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運用到教學之中,打破了原有的板書教育、口頭教育的傳統教學模式,結束了原來枯燥的、緊張的課堂氛圍,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更加有趣的、輕松的、充滿活力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也實現了教學目標。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主要用到的新媒體就是多媒體技術。教師利用多媒體中的圖片、聲音來突出重點部分,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提起語文,很多人首先想起的就是文字,而很多人在面對密密麻麻的文字時都會變得很煩躁,失去繼續閱讀的興趣。尤其是對高中生而言,他們正處于即將進入大學的關鍵階段。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新媒體,運用動畫、視頻、圖片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夠快樂學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如《竇娥冤》這篇文章的教學,由于篇幅較長,教師可以將《竇娥冤》分成幾個部分,根據不同部分的內容制作不同的小視頻,在小視頻中融入本文中描寫人物心理特征的語句,并在制作視頻的過程中加入相應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觀看視頻時了解《竇娥冤》的來龍去脈,從背景音樂中感受《竇娥冤》整篇課文的基調,在此基礎之上引導學生探索《竇娥冤》的主旨。
在學生了解了整篇課文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部分學生從中感受到了元代社會的黑暗;還有部分學生從《竇娥冤》中看出了封建社會中的百姓有口難言,文章表達了對整個封建制度的控訴。然后教師進行知識補充,并給予學生鼓勵、支持,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更上一層樓。通過這樣的方式,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深入了解文章的內涵,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不同的音樂會給人不同的感受,輕松的音樂能夠緩解人們的壓力,并且能夠讓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愉悅。高中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階段,面臨著高考,學習任務重、壓力大,教師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來緩解學生的壓力。我們知道現在有很多詩詞歌賦都被譜成了歌曲。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于一些詩詞歌賦的教學,如果有相關的歌曲作為背景音樂,教師就可以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很大的裨益。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詩詞歌賦進行編曲,有的學生背誦詩文比較慢,但是喜歡唱歌,所以通過記憶歌詞、編唱歌曲的形式能夠更快地實現教學目標,而且也能夠讓學生快樂地完成這一過程。
戴望舒的《雨巷》在《經典詠流傳》這一節目中被唱了出來。教師在對戴望舒的《雨巷》進行教學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雨巷》這首歌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其中的意境,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課堂營造一種活躍的氛圍。
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掌握知識,也為了避免學生在學習上出現懈怠的情況,教師要不定期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而為了公平和有效,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中的隨機點名軟件來抽查一部分學生。這樣不僅保證了每一位學生被抽查的機率相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意識。同時,因為這種點名是隨機的,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保持一種危機感,使學生的聽課效率更高。
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按照大綱要求進行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的目光就會比較狹隘,所以,教師要開闊學生的視野,這時,新媒體就有了巨大的優勢。一方面是在制作教學課件時利用超鏈接,并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把和所學內容相關的課外知識展示出來,從而開闊學生的眼界。另一方面是利用學生假期的時間來幫助學生開拓視野。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建立一個微信群或者微博,然后把學習的課件、資料和一些關于如何高效學習語文的方法,以及一些教師認為比較重要的課外知識等都放在上面,讓學生在假期進行自主學習。如果學生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在群里面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這樣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同時也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新媒體的有效利用下,學生的視野得到了開闊,從而讓思維得到發散,繼而能夠更加快速地接受新知識。
新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它在為教學提供便利的同時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教學目標。所以,新媒體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也是現代化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但是,教師在利用新媒體進行教學時也要注重方法,如果只是講一些簡單的課件,可能會帶來相反的效果,所以,教師把新媒體應用到教學中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況,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為首要目標,從而發揮新媒體的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