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愛玩是幼兒的共同天性,充分利用幼兒園場地創設區域游戲能夠極大滿足幼兒對玩樂的需求,因此區域游戲創設在幼兒園建設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雖然幼兒年齡小、認知能力有限,但是仍然屬于積極和主動的學習者,在游戲活動中獲得操作感知與積累經驗是幼兒認識事物的重要方式,區域活動恰好符合了幼兒的特征,向幼兒展示了一個豐富、多功能、多層次的活動環境,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自我表現與表達的機會。本文將重點探討如何有效進行幼兒園區域游戲創設,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從而進一步豐富幼兒園活動環境,為幼兒園區域游戲創設的順利開展提供思路與借鑒。
關鍵詞:幼兒園;區域游戲;創設
在游戲活動區內,幼兒會綜合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來展現能力、獲得知識,在這類活動中幼兒的天性和潛力得到充分的釋放。在活動區內投放各種材料設施,可以促使幼兒主動去探索和發現,從而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幼兒園應當認識到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從而主動創設良好的區域游戲,滿足各年齡層次幼兒的心理需求,使其能夠在區域活動中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學習并得到發展。下面,本文將從不同角度闡釋如何有效進行幼兒園區域游戲創設。
一、 合理設置游戲場地與區角
幼兒園區域游戲環境創設對于場地的選擇有一定的要求,空曠的場地不僅能夠確保材料、設施投放有充足的空間,而且能夠最大限度保障幼兒游戲的安全。不建議將游戲場地與教學場地合二為一,一方面游戲時幼兒無法集中精力,容易發生磕碰,另一方面也對正常教學活動不利。幼兒園需要結合自身建筑的整體特征,合理整合現有資源并進行科學規劃,例如一些占地大、噪音大的游戲活動可以安排在室外,一些小型游戲活動可以安排在室內。
選好游戲場地后,需要考慮游戲區域內的區角設置,這就需要結合幼兒認知特點、興趣、教學活動等合理設置,既要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引導幼兒主動思考,也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要善于利用現有的活動空間,靈活設置固定與靈活區間,創設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幼兒能否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或互不干擾,做到動靜分區。將語言區、計算區、閱讀區等較為安靜的活動區安排在靠里的位置,將玩樂設施安排在靠近門口的位置,根據游戲情況靈活調整。
二、 科學投放區域活動材料
幼兒園在創設區域游戲環境時需要重點做好活動材料的投放工作。區域游戲環境的教育價值,主要附著于區域內的操作材料,幼兒在直接參與材料利用的各種活動中能夠獲得自然直接的經驗積累。可以說材料是區域活動的靈魂和主角,影響著幼兒活動的內容,因此投放的材料需要具有增長幼兒知識、鍛煉技能、獲得經驗的價值,此外還要具有安全性、多樣性等特點,這樣才能在保證發揮教育價值的同時確保幼兒安全,具有持續的興趣點。不同班級需要結合各自的教育目標、幼兒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等針對性投放材料,滿足幼兒的個體化與共性需求,使幼兒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展活動。小班幼兒可以為其提供顏色鮮艷、活潑生動的生活化材料,牛奶盒、瓶子、紙箱等都可以制作成形象逼真的家具、廚房用具等,還可以投放一些毛絨玩具,為孩子創設一個類似于真實生活的環境,使孩子進入這個活動區就能夠自然地模仿家長,給娃娃穿衣服、照顧生病的娃娃等。
三、 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與科學的游戲規則給幼兒
只有安排充足的游戲時間,才能達到幼兒園區域游戲創設的目標,保證區域游戲能夠順利開展。根據幼兒的年齡可以安排不同的游戲時長,如小班幼兒正規課堂學習時間較短,可以適當延長游戲時間,而中班、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課堂學習時間延長,則游戲時間可以適當縮短,但是需要保證每天的游戲時間不少于60分鐘。
為保證游戲質量,幼兒園可以結合環境創設一個有效科學的游戲規則,無規矩難成方圓,在幼兒游戲活動中游戲規則同樣重要,在開展區域游戲前,老師可以向幼兒講解游戲規則,說明游戲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在游戲開展中也需要經常性地提醒,養成幼兒按照規則進行游戲行為的習慣。
四、 老師需要對區域游戲進行適當的干預引導
老師在幼兒區域游戲過程中發揮著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的重要作用,開展區域游戲并不是放任幼兒自己游戲,而是需要進行適當的干預引導,這樣才能使區域游戲獲得更好的效果。當區域環境、投放材料準備完成后,老師應當如何去引導幼兒進行具體的操作和游戲呢?以在區域游戲創設完成后投入拼圖為例,在投入后可以向孩子們展示拼圖的正確操作方法,挑選一名幼兒嘗試跟著老師做,在發現幼兒操作錯誤后可以輕聲告訴他這樣操作是不對的,并展示正確的操作方法,對其他幼兒產生正確的示范作用。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老師需要對操作積極的幼兒給予鼓勵,可以采取獎勵小紅花、蓋印章的形式,對每日或每周獲得小紅花或蓋章數量最多的孩子給予獎勵,獎品可以選擇毛絨玩具、故事書、畫冊等。此外,可以對獎勵方式進行創新,例如對表現良好的孩子獎勵獨立照顧班級飼養的動物一天,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或者在排隊時安排在最前面,享受因個人努力獲得的榮耀感。激發幼兒互相學習繼續探索的興趣,使孩子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需要注意的是,老師應當注重參與,避免單一的示范和教授,直接代勞的做法更是不可取。
在區域活動中老師應當把握時機適當介入指導,一些幼兒對新材料具有很強的敏感性,樂于嘗試新鮮事物,但有些幼兒因為不會玩,好奇心就會終止從而轉移操作目標,老師則需要根據幼兒不同的特點,合理把握介入時機,適時地參與到幼兒活動中去。此外,當幼兒遇到困難無法繼續進行或孩子之間出現糾紛,導致游戲無法開展時,老師需要及時介入給予指導,避免孩子因困難自尊心受挫或者矛盾繼續擴大。
五、 結論
區域游戲創設是幼兒園開展教學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更加符合現代教育的精神,幼兒是游戲區域的主人,活動區應當為幼兒提供更多交往、展示、表現的機會,在活動過程中老師需要扮演好引導角色,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使每一個幼兒的潛力都得到激發。
參考文獻:
[1]劉莉娜.幼兒園區域游戲的構建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9):120.
[2]張美妨.鄉鎮幼兒園大班開展跨班區域游戲的實踐探究[J].華夏教師,2018(10):76-77.
[3]蘇雯.幼兒園學習性區域游戲化活動的創設與組織[J].才智,2018(24):161-162.
[4]徐麗.蘇北農村幼兒園互動式區域游戲環境創設的實踐與思考[J].教師,2018(20):90-91.
[5]芮芝芬,邵玉.“匠心獨到”設區域,“怡然自得”玩游戲——淺談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的創設[J].知識文庫,2018(11):228.
作者簡介:
吳妮妮,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