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自身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基礎,是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具體反映。它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應當不斷創新閱讀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策略,最終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
法布爾曾說:“興趣的力量就如同炸藥,可以將障礙物炸得干干凈凈。”所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閱讀教學來說至關重要。語文教師要積極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比如在進行《沁園春·長沙》這首詞的閱讀教學時,我們便可以通過語言、多媒體等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情境。首先,利用語言向學生描述毛澤東創作這首詞的背景,使學生感受當時作者所處的時代。毛主席早年在長沙師范學校求學,并在長沙參與和組織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動,在這期間,他已經成長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1925年,他又輾轉回到長沙,繼續從事革命活動。擺脫敵人追捕之后,重游了學生時代經常去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詩詞。然后,再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與橘子洲有關的圖片和視頻,使學生猶如置身其中。如此,學生再閱讀這首詞時,便會感同身受,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和探究興趣,從而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孔子早在幾千年前就曾說:“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愛因斯坦也曾表示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可見,問題之于教學的重要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文本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精心設計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他們敢于質疑。課堂提問要有一定的啟發性,教師要引導學生由淺入深,逐步掌握文章內容。
比如在教學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時,我們便可以設計如下問題:①同學們有夢想嗎?夢想是什么?應當如何才能夠實現?②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夢想?③馬丁·路德·金通過何種方式來實現他的夢想?如此,不僅能夠引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還能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引導學生逐步探究降低問題的難度,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其次,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還要注重問題的質量,應當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通過一個或者幾個核心問題來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加深學生對于問題內容的理解與感悟,避免片面追求提問的數量,使課堂提問流于形式。
“教無定法”告訴我們教師應當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中進行閱讀,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提升閱讀的有效性。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也可能會有無數個哈姆雷特。對于文章的閱讀,不僅會因人而異,也可能會因人所處的狀態不同、時期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理解。語文是開放性的,閱讀更是包羅萬象。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想法,鼓勵學生勇于表達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從而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產生思維的火花,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感悟。比如在教《紅樓夢》節選《林黛玉進賈府》這篇文章時,不同的學生對于林黛玉這個人物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黛玉絕頂聰明、悟性極強、不喜歡仕途經濟,具備一定的新思想;而有的學生則認為黛玉小氣、敏感、刻薄,對待事物的反應比較消極,不喜歡林黛玉。這時我們便可以組織學生圍繞林黛玉這個角色展開討論,鼓勵他們各抒己見,從細節的閱讀中感悟更多情感。
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高中語文教材的內容是有限的,很難滿足學生閱讀的需要。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突破教材的限制,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效結合起來,為學生打開一扇扇門、一道道窗,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帶領他們共同探索魅力無窮的閱讀世界。
首先,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展開主題式的閱讀教學。比如在學習完曹禺的《雷雨(節選)》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拓寬閱讀內容,完整地閱讀話劇《雷雨》,并在此基礎上延伸到其他同一主題文章的閱讀,增加學生閱讀的深度。其次,教師還要讓優秀的讀物走進教室,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比如在班級內創辦“讀書角”,鼓勵學生將自己喜歡的讀物或者經典的讀物帶到教室與同學進行交換閱讀,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最后,教師還可以在結合學生的課外作業內容,推薦學生閱讀一些與作業有關的內容,增強閱讀的針對性,提升閱讀效率,最終促進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總之,閱讀是高中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優化閱讀教學策略,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有利于學生良好語文素養的養成。高中語文教師,應當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對于閱讀教學的要求,創新教學方式,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不斷優化閱讀教學策略,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