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強大的求知欲望,使之成為推動求知的一種強烈的內驅力,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數學學習活動成為自覺主動活動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數學;教學;興趣;激發
目前,學校教育改革正在把升學教育為中心的應試教育轉到以提高素質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軌道上來,陳舊的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形式,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越來越認識到激發興趣對教學所起的重大作用。
興趣,主要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特別愛好的感情狀態,是一種個性的心理特征。當學生對學習發生興趣時,總是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并且樂此不疲,欲罷不能。無數事實證明,當學生對某種學習對象或某種活動產生了興趣,就能使整個思維活動起來,并由此而產生克服困難的毅力。興趣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他本身的培養也是教學任務和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學會,會學和愛學,愛學的源泉來自對學科的興趣,贊科夫說:“扎實地掌握知識與其說是靠多次的重復,不如說是靠理解,靠內部的誘因,靠學生的情緒狀態達到。”正如托爾斯泰所說的:“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數學,就其學科的抽象性,更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興趣的培養,用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側面引導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動腦,勤于動手,大膽發言,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教學新知識前,有意地創設生動,愉悅地意境,揭示知識的矛盾,引發學生的求知欲。
如在:“分數化小數”一節時,要求學生通過計算,找出黑板上的分數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數,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然后“挑戰性”地宣布:“老師不用計算,就能知進哪些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數,不信,你們可以說個分數來‘考老師。”這時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同學們紛紛說出一些較大的分數,老師都能迅速準確地做出判斷,是什么原因呢?老師有什么“竅門”?不等發問,學生就迫不及待地認真思考起來,不一會兒,學生各抒己見,得出了什么樣的分數可以化成有限小數,什么樣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結論,教師創設的問題蘊含著內在的趣味和啟發性,調動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對學生思考和運用知識是最為有益的。
二、 直觀演示,引出興趣
根據小學生對直觀形象的事物感興趣的特點,教學中運用教具進行直觀演示,使抽象變形象,生動有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學“圓環面積的計算”,課堂上我在硬紙板上畫了一半徑為15厘米的圓,再以這個圓的圓心為圓心畫一個半徑10厘米的圓,剪下外圓,又剪去內圓,這樣得到了環形。然后學生根據老師的操作過程,經整理后得到:外圓剪去一個同的內圓,就得到了環形。教師進一步引導:“現在誰知道怎樣求環形的面積?”學生練習直接演示,得出:環形面積=外圓面-內圓面積。因勢利導,得出字母公式是:
S環=S外圓-S內圓=πR2-πr2=π(R2-r2)
整個教學過程:直觀演示→語言敘述→字母公式,逐步抽象,逐步概括;學生思維隨著教學過程的發展,學得積極主動,興趣盎然。
三、 設疑求解,誘發興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學生好奇心強,思維話躍。有疑才能啟發學生的探索心理,使他們的思維處于主動、積極,愉快獲取知識的狀態。如講“異分母分數大小的比較”一節時,先讓學生任意說出一對異分母分數,教師能很快地說出誰大誰小,學生們一定感到很驚奇,巴不得早早知道老師是采用什么妙法。這時講新課學生求知欲最強烈,精力最集中,教師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對知識理解深,記得牢。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識,很快揭示了比較兩個異分母分數大小的方法,從面把新知識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去。
四、 變靜為動,提高興趣
好動是小學生的一大特點,讓他們動手動腦,用多種器官一起參與學習活動,通過動手操作,引發動腦思維,從而使學生自覺地進入學習活動之中,是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
例如教學“認識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公畝”一課時,由于公頃和公畝這兩個面積單位比較抽象,單憑老師講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公畝,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公頃、學生不能準確地獲知1公頃、1公畝究竟多大,且學習過程枯燥無味。若到室外讓學生親手測量一下,把1公畝畫出來,告訴學生把一公畝擴大100倍是一公頃,他們才能在這有趣的“動”中準確地獲取知識且提高興趣,培養了學生實際運用數學的能力。
五、 求異求活,發展興趣
學習本身是艱苦的腦力勞動,不是膚淺的興趣活動,真正求知欲來源于學生的思維活動的過程,當學生看到通過自己的艱苦思索可能找到或終于找到問題的答案時,就有一種成功感、愉快感,求知若渴的情緒會無比高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精神。如讓學生解答這樣一道題:一個飼養專業戶,飼養雞與鴨的比是5∶3,已知養雞125只,求養鴨多少只?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結果學生用了多種解題方法:
(1)歸一法解:125÷5×3
(2)用分數解:125×35或125÷123
(3)按比例分配解:125÷58×38
(4)正比例解:125x=53
(5)用方程解:x×123=125
學生細致深刻地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多方面進行發散思維,把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開闊解題思路,發展了智力,培養了能力。
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強的求知欲望,使之成為推動求知的一種強烈的內驅力,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數學學習活動成為自覺、主動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數學中,必須發掘數學本身的魅力,吸引學生,努力在學生面前展示一個快樂的數學王國,以引發學生的愛好和志趣,從而使學生越學越愛學,越學越會學。
作者簡介:
占阿月,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龍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