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云存儲技術、社會網絡技術的大數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和因材施教,成為教與學方式變革的核心,對傳統的教與學方式發起了挑戰。
關鍵詞:大數據;智能網絡平臺;個性化教學
現代的教育理念認為,最高效的教學是個性化的教學,但人們一直都沒有找到理想的實現方法。當下,信息技術已經全面融入我們的生活,網絡教育也蓬勃發展。作為對傳統教育方式的補充和延伸,網絡教育很好地彌補了傳統教育資源的局限和不足,提高優質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率,能夠適應繼續教育、終生教育等教育模式的需要。智能網絡學習平臺是一個基于互聯網的智能化教學系統,用戶既可以在電腦上進行教與學,也可以在移動設備上進行教與學,同時智能化地進行學習數據采集與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個性化教學和因材施教。因此,利用網絡教學實現個性化教學已經成為國內外教育發展新的增長點,也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發展的主流方向,已經越來越受到政府主管部門、教育界同仁以及相關企業的重視,成了現在網絡研究和應用的熱點課題。
大數據與傳統數據相比,大量采用可視化展現方法,有著非結構化、分布式、數據量巨大等特點。這些特點正好能適應當下社會里學習者個性化學習、人性化學習的需求變化?;谠拼鎯夹g、社會網絡技術發展而來的大數據教育為現代教育發展提供了一種方向,即由網絡教育來完成標準化教育,而人才培養和個性化發展主要由學校教育承擔。越來越近的學校、小額化的班級、越來越聚焦的教育支持以及越來越個性的培養方式,將使教育逐漸擺脫傳統的工業化集中培養模式,變為個性化、多元化培養模式。
伴隨著云時代的來臨,一些想象皆會成為可能。依托智能網絡學習平臺進行學習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實現了個性化教學,成為教與學方式變革的核心,對傳統的教與學方式發起了挑戰。學習數據的采集、分析和應用,能夠精準地分析學生的學習效果、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使學生的個體差異真正成為可以有效利用的教育資源。關注學生的認知訴求,進行教學組織形式的重構,力求為每個學生都提供真正適合的教育,實現人人有發展的教育目標。針對性強和多元化的教育目標正在普遍地得到認可。
由新興的計算機技術支持的交互式學習方法和工具(如智能輔導系統、仿真游戲系統)等,能夠量化考核、收集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數據。尤其是集成化、模塊化在線學習系統提供了多種類型的實時教育數據。通過探索、挖掘這些數據中的模式和規律,建立預測模型,重新發現和預測學生學習行為和方法。通過分析學生的碎片化學習行為,并用自適應軟件來進行干預,建立自適應學習系統,改變了學生學習的體驗感受。
以私有云服務為支撐,利用先進成熟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按照統一的信息標準來整合集成信息資源,構建安全、可靠、可擴展、易維護的智能化學習平臺,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將學校的教育擴展到社會,推動教育教學技術信息化的改革,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加簡便、快捷的網絡化信息服務支持。一個個獨立的交互式的學習中心、傳統的校園和教室、安靜的分組區域是固定的學習空間;而智能網絡平臺突破了有限制的空間界限,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和交流。
網絡平臺是對傳統教學的有效輔助,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上深入思考和革新,必將引起整個教育界對個性化教學的教學模式探索創新。在平臺數據庫里可以隨時調閱班級的整體情況及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情況。學生從高一到高三所有的成績均有記錄,教師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及時地進行針對性的查漏補缺。
一、 網絡平臺是一種即時、方便、快捷的信息化環境,它包括了硬件設備(寬帶設備、移動可視設備)、軟件設備(網絡教育平臺、教學資源)。它是新的教育思想、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上的呈現,是改善教與學方式,提升教學效率,進行個性化教學的最優化表現形式。
二、 在網絡平臺下對學生進行數據分析能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使教師能夠更加了解每一個學生,能夠實現精確性的個性化教學,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受教師更準確地指導,切實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
三、 智能網絡平臺將使學生學習方式發生巨大變化,使其學習不受時空限制,可以隨時隨地自主學習,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四、 通過對學習數據采集分析,并由此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將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行為,繼而影響到學校的辦學行為和家庭的學習行為,將為基礎教育培養普通合格人才、優秀人才夯實基礎。
智能網絡學習平臺最重要的特點是能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傳統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中計算機只是機械盲目地向學生傳播知識,不理解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而部分學生也不能根據自己的知識能力水平、學習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不能做到有效的信息交流。依托智能網絡平臺能夠發揮計算機智能網絡的巨大作用,使教育教學真正實現廣域化、低成本化和差別化。
個性化教學是面向問題進行教學的,有著強烈的針對性,教師通過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與能力需求之間差距的比較,診斷評估學生在階段性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再“對癥下藥”地進行解決。個性化教學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同時能夠不斷地積累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進行相應的分析,讓教師和學生第一時間掌握學習效果,及時地調整教和學的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式學習、可視化學習,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雙向交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并利用網絡平臺上的教學資源進行強化訓練,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魏忠,何立友.大數據:開啟面向未來的教育革命[D].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10.1.
[2]鮑素貞.數據挖掘技術在個性化網絡教學平臺中的應用研究[D].聊城大學,2015.
[3]盧雪琴.網絡教育環境下個性化教學模型的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2.
[4]馬典.基于網絡學習的智能數據收集[D].信息與電腦,2015.
[5]祁昌平.網絡環境下個性化智能教學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8.10.1.
作者簡介:
馬宏,江西省新余市,江西省新余市新鋼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