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基礎學科,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提高其學習能力。思維比知識重要,教師在教學中應用思維可視化策略,能夠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有積極的作用。思維可視化就是應用現代技術手段,使思維轉變成可見的狀態,比如將抽象的思維轉化成具象的圖示,將一些無法表達的思考轉化成模式圖、流程圖等。思維可視化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思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語文是具象化的學科,其表達的文學性又帶有抽象性質,一些學生難以理解體會其中的內容。
高中語文有許多知識需要學生的記憶,尤其是一些長篇文言文,需要學生背誦。文言文時代久遠,通常比較晦澀,學生的興趣不高,只能死記硬背,效果不理想。語文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輕松記憶。首先使學生有大致的了解,然后深入思考理解,形成概念,教師再進行修正和補充,完善學生的認知,使學生對文章有全面深入的認識,產生共鳴,加深對文章的記憶和理解。
比如學習《游褒禪山記》時,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思維可視化的特點進行教學,依據整篇文章的內容結構,制作視頻和圖片,從命名、禪院、華山洞到前洞,以作者作文的原因為切入點,向學生展示整體敘述過程。通過實景的相關影視、圖片,為學生設置情境,加深學生的印象,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
語文知識點多,而且相對比較零散。要提高知識點的學習效果,學生需要對知識點有良好的概念。思維導圖是思維可視化的內容之一。思維導圖就是將思維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使用相關的圖形化符號實現對概念和知識的認知。思維導圖使用網絡圖形化技術表達知識,將某個主題的概念和關系使用網絡狀的圖來表示,在線條上放置不同級別主題概念,逐層分支成多個層次的線條。
語文教師可以使用思維導圖,理清語文知識點和相近的概念,重點突出,主次分明,條理清晰,幫助學生打破固定思維,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學生更加注重結果的形成過程,而不僅僅是答案,從而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思維導圖采取立體化的理解方式,幫助學生學習和記憶。
比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由于人物眾多、內容復雜,語文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相關的影視資料,一邊播放一邊講解,分析人物的性格、說話方式等,結合課文的內容進行對比分析。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主線,梳理人物關系,提煉關鍵詞,表示人物關系、文章結構、知識框架等,將所要學習的知識點具體化,使學生有整體的概念,同時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思維是不可見的,是對事物的間接反映,思維可視化是將思考路徑、思考方法進行外化呈現,思維是重要的認知過程。學生對語文的理解、對規律的認知,都要通過思維形成。思維形式有直接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頓悟等。不同的思維方式可以相互作用和影響。思維是可以培養的,個人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經過一段相對漫長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應用現代技術,有利于制造學生思維形成的情景,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
比如在學習《滕王閣序》時,最初向學生展示滕王閣的有關圖片資料,使學生有粗淺的認知。同時閱讀課文第三段和第四段,結合圖片分析課文語言,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發揮想象,深刻體會滕王閣的景色。在學習時引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形成思維導圖模式,提高語文總結能力,在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思維。
語文教學材料大多是以事物、現實情景等為基礎的文學作品,因此,在教學中設置教學情景十分重要,而思維可視化技術能夠為學生設置形象生動的情景。
比如學習《蜀道難》時,語文教師播放有關記錄片,選取重點內容與課文相結合。或者學習這篇課文時,展示PPT課件圖片,使學生有直觀的印象,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教師可以將《蜀道難》的行文思路和理解思路整理成思維導圖,幫助學生串聯內容。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引導學生形成獨立的、完整的、系統的思考模式,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基礎。思維可視化能夠為學生提供思維的線索。在學習《蜀道難》時,首先理解第一層含義,通過視頻和圖片,直觀感覺攀登困難。然后向學生展示李白的簡介和文章的創作背景,使學生思考“蜀道難”的第二層含義。最后回顧整理內容,使學生在線索的提示下,思考詩歌的真正含義和李白要表達的情感。由淺入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和素質教育的推進,思維可視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積極的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應用思維可視化策略,創建思維情景,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