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麗,胡西厚,雷國華,楊春波
(濱州醫學院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3)
衛生信息化建設是有效提高醫療衛生保健水平的重要手段,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人才是根本,是基礎。但目前醫學院校衛生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很多問題,具體如下。
(1)醫院信息管理系統課程實習一般是教師帶領學生到醫院參觀,學生既不了解醫院信息管理的完整流程,也沒有在醫院進行操作訓練,無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無縫對接。因此,學生衛生知識與信息技術嚴重不足,沒有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影響未來工作的開展。此外,企業網絡技術人員往往缺乏衛生行業相關知識,導致前期對醫療機構的需求分析和定位不是非常精準,使得開發出的信息化產品與醫療機構的實際需求匹配度低,后續服務與客戶契合度差[1]。
(2)衛生信息化是最近幾年才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屬于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分支,大多數任課教師是計算機專業碩士或博士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任教,導致高校衛生信息化教師普遍缺乏醫學專業知識,實踐經驗不足[2],因而對學生指導深度不夠。
(3)2012年中國衛生信息化人才隊伍現況調查顯示,全國公共衛生信息化從業人員中僅約3%的是具有衛生專業和計算機專業背景的復合型人才,科班出身的人才所占比例很小;從數量和質量上來講,東部地區衛生信息化專業人員配置優于中西部地區,區域發展不平衡,難以促進全國范圍的衛生信息化建設。近年來,在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專業人才需求與日俱增,衛生院校雖培養了大批人才,但真正能滿足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需求的人才非常少,無論是信息企業人員還是衛生行業信息人員,都存在知識短板及理論實踐結合不充分問題[3]。用人單位需求大與學校培養的高端人才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導致一方面學生就業渠道不通暢,另一方面用人單位招不到合適的人才。
(4)在專業課程體系方面,有些學校課程設置不合理,培養目標不明確。衛生信息化方向主干課程缺乏系統、科學、合理的規劃,側重信息技術而忽視衛生專業知識教學。學生的學習僅限于書本上的理論,沒有到醫療衛生機構相關業務部門進行實踐,從而難以成為未來衛生信息化領域的領軍人才[4]。
因此,衛生信息化人才培養必須順應潮流,滿足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根據國家教育方針與高等教育目標,結合學校辦學目標、專業學科特征、社會需求、畢業走向等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醫學院校從社會需求出發,利用自身專業和學科優勢,完善衛生信息化方向人才培養體系[5],為社會培養醫藥衛生知識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對用人單位進行調研,了解其用人需求,基于醫崗導學培養衛生信息化人才。具體來說,就是根據醫療衛生機構的衛生信息化崗位對從業人員知識、能力和素質等的要求[6]進行教學改革,以學生為中心,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醫崗導學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利用了學校、醫院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醫療衛生工作有機結合,貫穿于學生培養全程,從而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并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提高崗位勝任力。
結合用人單位實際需要,對人才培養目標重新定位,構建“學校培養、用人單位預定、學生就業、家長滿意”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校與用人單位合二為一、課堂與實踐崗位合二為一、教師與工程師合二為一、學生與學徒合二為一、學習與實習合二為一”。
以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為原則,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重構、優化,構建以理論為基礎,“實驗實訓實習”互補,“素質+技能+經驗”相輔,“產學研”相結合的特色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實行能力導向教學模式,實現“從傳授到指導、從記錄到參與、從講授到現場研討、從答卷到實踐考核、從知識到能力”5個轉變。
找到專業建設與區域衛生信息化發展相結合的關鍵點,在校內建立校醫一體化的健康物聯網應用技術實驗室、醫療數據挖掘技術實驗室,在醫學院校率先積極探索開展“互聯網+”醫療大數據研究。加強與企業的多方合作,以具體項目為紐帶,與各軟件公司及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合作關系。校外建立多個特色實踐教育基地,實現“實踐教學與科技競賽相結合、實踐教學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實踐教學與用人單位相結合、實踐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實踐教學與就業相結合”。
目前衛生信息化教學采用的多是終結性評價方式,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不能有效幫助學生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為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我們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方式,提高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加強衛生信息化人才培養制度建設,出臺相關政策,一方面鼓勵教師到企業一線掛職鍛煉,了解崗位需求;另一方面將合作企業專家引進學校,探索學校與企業聯合申報項目等多樣化合作形式,從而構建一支學院教師與企業專家相融合,理論過硬、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學、科研團隊[7]。
從構建層面、實施層面、條件層面、保障層面、銜接層面對醫學院校衛生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重點培養具有醫學和信息學雙重背景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8],如圖1所示。

圖1 醫學院校衛生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
醫學院校衛生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復雜工程,要求培養的學生不僅能勝任非醫療衛生機構的崗位工作,還熟悉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的架構、布局,具有維護醫療信息系統及整個網絡的運行能力,具備醫療信息系統集成、相關應用項目研發及測試等方面能力,能對臨床醫生進行計算機應用和操作培訓。教學工作者要適應時代潮流,及時更新知識體系,成為具有教學、科研能力的“雙師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