游戲,經過戰斗打敗了魔王,救出公主。”情節三:“媽媽來了,被大家當成了‘公主’。”當學生熟悉了課文內容之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投放了情節提綱,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學生經歷互動學習和情節梳理,自然能夠順利地講述故事。教師對學生講述中存在的問題給出修改意見,對學生的良好表現給出積極評價。
讓學生在閱讀中列出情節提綱,為后面復述做好充分準備,可見教師教學設計具有觀照性。學生依照提綱展開故事復述,不會造成丟三落四的情況,對學生表述能力有重要鍛煉價值。在具體操作中,教師圍繞學生學習活動推開教學,主體意識突出,符合學生學習認知成長規律。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故事性內容,情節性、角色性特點鮮明,這樣的課文非常適合課堂演繹操作。如果教師能夠讓學生運用角色演繹形式進行課文復述,其調度效果會更為顯著。
學生對評書有一定認知,教師不妨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評書片段,讓學生建立初步感知。說書人以表演形式展示故事情節,角色感鮮明。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評書形式展開復述。雖然這對學生來說有較大挑戰性,但給學生留下的學習體驗會更為深刻。
童話故事比較適合角色演繹,教師要做好調度和示范,只有調動學生參與熱情,才能確保演繹性復述活動順利啟動。如教學《大象的耳朵》這篇童話故事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觀察教材插圖,結合文本內容確定人物角色。為給學生帶來更直觀的感受,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動物動畫視頻,其中有很多動物對話內容。教師給出具體指導:不同動物說話的語氣語調都不相同,課文中涉及到大象、小兔子、小鹿、小馬、小老鼠等動物,這些動物會怎樣說話呢?學生開始模仿動物的講話,課堂內學習氣氛濃重起來。教師讓學生熟讀課文,并用講評書的形式復述課文內容。學生快速進入閱讀展示環節,課堂演繹活動順利打開。
教師為學生布設了角色演繹復述活動,成功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因為有多種動物的參與,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體驗。學生針對不同動物進行語氣、語調訓練,并運用角色演繹展開課文復述,為課堂教學帶來更多動力支持,學生語言表述能力也得到更多歷練。角色演繹深受學生喜愛,這無疑是重要教學資源。教師需要合理把握角色演繹操作機會,以提升其實踐效果。
課文復述是重要語言訓練形式,教師給出具體的引導和提示,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體悟,在不斷操作實踐中成長語言表達能力。小學低年級學生復述能力普遍較低,教師在教學引導時,需要有觀照意識,針對不同群體的學生學力基礎實際展開學法傳授,以提升復述訓練水平,形塑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