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國兵
[摘? ?要] 意識形態是國家的精神和民族的靈魂,是國家政治制度穩定和社會安定團結的基礎。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根本性、戰略性、全局性的地位和意義。我國高校是黨和國家意識形態建設的前沿陣地,在邁向新時代新征程中要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領導權,確保高校意識形態安全。
[關鍵詞] 意識形態;高校
我國高校是黨和國家意識形態建設的前沿陣地,高校意識形態安全事關國家政治安全,事關培養什么人,事關陣地的掌控權等問題;當前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文化多元化、社會思潮泛濫等情況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提出了新挑戰;新時代構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防線要構筑“制高點”、打造“主力軍”、筑牢“防火墻”。
一、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性
(一)高校意識形態是國家意識形態的“風向標”和“晴雨表”
我國高校承擔著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重要功能,是傳承和創新知識與思想的重要園地,是人文社會科學建設和新理念新思潮的策源地,在為黨和國家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理論隊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我國高校有一批長期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教學人員,擁有一支強有力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研究的師資隊伍,還有一些富有經驗的從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他們不僅自己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育教學,同時也在為黨和國家培養和造就高素質思想政治理論隊伍,他們是我國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主力軍。我國高校意識形態是國家意識形態的“風向標”和“晴雨表”。高校意識形態建設事關黨對高校的領導,事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
(二)高校意識形態建設是一項固本工程和鑄魂工程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扒嗄昱d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盵1]誰贏得了青年,誰就贏得了未來。目前,我國近2500所高校,在校大學生達2400多萬人。高校青年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前進的中堅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思想觀念對新時代社會發展影響深遠。青年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有一個發展歷程,也受多方面的影響制約,其中最為重要的階段是大學時期。這個時期他們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思維敏捷活躍、視野開闊,接受新信息快,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自主意識強,遇事熱情有余而理性分析不足、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高校意識形態對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起到價值導向、政治認同、道德引領、理想樹立、信仰確立、精神支柱等作用,直接關系到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等立德樹人的根本性問題。
(三)高校是敵對勢力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主要陣地
我國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場所,也歷來是各種敵對勢力爭奪知識青年、搶占思想文化陣地、奪取意識形態話語權的主要陣地?!案叩葘W校是敵對勢力同我們爭奪下一代的斗爭前沿,青年大學生是敵對勢力同我們爭奪的重點”[2]。高校成為意識形態領域滲透與反滲透、顛覆與反顛覆斗爭的主要陣地。
二、新時代我國高校意識形態建設新境遇
(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沖擊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與趨勢,不僅推動了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而且也引起了世界范圍內政治、文化的急劇變化。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正值我國社會轉型時期,也是深化改革時期,我國社會呈現經濟成分多元化、社會組織多樣化,就業方式多種多樣、利益分配千差萬別;相應地,人們思想活動的選擇性、差異性、多變性、獨立性不斷增強,使人們的義利觀、幸福觀、事業觀、愛情觀、善惡觀、美丑觀,甚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都隨著經濟全球化而發生深刻變化。這些情況折射到高校,對高校師生理想信念、價值取向、道德判斷、審美標準、義利選擇等思想觀念的沖擊較大,滋生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等思想苗頭,使我們一貫所倡導的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遇到現實社會經濟基礎和思想意識的影響。
(二)信息網絡化對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帶來新挑戰
信息網絡化既有向廣大受眾對象傳遞信息、傳授知識、引導輿論的功能,又促進網民之間人際交流的作用;一方面拓展了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新途徑,另一方面又帶來不少隱患。信息網絡化擴大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范圍,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帶來了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不同社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信息網絡化具有即時性、廣泛性、自由性、虛擬性等特點,使海量的信息充塞網絡空間,這些信息良莠不齊,真假不一,是非難辨;信息網絡的“去中心化”改變了青年學生對傳統話語權威的倚重,減弱了教育者對信息擴散和網上大學生的掌控力。這些問題沖擊高校師生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道德觀念等,從而影響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和內化。
(三)文化多元化對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影響
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文化多元化格局也在形成和發展。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主流文化與亞文化等共生共長。多元文化并存對高校意識形態而言,一方面有利于兼收并蓄、揚長避短,進一步鞏固高校主流意識形態;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思想文化領域的沖突,存在著弱化高校主流意識形態的問題。“中西文化的沖突,容易導致主流意識形態影響力的漸弱;多元文化意識形態傳播的網絡化,容易導致高校意識形態的導向失控;在多元文化碰撞下產生的民族虛無主義,容易導致高校師生對我國的民族文化產生認同危機”。[3]
(四)各種社會思潮對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干擾
高校人群密集,知識分子集中,比其他任何領域都更系統、更深入、更直接地接觸各種社會思潮和思想觀點,是國內外各種社會思潮和思想觀點集散地。當前,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消費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民粹主義、普世價值主義等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跌宕起伏,給高校師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產生深刻的負面影響。這些思潮干擾主流意識形態在高校的主導力和輻射力,弱化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高校的領航地位。
三、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思考
(一)構筑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制高點”
一要鞏固壯大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意識形態領域,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社會思潮就會去占領。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盵4]高校要加強意識形態建設重中之重就是要不斷鞏固壯大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著力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領航能力和水平,不斷增強高校師生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使高校師生堅定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使高校師生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高校師生頭腦。加強理論武裝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首要任務,也是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關鍵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我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高校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師生、教育師生、指導師生,引導他們深刻領會這一思想的時代背景、科學體系、精神實質、豐富內涵,深刻領會這一思想貫穿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深刻領會蘊含其中的堅定信仰信念、鮮明人民立場、強烈歷史擔當、求真務實作風、勇于創新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要組織師生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做到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
三要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傳播力。 “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5]傳播力決定影響力,任何思想理論只有廣泛傳播才能產生更大影響、發揮更大作用。高校要不斷拓展傳播渠道、開辟傳播平臺、創新傳播手段,把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起來,建立形態多樣、立體化的現代傳播體系。要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教育、交流、傳播主動融入師生活動密集的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媒體等傳媒,及時搶占高校新媒體領域意識形態新陣地。
(二)打造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主力軍”
一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打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是新時代高校加強和改進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人力資源保障。要加強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隊伍建設,這支隊伍是領導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必須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原則,選拔對黨擁護、對國家忠誠、對社會主義熱愛,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心和使命感并且有較強的政治理論素養的人來引領高校意識形態建設。要加強哲學社會科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隊伍建設,這支隊伍是通過課堂向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主力,他們不但自身政治素養要高,而且教學業務能力也要強。要加強學生工作人員隊伍建設,這支隊伍是學生日常管理的主力,他們的言行舉止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選拔講政治、講紀律、作風好、業務強、有奉獻精神的教師擔任學生工作人員,負責指導學生學習、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向學生根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
二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網絡輿論引導隊伍。學生在什么地方意識形態工作就要跟到什么地方。網絡成為大學生聚集交流、獲取知識信息的新場所,所以,建立一支網絡輿論引導隊伍是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必不可少的力量。高校要選用一批熟悉現代教育傳播技術、懂得青年學生心理、善于用“網言網語”的教師加入學生網絡社群,及時掌握同學關注的熱點問題,主動引導網絡輿論,采取各種途徑和形式壯大網絡輿論引導力量,積極傳播主流價值觀和社會主流思想、弘揚社會正能量、增強網絡主旋律。
三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師生政治理論骨干隊伍。打好意識形態主動仗,不斷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建設,還要依靠政治上絕對可靠的政治理論骨干隊伍。高校要充分發揮他們在思想引領、輿論引導、政治指導等方面的作用,使他們不但會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去影響他人,而且積極抵御各種有害信息和錯誤言論,尤其要抗擊敵對勢力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侵蝕、攻擊。
(三)筑牢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防火墻”
一要建立健全高校意識形態陣地管控機制。加強陣地建設是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基礎性工作。高校要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落實好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使校園各類陣地始終成為傳播先進思想文化的堅強陣地。
二要構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宣傳教育機制。要加強意識形態的安全教育,培養師生意識形態安全理念,提高師生防范意識,增強師生甄別不良信息的能力以及面臨有害信息時的免疫能力,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墻”。要旗幟鮮明地開展意識形態領域反滲透、反分裂斗爭,面對西方國家、敵對勢力、非主流意識形態對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發動的滲透,應積極應對、主動出擊,決不能讓西方意識形態興風作浪;要有效抵制錯誤思潮的影響,對諸如否定領袖、詆毀英雄、歪曲歷史的歷史虛無主義,應堅決予以反對和批駁;對多變性、隱蔽性、滲透性、廣域性、蔓延性的“灰色地帶”,我們既保持高度警惕,又要進行科學合理區分,同時又要做出積極有效的引導。
三是構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監測預警和應對機制。高校要制定意識形態安全預警和應對方案,有專人負責意識形態安全監測工作,建立校園意識形態安全信息收集、研判、處置制度。要采取各種方式及時了解師生的思想動態、校園輿論情況、社會思潮動向等,尤其要加強校園網絡信息的監控,有效地將這些信息加以梳理、分類、歸納和分析,通過信息研判,準確評估和預測校園意識形態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將不安穩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胡錦濤.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5-01-19.
[3]植鳳英.論多元文化化背景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J].教育文化論壇,2013,(01).
[4]習近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
[5]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