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教師只有付出心血,才能讓細節成為“走心”的藝術,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引發學生積極的回應,為小學生奠定堅實的寫作基本功,并于細節訓練中,提升學生觀察能力和感悟能力,讓小細節顯現出大天地。
小學生細節表現力與學生觀察力直接相關,只有深入觀察,以觀察為細節描寫的基本前提,學生才能真正寫出細節。這就需要教師打破傳統寫作教學觀念,拓展寫作教學時空,將細節描寫教學向課前拓展,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自然、觀察社會,從而于細致的觀察中發現細節之美,激發學生捕捉細節的熱情。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將觀察任務有機地與教材寫作內容結合起來,有意識強化學生觀察意識。如五年級上冊習作三,寫作內容是練習寫說明文。我們可以設計以下觀察任務單:
觀察對象:____________________
觀察順序:____________________
觀察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
獨特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
觀察任務單的設計,為學生的觀察提供引領,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抓住觀察對象,按照一定的順序,能夠選擇相應的觀察內容,并將植物的外形特點和內在美有機結合起來,由外而內地把握植物的特點和美。觀察為學生細節描寫進行了有效的積淀,以觀察的思路引領細節描寫的思路。除了設計觀察任務單,我們也可以鼓勵學生寫觀察日記,將觀察與練筆有機結合起來,起到積淀細節描寫素材的多重效果。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細節描寫也是如此,離開細節素材的支持,細節描寫就是一句空話。學生除了通過細致的觀察積累細節素材外,還要引導學生圍繞細節描寫開展閱讀活動,從而通過廣泛的閱讀,豐富學生的細節素材,并強化學生細節描寫的意識,感受到細節描寫在習作中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從而使學生在豐富的細節素材的滋養下,不斷地提升細節描寫的能力。
例如,我結合五年級下冊第二組閱讀教學的內容開展關聯性閱讀活動,閱讀活動的主題是“童年生活中的細節”。學生圍繞“童年”為主題,以探尋“細節”為主要任務,每天閱讀課開始之前,安排一位學生交流細節描寫的精彩片段,學生圍繞片段展開交流。這樣就架構起文本閱讀和課外閱讀之間的橋梁,有意識強化學生細節描寫的意識,在豐富學生細節描寫素材的同時,有效拓展學生的習作視野,發揮閱讀對寫作的滋養作用,使細節描寫具有深厚的積淀。
細節是什么?不少教師對細節的內涵缺乏足夠的了解,從而導致學生對細節存在模糊性認識,這就需要教師立足于細節內涵,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的細節類別,感受細節的豐富性,從而使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表現細節之美,提升學生細節描寫的表現力。一般說來,細節主要包括語言細節、動作細節、心理細節、環境細節等。細節描寫的教學中,我們要改變灌輸式教學方法,通過具體的案例,引導學生了解不同類型的細節,感受其獨特的藝術表現效果。
例如,動作細節描寫教學,我引用了教材《祖父的園子》這篇文本作為案例,先引導學生找出“我”的動作,并從找出的動作中選出自己最喜愛的動作描寫的句子。學生通過一圈二找,強化了對動作細節的認識。最后,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處動作細節描寫,例如,“澆水”的細節,感受“我”的動作所表現出的一個孩子的無憂無慮,營造的一個充滿童真童趣的世界,從而借助動作細節表現人物極其豐富的內心世界。
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這就需要我們尊重小學生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基于細節描寫開展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充分利用活動契機,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去體驗細節,感受細節在習作中的藝術表現效果。如語言細節描寫教學訓練時,我先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表演活動:
【表演情境】上學快要遲到了,家長不斷地催促。
【角色人物】兩名學生,兩名家長。
【表演要求】兩名同學,一位性格急躁,一位性格平和;兩名家長,一位是媽媽,一位是爸爸。根據人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身份,設計一段語言,結合形體動作進行表演。
這個環節,改變傳統習作教學方法,引入角色扮演法,人物的設計體現出層次性,首先從人物性格進行語言細節設計,通過語言展示不同性格的人物,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細節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其次,兩名家長,一名安排的是爸爸,一名是媽媽,一男一女,體現出不同的性格,從而通過這一環節的扮演,讓學生感受語言細節對表現不同身份人物的作用。活動不僅有效激發了學生習作學習積極性,也為學生創設了特定的習作情境,讓習作教學自然而然,收到較好的訓練效果。
細節描寫是一種基本的習作技巧,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習作方法,不斷地提升習作技能。在傳統習作教學中,教師往往將習作教學和閱讀教學人為地隔離開來,這樣不僅削弱了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效應,而且也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和時間浪費。這就需要我們基于讀寫一體化的習作教學視角,以閱讀為抓手,引導學生借助文本探尋細節之法,從而引導學生學會細節描寫的方法。
如《懷念母親》一課,日記中有一段環境細節:“風里夾著雨。天色陰得如黑夜。”這一段景物描寫,既是寫實,交代自然之天氣環境,同時又融情于景,將人物內心借助環境潛隱地展示出來。我抓住這一處的環境細節,引導學生探尋環境細節之法。在教材提供的范例輔助下,我又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從其他文章中再找出一兩處環境細節描寫的句段,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這些句段是如何進行環境細節描寫的。由于將習作教學與文本閱讀結合,促進了閱讀和習作的結合;同時,又不局限于文本,引導學生從課內到課外,降低學生課外習得的難度,在學生自主尋找環境細節描寫的過程中,強化對環境細節的體驗。最后,在閱讀積淀的基礎上,開展環境細節描寫訓練,大大提升了細節描寫訓練的有效性。
為進一步激發學生習作的學習興趣,我還注重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將學生的細節描寫作品在小組范圍內展示,每組選出代表作品推薦到班級層面展示,最后將優勝作品投放到校園平臺進行展示,或者推薦到校報“文學”專欄,不僅促進了學生習作分享和互動,而且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習作自信。
寫作是一項創造性學習活動,細節描寫是習作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音符,成功的細節描寫能夠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作為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習作創造力,引領學生關注細節,發掘細節,讓細節描寫成為學生作文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