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是關于語言學科的學習,作為語言學科的教學實施,教師在課堂上需要充分發揮語文語言特點,充分展現語文語言的魅力,以漢語語言靈動變化,來彰顯小學語文課堂的活潑生機,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實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課堂
語文作為一門漢語語言學科,是我們生活進行交流的工具,是人們進行情感表達、思想傳遞的載體介質。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深化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語言藝術運用得恰如其分就能有力促進教學成果的轉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
一、 語言藝術的概念
語言作為一種工具,也是一種藝術,其藝術性體現在我們表達運用中的形式和方法,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說這個人會說話,那個人不會說話,其深層含義就是一個人能夠在各種場合中,能夠用適合場景的語言表達形式、合理的語言語句來表達其感情,讓聽者能夠感到身心的舒服和情感上的認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語言藝術。
二、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藝術運用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則
語言藝術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認真學習,認真鉆研,認真思考的知識,語言藝術運用得妥當與否,對于我們生活開展交流與溝通具有積極的作用。在語言藝術的運用上,我們需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一是語言的表達上需要準確清晰。語言表達的準確清晰,是我們開展語言藝術運用的基礎,在生活中一個人如果語言說話含糊不清,詞不達意,與人進行溝通交流是非常困難的,作為對方難以理解需要交流的內容,也就無法形成思想的共鳴與觸動,因此語言表達準確清晰是教師開展語文課堂教學的基礎條件。
二是語言的運用需要“因人而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稱贊別人的情商高,這種人在所有的社交場合都是談笑風生,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究其原因,在于他的語言藝術運用得妥當,能夠根據不同人的特點進行話題的引入,能夠定位在適合語言層次進行交流,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中需要把握好的原則。
三是語言表達要具備文學藝術性特征。人們進行語言的溝通交流,一個妙語如珠的人是受人歡迎的,一個粗話連篇的人,是讓人感覺反感的。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教學,更加要注重語言的文學藝術性,教師開展教學,不僅僅是課堂的講解,更重要的是自身的表率影響,形象的潛移默化對于學生的熏陶作用也是非常深刻的,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中必須要注重語言藝術的文學特性。
三、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應用實施策略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運用語言進行語文的教學,是對于語文語言藝術的運用現場教學,學生通過學習知識和藝術感染,深化對于語文語言藝術的認知理解,促進教學內容的消化吸收。
(一) 教師需要建立正確的語言藝術教學理念。小學語文教學開展,作為教師其思想意識上是非常重視的,其思維理念也是比較科學的,但是有一個重點問題也是教師經常忽視的,在思想的構建中忽視了自身的表率作用,部分教師授課過程非常認真,日常的管理教學要求非常嚴格,但是在日常語言運用與學生交流中,忽視了對自身形象的強化提升,往往是不經意的一句話,極大地弱化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理念樹立中,需要注重自身語言運用素養的提升,注重自身形象的建立與維護,在開展課堂教學與日常的管理中,語言藝術的運用要恰當,尤其是當學生違反紀律要求的時候,教師的語言藝術運用就顯得更加重要的,一些粗俗、不文明的語言詞匯是必須要絕對禁止的,因為上行下效,教師的形象對于學生的影響是深刻而難以磨滅的。
(二) 語文課堂教學開展中語言運用需要有吸引力。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所有的情感表達,各種思想的溝通交流,教學內容的闡述解答,都是要通過準確的語言表述來進行的。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語言運用的優劣,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作為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年齡結構上即將步入青春叛逆期,教師的課堂教學缺乏吸引力,從頭至尾都是平鋪直敘,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就難以呈現。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充分解讀教材,創新家教學語言的運用,以節奏明快、思想清晰、富有韻律的語言表達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深入開展語文學習。例如:在開展課文《爭吵》教學中,對于日常中經常發生的爭吵學生都非常的熟悉,這篇課文中主人公為什么發生爭吵呢,他們在語言的運用上又有哪些問題呢?讓學生先回想一下自己生活中的爭吵場景,自己在語言運用上的方式,教師進行一些模仿演練,讓學生感受他們爭吵中語言運用的不恰當,在平和心態下,學生對于這些語言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教師以這種多變的語言應用,有效地提升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 以語言的韻律之美深化教學效果。我國語言的韻律之美體現最明顯的就是宋詞元曲,宋詞元曲中有很多名篇佳作,流傳至今經久不衰,始終被人么稱頌,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展現語言藝術的韻律之美。他們不僅可以用來讀的,還是可以以歌曲的形式進行傳唱的,在這種傳唱之中,我們就能非常深刻地感受到語言的韻律之美,促進我們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深化。例如:進行課文《天凈沙·秋思》的學習中,它是一首元曲,其描述的是作者心靈的凄涼與悲哀,對于自身命運的感嘆。我們通過閱讀能夠感受這種意境,配合著音樂進行歌唱的時候,旋律的節奏變化,更加能夠讓我們深刻感受的作者思想情感,體味到語言藝術的韻律之美。
四、 結束語
語文是關于語言藝術內容的教學,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靈活多變地運用各種語言藝術開展教學,不但可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更加可以通過語文課堂的語言藝術運用實踐,讓學生從實踐中感受語言藝術運用的魅力,深入全面地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成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凱濤.論教師語言藝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N].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4,33(S1):123-125.
[2]鐘琴.淺談語言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26):80.
作者簡介:
黃偉智,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佛曇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