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回顧·拓展”中設置了一個“交流平臺”小板塊,其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對單元內容以及課文寫作規律等進行梳理的過程中,積極地進行自主發現和探究,并通過相互交流表達自己學完課文后的收獲,從而深刻領會作者的語言表達技巧。在交流中訓練學生簡潔、清楚地表達個人情感,并由此實現知識的學習。教師教學生對“交流平臺”進行深刻認識,以實現更為有效的課堂教學,充分發揮這一板塊的“大作用”。
設置“交流平臺”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交流中掌握如何對學習方法進行歸納。而采取“自主式”交流的方式,充分考慮了“交流平臺”的主題與課文重難點。基于此,需要將二者相互結合,避免在開始進入這一環節就把答案公布出來,以至于學生沒有進行探究發現。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第十一冊的第七單元課文都與動物有關。“交流平臺”則要求對這些課文的內容和寫作方法進行討論,比一比以往與動物相關的課文與之的異同,并結合個人理解談談學到了什么。教學中,一位教師對于課文《跑進家來的松鼠》的教學,就出示了《松鼠》這篇學生學過的課文,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學習:“同學們,在課程開始前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五年級上冊學習的《松鼠》一文,那篇文章里作者描寫了松鼠哪些特征?(邊問邊將圖片展示出來)這是一只可愛、活潑,而且非常機靈的松鼠。一天,它也貪玩,跑到了一戶人家,會有怎樣的趣事發生呢?我們一起看看《跑進家來的松鼠》這篇文章中的松鼠吧!”通過與已有知識經驗的結合,學生能更加投入地進行新課學習,并且學生的記憶被喚醒,有利于深入文意去體會課文的情感基調。教師為了引導學生充分對比兩篇文章的內容和寫法,讓學生按照教師的表格進行交流學習。
在表格的指引下,學生很快就抓住了這兩篇文章的異同,而且深刻地體會到兩位作者采用不同的寫作方法和內容,均表達了他們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教師借此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課文的表達方法,從而讓他們領會到作者對于松鼠的可愛和人對它的喜愛之情,都是從語言、動作和具體事件來刻畫的。通過學完課文后的總結,教師又展示了一些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圖片,以推薦學生閱讀“課外書屋”中的《我的野生動物朋友》。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把握時機鼓勵學生從插圖中挑選一幅喜歡的圖畫,結合課文寫作手法對其進行隨文練筆,從而讓學生不僅學到這種方法,還能有效應用。最終學生的作業完成效果很好,說明他們真正有效地學習并理解了這篇文章。可見,將“交流平臺”的內容與對課文的總結梳理進行結合,能讓學生完成更高效的學習。
“交流平臺”有利于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掌握課文的寫作方法。教師將“習作”“口語交際”和“交流平臺”三部分融合在一起進行教學,能實現更高的效率。具體而言,可通過“浸潤式”的交流模式來展開教學。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二單元均是以思鄉之情為主題設計的“習作”“口語交際”和“交流平臺”。具體來說,在“口語交際”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家鄉的詩詞歌曲進行搜集,然后在班里進行主題為“濃濃思鄉情”的實踐活動。在“習作”環節,要求學生對二十年后的家鄉展開想象進行寫作。在“交流平臺”環節中,要求學生對這個單元的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景和事進行總結,看看是如何表達思鄉之情的。同時,結合自己的寫作,對個人情感的表達方法進行說明。為此,教師采取了這樣的教學。
人都會深深地愛著自己的故鄉。課文在描寫思鄉之情時,描寫了怎樣的人、物、景和事?
大家會思念家鄉的什么呢?請大家自由地介紹故鄉,盡情表達對故鄉的愛吧!
家鄉是多么地讓人懷念,請大家采取喜歡的方式,不管是唱歌、朗誦還是小品等,將這種情感表達出來吧!
家鄉讓人如癡如醉,我們需要用自己的本事去建設家鄉。請大家發揮想象,在二十年之后,我們的家鄉會變成什么樣的呢?如果二十年后你再次回到故鄉,碰見以往的朋友和親人,你會有什么感受?
結合課文所使用的情感表達方式,完成個人的作文。
對作文進行評閱和修改,并讓作文質量好的學生將自己寫作的心得體會分享給同學們。
可見,通過在教學中貫穿單元主題,不僅有利于學生牢固掌握知識,更能讓他們清楚地表達真情實感,從而在寫作中有素材可取。
作為“回顧·拓展”的關鍵環節之一,“交流平臺”鏈接起了課文學習和讀寫環節,方便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應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合適的教學起點為原點展開設計,引導學生感悟和應用。
例如:教學第十冊“回顧·拓展七”時:
師:學完本單元的文章,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位人物?請談談你的原因和理解。(學生交流學習)
師:既然讓你印象深刻,也就說明作者把他的特點進行了生動地刻畫。那你們還記得課文中與之相關的精彩描寫嗎?(繼續交流,教師適時將有關片段進行展示,吸引學生深入品味)
師:證實因為作者對人物形象生動地刻畫,才能打動我們每一位讀者。那么請大家回憶,作者所采用的描寫方法中是怎么對人物進行刻畫的?(繼續交流)
師:從大家的回答來看,很多人物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大家再次速覽課文,總結每篇課文的人物描寫方法,并感受其表達的好處。(速覽課文,盡心交流,教師適時引導)
師:大家都體會得很好。現在我來考考大家,(引入一段陌生的人物描寫)這段文字中,作者對人物形象的刻畫采用了怎樣的方法呢?(交流討論)
以上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課文進行回憶,深刻體會對人物描寫的方法所表達出來的效果。其設計起點在于讓學生對不同描寫方法用于同一篇文章中的好處進行品味,在此基礎上引入課外段落對其學習效果進行考查。從而實現了從“交流平臺”環節掌握策略性表達的方法,構建讀寫知識體系,實現讀寫能力的有效發展。
綜上所述,三種交流模式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在交叉融合中進行應用。語文教師應對其采取足夠的重視程度,以“語用意識”為導向,挖掘課文的教學價值,創設出更廣闊、有效的語文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