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曾想過,人類從何而來,如何發展,又將去往何處?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尤瓦爾·赫拉利教授或許給了我們大膽的探索和答案。2012年,歷史類書籍《人類簡史》一經出版便受到了世界的關注,獲得了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等人士爭相推薦。這本出版三年就被譯為30種文字的學術巨作,沿著歷史發展的時間脈絡,以史實為基礎,以作者的推演為契機,用恢弘生動的語言,簡述了人類的進化與種種選擇,令人手不釋卷。
大約七萬年前,人類還不是如今意義上的“人類”,它們被稱作智人。認知革命前,和智人一同生活在廣袤大地上的還有直立人、弗洛里斯人、尼安德特人、梭羅人和丹尼索瓦人。更具體來說,所有這些人都是一種動物——遠古的一只母猿生下兩個孩子,一只是黑猩猩的祖先,一只是智人的祖先。這些不同的人種在不同的地域生活,具有不同的面貌,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他們也并不是食物鏈的第一層。隨著智人的繁衍擴大,智人種族逐漸出現了語言和八卦。正如遇到危險獅子出沒,智人告知同伴的方式從原始的嚎叫到“有獅子”再到講述“獅子是森林之王”,于是一場神秘的認知革命悄然發生。
共同的認知和“講故事”的能力使得智人擁有了合作的基礎,智人通過這一場認知革命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發揮想象、創造概念,使其在進化中占有了絕對的優勢。擁有了基因突變、認知的迅猛發展,大規模的遷徙造成了其所到之地當地人種的快速滅絕。智人也因其強大的想象力繁衍進化成為了如今的人類,成為食物鏈的頂端。然而認知革命的起因仍然未知,在《人類簡史》的敘述中,人類的發展并沒有什么必然。遠古的智人一躍成為如今的人類也仿佛是出現在不停的隨機和偶然中。
認知革命這一觀點帶給我們的沖擊,不僅僅停留在對人類起源的追溯上。作者并沒有言過其實地描述人類作為“萬物之靈”的贊美,它讓我們冷靜深刻地正視人類本身,也不過是動物界中進化而來的滄海一粟。然而這一觀點并不是否定人類主導自然界的崇高地位,而是使我們更加懂得思考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思考使我們平凡的遠古祖先變得如此強大的能力——智人種群的團隊秩序與協作共存。偶然而生的想象力一路幫助我們走向秩序社會。人類祖先因其強大的想象力組成了團體、國家,在文明時代發展出宗教、金錢、帝國,正是“偶然”帶來的發現與思考使人類得以在地球眾多生物中脫穎而出。
大部分的歷史學家認為,農業的發展協調了人類和自然的關系,成就了人類的發展。書中關于人類史上的第二場革命,同樣提出了新奇的觀點。曾經的250萬年,人類祖先依靠著采集和狩獵生活,長期以來人類的生活習慣與動植物的生長各自安好。在狩獵時代,人類祖先擁有豐富變化的生活,并且較少地罹患疾病或者被饑餓脅迫。
然而,這一切在約一萬年前全然改變,人類開始渴望掌握并操控動植物的生命,并為此投入了全部心力。作者以小麥這個人類自然史上最成功的農作物為出發點,一反傳統觀點,指出短短1000年,小麥控制了智人為其所用,為自己的大規模生長生存創造良好環境。然而這場由小麥“主導”的農業革命并沒有為種植者帶來更加幸福的生活,反而因為人類食物的增加帶來了人口爆炸和養尊處優的“精英分子”。在恢弘的人類種群面前,作者將重心著眼于微小個體的幸福——農業革命后農民的生活顯得比采集時代的人類祖先更加辛苦,飲食和生活也更加糟糕。人類祖先傾其心力的農業追求卻帶給了一代代人越來越沉重的負擔,劇增的兒童死亡率、成人的篳路藍縷都成為了“小麥”給予人類的壓迫。
作者的觀點新奇顛覆,又顯得悲天憫人。在這場人類社會方式的變革中,人類成為了小麥的奴隸,因此,作者將農業革命稱作是一場人類被小麥馴服的巨大騙局。作者依然沒有回避人類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大肆改變。人類創造各種意識形態、創造概念,如金錢、宗教,然而我們始終沒有辦法預料結果。農業革命無疑帶給了人類在生活方式上的巨大進化,然而大獲成功的“進化”是否帶來了個體絕對的幸福,也是作者不停提出的悖論。個體的快樂被歷史忽視了,作者卻對其進行了哲學探究。不論作者關于農業革命的觀點是否劍走偏鋒,但快樂究竟是主觀感受還是宗教所推崇的不執著、歷史的發展是否仍要建立在遺棄個體的幸福上更是作者希望同我們一起思考的問題。
與人類歷史上的認知革命和農業革命相比,科技革命無疑是人類歷史上具有時代意義的利器。作者將科技革命賦予人類的一切稱為“神的能力”。這一場工業革命在作者的筆下是喜憂參半的。科技革命成就人類的同時,也成為了威脅世界的武器。它使得人們從神可知論的宗教典籍中突破出來,人類渴望關心宗教典籍中沒有提到的地方。這不禁讓我們想到,那些歷史上為人類認知的巨大改變而努力著的人們: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哥白尼的日心說、牛頓的萬有引力……所有科學事實都沖擊改變著曾經的人類認知,指引著人類發展。
在逐漸建立起的認知體系中,人類的知識架構有了爆炸性的增長,人們開始承認并正視自己的無知。人類從渴望認識自己中超脫出來,逐漸認識到人類智慧可以決定什么。科技革命除了更新人類的認知,另一個方面是改變了社會秩序。在認知革命前的人類祖先時期,人類的生活都是在自然選擇下的家庭或地域的親密社群里。盡管認知革命使智人產生了語言、想象,組成了團體,但社群的組成大多仍然是親戚或親密關系。然而,工業革命大概花了短短兩個世紀就將這些自然社群打亂洗牌,紛紛組成了國家和市場。隨之而來的,是遠古人類想象不到的財富和資源,正如作者說的,人類獲得了“神的能力”。與此同時,人類的意識形態、生活狀態和心理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人類從動物進化而來,逐漸成為神一般的物種,也仍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簡史》以別開生面的史學觀點,以尤瓦爾·赫拉利獨特的視角關心和回答著人類的過去與未來,甚至將人類社會歸結于一場宏偉的想象,并探尋著“小人物”快樂的奧秘。在書的結尾,作者寫道:“擁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負責任、貪得無厭,而且連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險,恐怕莫此為甚。”既然我們渴望了解人類的過去、探究人類的未來,那么所有的觀點都應當給予我們思考和警醒。如今的我們無法想象人類發展是否會如作者描繪的那樣,然而恢弘的人類種群正是由每一個如同你我這樣的小人物組成的,社會的進步也同樣由與自然的共存、對快樂的追求、對科學的探索組成。或許不懈思索、擁有良知和責任感的每個人便決定著人類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