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榮華
[摘? ?要] 課堂教學一直都是傳統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教學模式,也正是如此,小學課堂教學越來越注重教學效率的提升,也逐漸產生了“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然而,口號喊起來很容易卻做起來難,多少小學數學教育研究專家和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卻收效甚微,可見課堂效率的提升并不是一年半載就可以完成的課題。想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仍然需要從實際出發深入日常教學的細節之處去仔細研究。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究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科目,其學習難度本身并不大,主要的教學難度都來自其教學的受眾即小學生。由于小學生心理發育還不成熟,注意力不能夠完完全全集中于課堂之中,課堂教學效率很難得到提升。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要想在課堂教學效率方面有所突破,仍然需要踏踏實實地將小學生這一教學主體作為切入點,圍繞小學生的心理發育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這才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正確突破口。
一、引入日常情境創設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是高效課堂建設的基礎,而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更是離不開情境創設法的輔助,特別是數學學習這個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科,將日常生活中各種常見的情境代入數學概念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理解起來更加直觀、方便,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以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一課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兩兄弟來到超市買些零食,可是他們發現在超市很多零食的價格并不都是一開始學習數學時常見的自然數,比如一瓶可樂的價格是2.4元,代表的實際含義是2元4角,然后兩兄弟一起去買了一個哈密瓜,他們發現哈密瓜是6元錢一斤,但是稱過重量之后的哈密瓜一個的實際價格是7.45元,這個價格的含義是7元4角5分錢,那為什么一個單斤價格為6元錢的哈密瓜最后的價格會是7.45元呢?而2.4元一瓶的可樂價格又是怎么來的呢?教師以現實生活中學生經常經歷的購物活動為素材創設情境,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并且成功地用商品的價格引入小數這一重要的數學概念,既為接下來的數學教學活動提供了材料,也可以讓學生養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并提出、解答問題的良好習慣。因此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最重要的教學技巧就是創設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并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一點非常關鍵。
二、合理安排課堂內容
想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課堂內容安排方面下功夫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時間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窮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盡量讓學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識或者說在未來的數學學習中非常重要的知識,是課堂內容安排上的重點。寫文章講究“詳略得當”,講課更要如此。
(一)控制好課堂教學壓力
教師要想將所有知識都傳授給學生是不現實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上一定要控制好課堂教學的壓力,既不能太過重視學生的基礎導致學生無法獲得擴展性學習,也不能好高騖遠,畢竟羅馬城也不是一天建成的。教師要學會控制課堂教學的壓力,這樣才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以教學“認識時間”一課為例,在這節課中教師需要做的就是讓學生認識到時間的進位方法和小時到分鐘、分鐘到秒鐘、秒鐘到分鐘等各個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規律。其實這是學生在人生中第一次系統地了解一整套非十進制的進制換算規律,如果教師想要讓學生強行理解這些時間的變換就會導致整節課的內容過于復雜。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簡單地記住這些時間單位的換算方式,然后讓學生通過一些簡單訓練學會利用好這些時間的換算。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可以稍微進一步地讓學生嘗試去做一些簡單的時間加法和減法,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充分地理解時間數字的含義并且產生一些時間運算的基本認知。這樣整節課的教學內容就不會由于過于困難,使學生課堂學習壓力巨大。讓學生在相對輕松的環境下學習,可以使其學習效率更高。
(二)在學生可以接受的范圍內提高課堂容量
在適度的課堂壓力中,教師可以盡量提高課堂的容量。當然這里的課堂容量指的并不是增多教學的知識。盲目地追趕教學進度往往不是一個可取的舉措,容易讓學生基礎不牢靠。教師在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有了一定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進行一定的擴充性、啟發性教學,讓學生對數學世界更加深奧的理論有一些初步的認識就夠了。
以教學“大數的認識”這節課為例,教師先讓學生熟悉個位到萬位的進位關系,理解“一萬”這個數字的概念,在此基礎之上再進一步深入學習萬位到億位,可以把一億理解為兩個一萬相乘的結果,這樣學生就非常好理解一億的概念了。當學生掌握了個位到億位這些數字的含義之后,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一個小測試,看看學生能否準確寫出個位到億位的進位關系,是否認識這些數字并且能夠準確讀出來。如果學生已經充分了解這些數字的含義,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嘗試性地接觸一下兆這個更大的數目,以此來擴充學生對大數的認識,并且象征性地引入一下無窮大這個更進一步的數學概念,這樣教師就在學生可以承受的課堂壓力之下擴充對于數學世界的見解,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更上一層樓。提高課堂容量不可與加快教學進度劃等號,而是應該理解為擴充學生的見解讓學生學得更加深入,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技巧。
三、讓自主學習的理念進入小學數學課堂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僅僅依靠教師自己是完全不夠的,學生的自主學習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師需要將自主學習理念引入小學數學教學,讓學生可以在課下充分消化理解課堂內容的同時,獲得超出課堂教學范圍的知識。
以教學“多邊形的面積”一課為例,教師先讓學生掌握三角形和矩形的計算方法,接著便可以讓學生嘗試自主思考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由于平行四邊形并不是一個特別規則的四邊形,因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相比三角形和矩形都要難很多。但是平行四邊形特別容易切割并拼湊成一個規則的四邊形,如果學生具有創造性思維,那么他們很容易就可以拼湊出一個容易計算的四邊形圖形然后計算面積。學生在這樣一個“拼湊成可以計算的圖形”的思路指導下,便可以進一步計算等腰梯形、任意梯形等圖形的面積。到了這一步學生已經可以計算任意一個四邊形的面積了,這時教師便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尋求突破——計算四邊形以上多邊形的面積,教師可以將這部分放在課后供學生探討,并且讓有思路的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展示給大家,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還是能夠讓學生受益終身的學習技能。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是一個人一生中全部數學學習的起點,也是學生未來數學學習的基礎,教師需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展現出來的各種特點制定特殊的教學策略,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欲望,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打下堅實的數學學習基礎。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建設任重而道遠,而且隨著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提升教學效率也會變得更加困難,這是一條沒有回頭路的艱難歷程,教師必須抱著勇于探索的心態不斷思考,不停進取,才可以保證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接受更加充分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孫菲.淺談小學數學課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5).
[2]徐國慶.問題導向,信息時代見成效——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4).
[3]陳青.“微課”在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運用——小學數學微課教學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6,(19).
責任編輯 李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