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云,王海博,申復進,童永清,李 艷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 武漢 430060)
實驗診斷學是一門知識更新速度極快的學科[1],主要運用各種技術與方法對病人的標本進行檢驗,以獲得反映機體狀態、病理變化或病因的客觀資料,是醫學教育的主干課程之一,也是連接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重要橋梁課程[2]。但實驗診斷學知識體系有別于臨床醫學生之前學習的其他基礎課程,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困難。為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本教研室對我校2016級五年制與“5+3”學制的學生展開了問卷調查,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依據。
在2018年上學期末,對武漢大學第一臨床學院2016級五年制和“5+3”學制的兩個班學生展開問卷調查,其中五年制學生70人,“5+3”學制的學生66人。
1.2.1 問卷內容 為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教研組決定自行設計問卷進行匿名調查。問卷包括選擇題和主觀問答題兩部分,由教師指導,學生自行填寫,當場回收,當場核對,確保了問卷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問卷主要內容如下。
(1)對教學質量的評價。包括4個問題:你怎樣看待教師的課堂提問?通過課堂教學你是否掌握了相應的學習方法?通常你對教師授課內容中重難點的掌握程度如何?你認為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效果如何?(2)對學習方式的偏好。包括4個問題:你在每節課前是否清楚地了解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你對學習過程中的疑問一般通過哪些方式解決?你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哪些因素對你影響較大?你最喜歡的課堂教學方式是什么?(3)實驗診斷學課程教學中,學生感興趣的章節。(4)學生對實驗診斷學授課方式和內容的建議。(5)學生對實驗診斷學授課教師的建議。
1.2.2 問卷具體要求 本著“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要求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如實、客觀答題,并提出合理的建議或意見。
2016級臨床醫學生實驗診斷學教學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課堂提問能幫助大多數學生分析記憶或引發深入探索,說明課堂提問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課堂教學方面,大多數學生掌握了相應的學習方法,但是能熟練應用者很少,需要教師提供更多的引導和幫助。大多數學生僅部分掌握重難點內容,還有一部分學生甚至沒有掌握,而全部掌握的學生幾乎沒有,說明本課程對于臨床醫學生來講難度較大。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待進一步改善,教學內容方面應更加突出重難點,對重難點的講解也應更加詳細具體,以便學生理解消化。大多數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有一定的效果,但教師教學水平差異較大(見表1)。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課下學生更喜歡通過看書、上網或與同學討論等方式來解決疑問,而在課堂上學生更喜歡傳統教學和師生互動這種教師參與程度較高的學習方式,同時很多學生認為教師設計一個合理的學習情景很重要,這反映了現階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起主導作用。從課前預習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偶爾才會了解本節課學習目標,積極預習的學生非常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大多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高(見表2)。
實驗診斷學教學中,五年制學生對各章節的興趣差別不大,對第一章、第五章、第十章更感興趣;“5+3”學制的學生對不同章節的興趣差別較大,對中間章節尤其是第五章更感興趣(見表3)。

表1 學生對教學質量的評價(%)

表2 學生對學習方式的偏好(%)

表3 學生感興趣的章節(%)
學生對實驗診斷學教學方式和內容的建議如下:(1)增加案例分析,多結合臨床實踐;(2)只講重點其他內容自學或結合病例歸納重點;(3)加強同學間的互動;(4)組織隨堂測試;(5)課上留出時間進行歸納總結;(6)介紹學科前沿知識,拓寬視野;(7)把PPT留給學生用于課后復習;(8)教師多提問題;(9)適當增加課時。
學生對實驗診斷學授課教師的建議主要如下:教師講課聲音大一點或佩戴擴音器,教師講課要更有激情,講課速度慢一點,每章結束后對主要內容進行總結。
實驗診斷學涵蓋血液、體液、生化、免疫、病原體和分子診斷六大亞學科[3],是醫學院校的重要基礎課程。然而,該課程內容具有較強的系統性、抽象性,涉及學科多甚至還涉及尖端領域,導致很多學生對實驗診斷學學習缺乏信心及興趣。
目前,本科實驗診斷學理論授課主要利用多媒體進行[4]。教師課前精心備課,搜集前沿知識和臨床案例等,不斷提高課件質量,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但實驗診斷學是一門基礎向臨床過渡的特殊學科,不僅涵蓋范圍廣,而且涉及的實驗室檢測指標多,教師要想在講清楚課程內容的同時兼顧學生興趣的確很難。為進一步提高實驗診斷學教學質量,本課題組在2018年上學期末對兩個不同學制班級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主要了解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情況、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以及對授課教師的期望等。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偶爾才會在課前了解學習目標,認為課堂提問有助于分析記憶;大多數學生更喜歡自主學習方式,也掌握了相應的學習方法;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進一步改善,課堂上合理設置學習情景,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難點;在多媒體教學方面教師能力差異較大,教學組應加強交流和監督。學生的建議主要是增加案例分析,結合臨床實踐,加強同學間的互動,課堂上留出時間歸納總結,組織隨堂測試。
針對本次問卷調查結果,為進一步提高實驗診斷學理論教學質量,我們提出了整改方案,具體如下:(1)進一步加強對PPT內容的審核,避免授課內容過多;(2)PPT中增加案例分析,多針對重點知識展開課堂討論;(3)提醒授課教師聲音大一些,保持話筒打開狀態,確保后排學生聽得清楚;(4)精簡PPT授課內容,重要知識點仔細講,其他知識點要求學生自學;(5)建議課堂上增加學生互動環節,多提問題,不要照本宣科;(6)開展隨堂測試,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并留出時間歸納總結;(7)引導學生回顧重點知識,介紹前沿知識,拓寬學生視野,將PPT留給學生課后復習等。
通過本次問卷調查,我們總結了目前實驗診斷學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擬定了相應的整改方案。該方案已在2018年上學期本科生教學總結會議中進行了匯報,計劃在2018年下學期實驗診斷學理論教學中實施。本課題組擬計劃下學期實驗診斷學教學結束后再次進行問卷調查,比較整改前后教學質量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