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在發展學生語言思維的同時,要激發學生的情感空間,通過課堂教學這一有效途徑為學生的情感發展創設情境,并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激發;課堂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情感活動,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藝術。因此,教師在發展學生語言思維的同時,要激發學生的情感空間,通過課堂教學這一有效途徑為學生的情感發展創設情境,并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引導學生帶著感情去反復朗讀,細細品味,咀嚼感悟,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一、 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學校配置了多媒體設備,使我們教師借助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以動態的畫面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和體驗成為可能。教師必須借助這個有利條件,借助課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學中感悟,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我在教《北京亮起來》時,播放北京夜景圖的電腦課件,把北京美麗的夜幕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夜幕降臨后,北京燈的海洋、光的世界的美麗景色。有了這直觀的感受和體驗,為在下面的學習過程中,理解“人類真是太偉大,能創建像北京這樣美麗的城市!”“北京真是太美了,我愛北京!”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在課堂教學中也非常重要,教師要善于創設各種有利的情境,以便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習效率。
二、 感情朗讀,體會情感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學生情感的投入體驗不是靠類似“應帶著什么情感”進行朗讀,這純粹是朗讀技巧的指導,若沒有感情的投入,很難談語感。因此,“語感”與“情感”是相融洽的。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扮演角色讀,根據課文進行課本劇表演等是情感體驗的有效途徑。例如第十冊第15課《金色的魚鉤》,課文主要描寫紅軍長征過草地時,一位炊事班長為了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帶領三個病號走出草地而光榮犧牲的事。文章細節描寫感人。教學時,我緊緊抓住扮演角色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情感。學生進入情境,讀到“我發現老班長咀嚼病號吃剩下的魚骨時,心里一怔,聲音哽咽,眼噙淚花”;讀到老班長回想起指導員的囑咐時,為老班長這種強烈的革命的責任感而感動,聲音低沉,強咽淚水;讀到老班長為了釣魚昏倒在水源邊,最后光榮犧牲時,已泣不成聲,淚流滿面。這種情感的體驗對學生的影響是無法用語言來渲染的。
新課標還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的熏陶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在教學時讓學生反復讀,對深入體會文章的情感大有好處。“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尤其是抒情文章更需細讀。因為文章的情,學生經過老師的分析雖然能懂得一些,但文章那深遠的意境,有時難以用語言表達,常常是言已盡而意未盡。只有在教師的指導下,反復朗讀,咀嚼品位,邊讀邊想,邊讀邊議才能體會其中妙處。如我在教第十冊第1課《草原》這篇課文時,先采用配樂朗讀,并結合課件播放草原景色圖,讓學生眼看畫面,耳聽錄音,發揮想象。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形成課文所需的情感氛圍。在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了整體感知后,寓講解于朗讀之中,逐段指導朗讀,讓學生體會各段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朗讀第一部分時,要求學生用輕快的語調把作者盼望已久,初次看到草原的喜悅心情讀出來。尤其是對“那么……那么……”“渲染”“勾勒”“翠色欲流”“既……使人……又叫人……”“既愿……又想……”等詞句細細品味,領會作者借景、借物抒發情懷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朗讀第二部分課文時,通過重點詞句、靜態和動態描寫,體會主人的熱情好客。最后再指導學生通讀全文,全面體會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厚的情感。通過反復朗讀得及,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三、 品讀感悟,升華情感
閱讀教學,不僅僅要指導學生讀,還要引導學生悟,發表獨立的見解。對“讀”與“悟”,可以通過指導朗讀,在感情朗讀中悟;通過語言文字和多媒體展示的音像結合,指導學生在想象中悟。因此,教學中重視學生語言學習的心理活動過程——悟,非常重要。“悟”是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感情與理性統一的心理活動過程。教師要挖掘語言材料的情感因素,以教師之情顯現文中所載之情,激發學生心靈之情,使三者水乳相融,從而引導學生品讀感悟,用心理視線去讀書,去領悟語言文字,從而達到情感的升華。
例如我在教第六冊第17課《可貴的沉默》時,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生日時,父母是如何為自己祝賀的,讓自己感到驕傲和快樂。反之,爸爸和媽媽生日,有同學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嗎?強烈對比之下,讓學生體會到了要關心父母,并學會以行動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為品讀文章精彩的章節奠定基礎。通過引導學生認真地品讀,使學生讀書悟情,讀書悟境,讀書想象。促使學生對于“孩子沉默著,我和孩子們一起沉默著……”的理解水到渠成。這時,教師要趁熱打鐵,讓學生傾吐自己的感受,釋放自己的感情,喚起學生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意識,達到品出情感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只是我在教學過程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比較成功地激發學生情感的事例,教學效果也令我比較滿意。當然課堂中激發學生情感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我認真研究,因人而異,想方設法給學生的情感閱讀鋪設一個亮麗的舞臺,一定能開啟學生閱讀探究的情趣。
作者簡介:
沈愛勤,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龍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