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華
【摘要】目的:研究針灸聯合康復醫學治療腦卒中患者吞咽困難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腦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共計80例,采用隨機抽簽的方式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對比組患者給予常規的藥物治療和康復治療,研究組在對比組的基礎上增加使用針灸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和治療前后吞咽評分。結果: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要低于對比組,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吞咽評分要高于對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臨床腦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的治療中,增加聯合使用針灸和康復醫療對患者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的癥狀,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針灸治療;康復治療;腦卒中;吞咽困難;
【中圖分類號】
R969.4【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2-146-01
腦卒中是臨床中極為常見的一種臨床癥狀,其在老年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部分腦卒中患者在發病會出現吞咽困難的情況,不僅影響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還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臨床預后,導致患者的治療效果出現降低[1]。本次研究就對臨床中針灸聯合康復醫學對腦卒中患者吞咽困難情況的治療效果進行了探討分析,詳細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腦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共計80例,采用隨機抽簽的方式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對比組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46-66)歲,平均年齡(52.12±3.11)歲;研究組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47-67)歲,平均年齡(53.78±4.11)歲。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比組
對比組患者在臨床中給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加舒血寧注射液進行靜脈滴注治療,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劑量為0.8g,舒血寧注射液劑量為20mL,每天就患者一次,同時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進行治療,劑量為0.1g,每天服用一次。同時給予患者康復訓練,康復訓練以體位指導、飲食指導和吞咽訓練為主,協助患者采用仰臥姿勢,叮囑患者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易咀嚼和消化的食物,安排專門人員監督患者進食,吞咽訓練則包括屏氣-發聲聯系、聲門上吞咽以及聲帶閉合訓練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安排。
1.2.2研究組
研究組則在對比組的基礎上增加使用針灸進行治療;針灸取患者風池、金 津、人迎、三陰交、天突、廉泉、內關以及玉液和合谷等穴位進行針刺,每天進行一次針灸治療。
1.3觀察指標
根據兩組患者的臨床表現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判定,判定采用藤島一郎的吞咽療效評價方法來判定。同時使用吞咽困難量表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吞咽功能進行評分,分值為1-10分,分數越高顯示患者的情況越好。
療效判定:①顯效:臨床中患者的吞咽障礙癥狀已將完全消失,在飲水實驗中患者的實驗結果為Ⅰ級,或者經過治療后患者的實驗結果提高了3級;②有效:臨床中患者的吞咽障礙癥狀依舊存在但是有所改善,在飲水實驗中患者的實驗結果為Ⅱ級,或者經過治療過后其結果提高了2級;③無效:患者未符合以上任一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2.0對患者的相關參數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 t檢驗,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研究組和對比組患者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40例,治療顯效20例,占比50%,治療有效18例,占比45%,治療無效2例,占比5%,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對比組患者40例,治療顯效15例,占比37.5%,治療有效18例,占比45%,治療無效7例,占比17.5%,對比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2.5%,將兩組數據進行比較,x2=7.825,p=0.005,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要低于對比組,顯示研究組患者的療效要好于對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研究組和對比組患者吞咽評分比較
治療前,研究組患者吞咽評分為(5.11±0.85)分, 對比組為(4.96±0.78)分,t=0.822,p=0.413;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吞咽評分為(9.12±1.03)分,對比組為(7.12±1.12)分,t=8.313,p=0.000;治療前兩組患者吞咽評分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吞咽評分要高于對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臨床中,腦卒中患者出現吞咽困難迂曲大腦皮層雙側神經元受損引發的假性延髓麻痹有關,而病變的部位以及大小則直接影響到了吞咽功能障礙。吞咽困難在臨床中不僅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還會導致患者接下來的治療工作不能夠順利進行,影響患者的預后,因此臨床中十分重視腦卒中患者吞咽困難情況的治療[2]。
在我國傳統中醫中,腦卒中后吞咽困難屬“中風-喉痹”,認為該癥是由于痰濁瘀阻所致,因此在臨床中使用針灸對患者患者進行治療,對患者的頸咽部進行刺激,以起到通經活絡的作用,進而改善患者的吞咽情況,另一方面采用針灸治療能夠使得患者的吞咽功能相關神經得到刺激,緩解患者神經麻痹的情況。配合臨床使用的臨床康復治療,能夠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在本次研究中使用針灸聯合康復醫學進行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要好于對比組。
綜上所述,在臨床腦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的治療中,增加聯合使用針灸和康復醫療對患者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的癥狀,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韓玲. 針灸聯合康復治療腦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難療效觀察[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25):184-185.
[2]邱茜茜, 王黎明, 陳惠霞. 早期針灸聯合康復治療對老年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 河南醫學研究, 2016, 25(10):1801-1802.
[3]李紅艷,李立峰,李巖針刺聯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難干預作用的臨床研究[J]. 光明中醫, 2010,25 (5) :830-831
[4]佟劍平,趙春艷針刺療法結合吞咽訓練法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效果研究[J]. 中國保健營養, 2018,28 (6) :361
[5]余志輝,胡建芳針刺配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困難療效觀察[J]. 上海針灸雜志, 2012,31 (9) :642-644
[6]朱娟妮針灸聯合康復治療腦卒中后吞咽困難的臨床療效[J]. 中國醫藥科學, 2012,02 (12) :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