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曉
進入高三系統性復習,學生的熱情被打消,積極性被削減,尤其是文言文這塊,更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大量學生對文言文的復習存在恐懼或放棄心理。在這樣的情況下,廣大學生應如何做到“與古人親密接觸”?如何應對體量龐大的高考文言文閱讀試題呢?
《學記》有“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的記載,在高三文言文復習中,我讓學生以志同道合的方式結為小組,每組4人,選出組長。
如在復習“文言特殊句式的分類”時,我讓每個小組組內共同回顧曾經學過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并事先讓每一個小組抽一名成員為代表,寫出30個文言句式供組內練習,如下圖所示:

(4)班文言文特殊句式講解小組組名負責人組名負責人要求:①每個人先出一份有關特殊句式的試卷,從學過的內容中出,出典型句,每種特殊句式出5題,打亂出題順序,共出30題。②出題人對于所出的題目要知道答案和翻譯,并給老師過目。③課堂上先給同學做,然后聽取同學的答案,再解釋相關翻譯。
小組內成員互相交流、討論,做完后,可互改,相互糾錯,成員代表則負責這次文言句式的總發言和總監督。
在復習“文言翻譯”這個內容時,我給四人小組的每個成員安排不同的翻譯文言短文的任務,如下圖所示:
事實證明,學生通過個體自譯,同桌對譯,四人小組互譯,更有學習文言文的主動性,能養成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并因此激發出創造性。

“ ”小組文言文短文小組互譯要求:四人小組中,ABCD四個人每人負責兩篇小短文翻譯,每次上課時負責講述文段的內容,不能對著翻譯答案講,BCD聽完后,做后面的練習,再由A改。A要負責這兩篇短文的重要實詞和特殊句式的積累及講解,其他成員以此類推。姓名篇目時間
文言文復習中最頭疼的一塊是64篇的背誦篇目,我利用小組競賽的方式來完成背誦過關。在背誦的環節上,每個小組都分配到相同內容的背誦篇目,他們需完成以下任務:
①每天利用早讀時間自由背誦,大課間進行組內兩兩同學互背,背完后到組長處打勾。
②每晚6:55~7:00屬于兩兩互默時間,在默寫本上默,默寫內容每周交一次。
③每周檢查每組背誦情況,并給予相應排名,每半學期獎勵一次背誦最快的小組。
同時,為了檢查他們的背誦情況,我設置了一系列的競賽題,大半個學期下來,全班都基本完成64篇古詩文的背誦。美國當代教育家卡爾·羅杰斯說道:大量有重要意義的學習是從干中獲得的;學生負責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對學習才會促進,使學習者全身心投入的自我啟動的學習是最持久的、最深入的。”而這樣的小組合作與競爭模式,使高三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確確實實使他們對文言文從無從入手到漸入佳境。
用導學案的形式展開復習,源于本校高三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本校學生的特點和學習文言文的情況,我從8個環節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并有層次性、梯度性的設計問題,讓學生從易到難,逐步掌握。
如在設計“如何推斷文言實詞”導學案的“知識鏈接”中,我設計本堂課讓學生形成的知識網絡有如下內容:①檢查晨讀時對《考點知識速查速背手冊》中重要實詞的掌握及考查知識類型的掌握。②真題回顧:自我檢測2011年~2015年全國高考卷翻譯中的實詞。
導學案不僅可以讓學生系統把握知識點,還能讓其獨立思考,形成小組團結協作意識。如在“文言文正確斷句”導學案的“課堂學習”中,我設計以下環節:①個人反饋句子練習的答案,小組點評答案,歸納方法。②運用方法由個人點評后續答案,強化方法。③課堂演練,以法導練。
又如在“文言句式復習”導學案的“知識梳理”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判斷句式的特點,我設計如下表格:

典型例句梳理標志詞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2.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示例:用語氣詞“者”或“也”表判斷。有單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連用的。我的感悟:我的積累和運用:
學生在自學學案中按照示例認真填寫表格,梳理總結相關規律,并在課堂上展開分組討論。在整個高三文言文復習階段,我們使用導學案,讓學生通過:學—查—理—練—悟,大大激發了學生求疑解困的欲望,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主動參與成了學生的一大特征。
理解文言文需要誦讀,我用了不同的形式帶學生真正進入文言文誦讀的世界里。
我在早讀課中,除了常規的早讀內容,我把重心放在了文言文的誦讀上,讓他們養成早讀必定接觸文言文的習慣,早讀和大課間內容安排如下: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內容7:00-7:10誦讀文言實詞、特殊句式7:10-7:15背誦古詩文7:40-7:50 文言文精選大課間9:50-10:15四人小組組內背誦和默寫7:00-7:10 誦讀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現象7:10-7:15 誦讀必修古文的相關注釋7:40-7:50背誦古詩文及默寫大課間9:50-10:15推薦閱讀一篇經典古文7:00-7:10誦讀古文化常識、文言虛詞7:10-7:15背誦古詩文7:40-7:50文言小測
我嘗試用去除標點的方法,讓學生進行從文言句子到文言小短文,進而到文言文整篇的斷句閱讀。這樣既能幫助他們更有效地把握斷句的要領,又能讓他們沉下心來真正進入古文的空間,培養語感,加深記憶,學生的學習欲望就會日益增強。
大量的做題閱讀,不如挑選經典篇目的閱讀。我利用每周語文大課間時間,推薦學生閱讀一篇經典古文,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信陵君竊符救趙》《殽之戰》《屈原列傳》等,學生通過閱讀,積累相應的文言知識,便能輕松地應對高考語文試卷中的古文翻譯。
文言文閱讀理解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程,讓學生利用詞句抄讀法,積累有關文言內容,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如分類積累:①官員官職的轉換調動升降以及科舉有關知識;②時間和長短方面的知識;③與帝王關聯的動作方面的知識。不光積累,我在課堂上穿插講述典故、講述某些古代文化的由來,講述奇聞軼事,這都能讓學生在平淡的文言文學習中獲得滿足感。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我想,在高三階段,能讓學生喜歡文言文,哪怕他們要背負著高考的使命,但如能帶著興趣去學,那高考這條路,必定能讓他們走得輕松,走得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