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認為:“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任何一堂課都不應從零開始,教師在講授新課前給學生布置系統的前置性作業練習,可以使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要求及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便更好地做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關鍵詞:語文;前置性;作業;練習;設計
有效的前置性作業練習絕對不是簡單問題與相應習題的堆砌。那么,我們該如何設計有效的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練習呢?
一、 前置性作業練習要有趣味性
(一) 導語激趣
在設計前置性作業練習時,我們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和他們所關注的問題。
例如,《彩色的非洲》前置性作業練習,設計這樣一段導語:“置身歐洲的德國,我們感受到奇麗的景色,奇特的民族;游覽威尼斯,我們領略到水上城市的風情;離開亞洲的泰國,我們還沉浸在與象共舞的歡樂氣氛中。這節課我們將走進非洲,去領略那里獨特的自然風光與異域文化。”一段巧妙的導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饒有興致地投入到學習中。
(二) 內容激趣
傳統的課前預習作業,教師只是單純地布置學生讀字詞、讀課文,此時學生雖然熟悉文本了,但扼殺了學生學習文本的興趣。因此,教師要設計有趣味的前置性作業練習,使學生樂于接受、樂于思考。
(三) 形式激趣
教學前,教師應設計題型多樣、形式新穎的前置性作業練習,如口頭的、書面的、繪畫的、表演的、動手操作的等,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形式的豐富多彩,使他們樂于接受、樂于思考。
例如,《普羅米修斯》是一個神話故事,故事里的神大都有一個長長的、拗口的名字,這會影響學生閱讀的興趣。于是,設計這樣一道前置性練習題:請你給故事中的這些神列個家譜。這下學生可來了興致,有的采用圖示配畫,有的自制課件……這不僅消除了學生對文本的畏懼感,也使他們從中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二、 前置性作業練習要體現層次性
(一) 梯度設計,由淺入深
前置性作業練習是下一課時教學內容的導航,是為新課作預備、作鋪墊、作指引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時應遵循“切進重點、降低起點迎學生;深入淺出、設置情境引學生;長期規劃、精心設計練學生;發展能力送學生”的原則。前置性練習的設計應體現由字到詞、由初步感知到深入理解、由找段落到積累語言的遞進過程,應循序漸進。
例如,在《彩色的非洲》前置性練習中,設計“我愛閱讀”“我能概括”“我的理解”“我來查”“我會積累”五個板塊的練習,讓學生分別從熟讀詞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理解文中優美的句子、查找非洲的一些相關知識和積累描寫顏色豐富的詞語這五個富有層次性的練習中,逐步理解課文內容,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
(二) 彈性設計,因人而異
每個人的學習能力都是有差異的,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出現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因此,設計前置性練習時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關注學生個體,設計有彈性的前置性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愛我所愛”“對號入座”。
三、 前置性作業練習要突出指導性
(一) 指導學法,有的放矢
前置性學習是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體現,因此,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學什么,還要讓他們知道怎樣學。教師在設計前置性練習時應適當滲透學法的指導,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有所依。
例如,在練習題旁備注:可以聯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上網查詢、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象、運用適當的修辭手法等。教師在指導策略上要遵循先扶后放的原則,有的放矢,再通過同伴互助等舉措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
(二) 激發疑問,學會質疑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產生疑問并解決疑問的過程。學會思考、學會概括、學會質疑是學習的法寶,這些恰恰是學生所缺失的。因此,我們應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習慣,在前置性練習中開辟“質疑欄”,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引發思考。
一份優秀的前置性作業練習的設計不能忽略對閱讀廣度和深度的推進,因此練習設計要有一定的思維強度,能給予學生更大的探究空間,讓學生在富有創造性、個性化的發展中展現生命力。
四、 前置性作業練習要實現開放性
(一) 練習空間靈活多變
前置性學習的空間相對比較靈活,可以安排在教室內進行,也可以在圖書館、展覽館、電腦房中進行,還可以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答案。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時間和空間去探索研究,培養他們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 練習內容豐富多彩
開放式前置學習是指學生不局限于在課本、工具書中去尋訪、解疑。
例如,教學《草原》時,課前讓學生搜集描寫草原的詩句,讓他們從詩句中感受草原的意境;教學《鞋匠的兒子》時,讓學生通過搜集關于林肯的故事或別人對他的評價,了解林肯的生平,從而促進學生對文本人物偉大人格的感悟等。通過拓展前置練習,可以使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拓寬其視野。
(三) 練習方式生動活潑
前置性作業練習只有緊密結合文本,通過讀、寫、聽、說、演、畫等多種形式,設計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內容,才能更好地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眼睛、嘴巴,發展他們的個性,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總之,“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只要我們精心設計前置性作業練習,它就一定能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載體,成為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作者簡介:
仲愛玲,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西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