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別字,主要有忘字、錯字和別字三種情況,忘字是指完全忘記整個漢字該怎么寫,錯字是指書寫錯誤或者書寫不規范的字,別字則將要書寫的字用別的字代替。在小學學習階段,錯別字大致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而三年級學生的錯別字尤為突出,到了六年級隨著識字、閱讀量加大,錯別字逐漸的減少。
一是忘字,即只知其音而忘其形。此類狀況在課堂聽寫的環節中表現尤為突出。當老師念到某字字音時,學生常常會將字形和寫法都忘掉,而當老師稍微提示一下,該學生就會想起這個字。
二是錯字,即大概知道字體的基本結構,但書寫時出現細小的錯誤。錯字主要有:第一種是筆畫改變,如有的學生分不清“洗”和“冼”、“藍”和“籃”,還有將“武”“貳”多寫一撇的情況;第二種是局部改變,如有學生把“游”中的三點水寫成兩點水,把“扔”寫成提手旁加及;第三種是字體形態上的改變,如把半包圍結構的“慶”寫成左右的“廣”和“大”,把左右結構的“聽”寫成上下結構等。
三是別字,就是指在書寫某個字時,用其他漢字代替的情況。小學生的別字主要包含四種情況:一種為音別字,如把“名字”寫成“民字”;第二種為音形別字,如把“槍花”寫成“搶花”;第三種為形別字,如“渴、喝”“裁、載”等,經常出現混用現象。第四種是混淆了一個雙音詞的兩個字,在書寫過程中選錯了字,如將“密探”寫成“秘探”。
首先,漢字總數量龐大,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和使用的漢字數量繁多,結構種類復雜,筆畫數目隨學習的深入而逐漸變大;漢字單字數量眾多,且讀音相近、外形和寫法類似的比較多。例如,很多學生會將“嬴政”寫成“贏政”,將“幸福”寫成“辛福”;漢字的學習和掌握需要靠反復的讀寫來強化,過程過于單調乏味,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趣味。
其次,小學生普遍存在著難以集中精力的心理特點。主要體現在:一是小學生難以長時間將自我的注意力集中在枯燥的漢字之上,在學習過程中過于隨意,懶于對漢字進行反復認讀,沒有養成主動識字的意識;二是小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不能全面理解,難以準確辨析;三是小學生在這個時期對方位的感知并不完善,這就導致了會出現左右顛倒;四是小學生在學習中容易出現記憶混淆的情況,比如有學生把“批評”寫成“批抨”。
第三,教學方式上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的識字教學方式大都是一成不變的:念讀音,分析字形和結構,再數筆畫,最后組成字,這個字就算學完了。這種教法太過單一,小學生本來就不容易集中注意力,這樣的教法使學生覺得乏味,不能吸引學生全身心的聽課。
第四,環境的影響。外部環境的干擾可以說是讓人最頭疼的原因。現在越來越多的廣告商喜歡用改編的成語打廣告,如山地車廣告“騎樂無窮”,驅蚊器廣告“默默無蚊”,鋼琴廣告“琴有獨鐘”等,對于他們來說是很有成效,但是這樣一個充斥著錯別字的環境,對于小學生的識字教育無疑是影響十分嚴重的。
教師首先要重視的就是促使學生形成正確規范的書寫習慣,在此過程中由書寫姿勢入手,鼓勵學生把字寫得明朗而整齊。一旦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書寫習慣,就能在實際寫字的過程中減少錯誤的發生。在教學生識字之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通過手部的機械記憶來掌握字形,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將字形和自然界中的事物聯系起來,進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陌生漢字的積極性。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把本節課學生可能出錯的字詞還有課文中的生字標記出來,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強化記憶糾錯的過程可以重復多次,將再次發生錯誤的概率降低。
漢字教學的過程要在尊重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進行。在低年級階段,學生對于漢字的接受能力很強,但這個時期的孩子活潑好動,較難將注意力集中在生字的學習上。他們對于色彩、物體形態等直觀形象的感知能力很強,而對于抽象符號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相對較弱。對此,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在備課中引入更多直觀形象的教學材料,進而降低出現錯別字的概率。
一是應盡可能進行直觀教學,可以利用圖片等直觀教具,還可以運用聲音、顏色等刺激小學生的感覺器官,加深印象;二是教師要控制每堂課的信息量,過多的信息會讓學生難以消化,過少又不利于學生獲取知識,充分利用無意識記憶,組織課堂活動,調動學生的無意識記憶;三是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免受外界無關刺激的干擾,避免課堂節奏過快,氣氛過于緊張,應該松弛有度,給學生適當放松的時間,穿插一些幽默短小的故事,介紹文字的來歷和字形變化,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多年的實踐經驗和科學的遺忘規律告訴我們,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重點在于課后的復習鞏固,我們在預習和課堂教學之后還要重視采用多種途徑方法對生字進行鞏固強化,識字的鞏固主要是靠多次的反復練習。
一是積極拓寬識字途徑。識字的途徑有很多,僅靠單一的識字途徑很難達到最佳的識字效果,所以要靈活采用多種途徑識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除了在課堂上隨課文識字外,還可以通過很多途徑來擴大學生的識字量,比如,在一些活動中識字,在課余生活中識字,以及看電視、看商標、看課外書籍來認識新的字詞。在低年級階段,老師要鼓勵學生自己主動發現漢字的規律,發現和總結識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和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識字效果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是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情境讓學生反復見到生字,在各個環節鞏固識字。教學活動中,留心為學生打造一個課后鞏固學習成果的環境。比如,和家長進行聯系,讓家長在家里以聽寫的方式檢驗孩子的學習成果。此外,每一個單元和學習板塊結束以后,都要設置一個小測驗來督促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記憶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如果復習的次數不夠,就會增大漢字教學的難度,所有字詞的復習都堆積到期末才進行,還會加重學生的負擔。
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要訓練學生利用多種方式識字的能力,學會查閱字典及合理利用其他參考書。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先自學生字,再根據學習情況作出有針對性的指導,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提高學習效率。對于中高年級,采用的教學方法和低年級要有所區別,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定期開展生活中自主識字的匯報和交流,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的機會和相互交流的平臺,引導學生之間相互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