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琴
摘要:
信息化教學手段改進了高職廣告策劃課程改革中存在的教學目標較為隨意、教學內容陳舊重復、教學方法守舊枯燥等問題。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廣告策劃課程改革圍繞核心職業能力要求,充分合理運用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改革教學方法,創設教學情境,構建全方位信息化教學資源,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提升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化;高職;廣告策劃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KG3mm]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1-0124-03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過程。教育信息化的技術特點表現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同時呈現開放、共享、交互、協作的基本特征。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教育質量的提升以及教育現代化進程的推進都對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帶來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育形式的重大變革,對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教學觀念、課程模式、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都產生了巨大沖擊。因此,教育信息化對于轉變教育教學思想和觀念,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新時代創新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在此背景下,信息化教學成為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利器,教學媒體成為教學系統的一個核心要素。如何既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成為高職院校課程改革過程中要探討的重要問題。
二、 信息化教學手段在高職廣告策劃課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化教學并非是單純的信息技術的運用,而是通過信息技術,使教學目標更容易實現,教學內容更吸引學生、教學方法更有趣有效,教學重難點更容易攻破。對高職廣告策劃課程而言,同樣如此。
(一) 高職廣告策劃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廣告策劃課程在改革中暴露出很多問題:首先,課程教學目標的設定缺乏充分的調研基礎,從表述來看較為隨意和模糊。廣告策劃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行業對具體崗位的要求也變化較快,這就要求教學目標一定要跟行業標準相吻合,要跟上行業發展的需要;其次,教學內容缺乏系統性和時代性,案例選擇較為陳舊。廣告策劃課程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較高,需要學生具有深刻的消費者洞察能力,對品牌個性的把握和診斷能力,市場調研能力,創新創意能力,較好的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等。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夠理清各個策劃環節的內部邏輯關系,具有整體考慮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就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合理的整合,把握廣告策劃的內在規律,并選擇典型的教學案例幫助學生分析邏輯思路;再次,教學方法較為守舊,缺乏創新,沒有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對課堂進行改造。現在的大學生已經是“00后”群體,他們對新生事物更感興趣,更樂意使用豐富的信息化手段來完成學習內容。從對廣州市幾所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手段使用情況的調研結果來看,目前居多高職院校的廣告策劃課程并沒有充分合理運用多種信息化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在使用信息化手段與學生互動方面,很多老師表示還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信息化教學只是一個口號;最后,教學評價居多以傳統的終結性評價為主,顯得較為片面單一,不能全面地反映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技能水平。不過在調研訪談中,已有部分老師表示,考核方式已經開始向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轉變,比如,改變傳統考核中期末成績和平時成績的比例,同時,將學生的實踐項目納入平時成績,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實踐熱情,考核也更為合理。
(二) 信息化教學手段在高職廣告策劃課程改革中的作用
大數據成就了互聯網,互聯網促進了學習方式的變化和發展[2]。因此,以互聯網為技術基礎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對改進學習方式,提高課程改革成效起著重要作用。以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廣告策劃課程為例,在信息化課堂改革的過程中,本課程圍繞“培養能獨立進行廣告策劃的高技能型專業人才”的教學目標,緊扣崗位職責要求,遵循科學工作流程,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改進教學評價手段。同時,完善“互聯網+廣告”的信息化教學體系: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微課、思維導圖、大數據、APP、二維碼、藍墨云班課、彈幕小程序等資源優勢,解決傳統教學難以突破的“概念抽象枯燥”“‘學‘做分離割裂”“學生厭學被動”“反饋延遲低效”等障礙;同時,借助微視頻讓更多的行業專家“走”進課堂,引入豐富的實踐資源,實現校企深度對接。
[HS(4]三、 信息化教學手段在高職廣告策劃課程改革中的應用與實踐——以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為例
(一) 廣告策劃課程核心職業能力要求
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廣告策劃課程有十二年的建設基礎,廣告策劃課程是市場營銷專業的專業核心課,位于專業課程鏈的下游。其先期課程主要有市場營銷、消費心理學、市場調研、PS設計,同期互相支撐課程主要有品牌網絡營銷、促銷策劃、營銷策劃等,后期課程主要有《品牌網絡營銷與廣告策劃整周實訓》和《畢業頂崗實習》。
廣告策劃課程主要選擇的背景實踐崗位是(網絡)廣告策劃專員(經理)崗位。課程同時支持網絡營銷策劃推廣專員(主管)崗位和營銷策劃專員(經理)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
從廣告公司對廣告策劃專員(經理)的技能要求來看,從事廣告策劃工作需要具備以下6種職業能力:策劃思維能力、品牌個性把握及診斷能力、消費者洞察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意表現能力、媒介選擇和整合能力、語言表達及人際溝通能力,同時具備文案、演講與表達、人際溝通與合作、創意創新、職業素養等5種素質。
本課程選擇的背景實踐崗位:廣告策劃專員(經理),其典型工作流程如圖1所示:
廣告策劃課程通過5大項目和14個具體的工作任務,逐步培養策劃思維能力、品牌個性把握及診斷能力、消費者洞察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意表現能力、媒介策劃能力、溝通及表達能力,同時提升學生的文案、演講與表達、人際溝通與合作、創意創新、職業素養5種素質。
(二)信息化教學手段在課程中的具體實踐與應用
1.學情分析
以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為例,廣告策劃課程的教學對象是該校市場營銷專業二年級學生,他們已學過“消費者心理學”“市場營銷”“PS設計”等課程,初步了解廣告策劃相關知識,對廣告策劃具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學生實踐經驗不足,對很多內容缺乏深刻的理性認識。
2.基于工作崗位職責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難點
以項目三模塊一“商業海報的策劃與設計”為例。本課程的知識目標為:理解常見的視覺元素類型;掌握策劃視覺元素的步驟和思路;掌握版面設計的原則。能力目標為:能策劃海報的視覺傳達元素;能設計海報的排版布局;能開展實際的商業海報策劃及設計工作。素質目標為:養成專業的策劃設計意識,工匠精神;形成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團隊學習、合作分享的理念。
圍繞教學目標和學情分析,本課程確定了教學重點為:策劃有效的商業海報視覺元素、設計美觀合理的排版布局;教學難點為:視覺元素策劃和排版布局知識技能在實際操作中的靈活運用。
3.構建信息化教學資源
為達到教學目標,有效解決教學重難點,本次課程構建了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通過藍墨云班課課程教學平臺,教師上傳教學資料,學生完成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堂教學、課后題庫及下一項目的學習;利用“Flash資源”,將理論化強,枯燥抽象的內容生動展現;通過淘寶指數、百度指數搜集大數據科學、全面地分析“雙十一”期間購物的消費者特質;通過思維導圖可以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使學生更好理解如何策劃商業海報的視覺傳達元素;通過kahoot平臺設計知識問答小游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商業海報版面設計知識小問答游戲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熱情。
4.創設信息化教學情境
本次課程創設了“教學做一體化“的信息化情境體系,將教學目標與教學手段緊密結合,有效解決教學重難點。
(1) 真實情境:通過消費者采訪視頻,了解消費者對商業海報的態度,創設真實情境。
(2) 思維情境:在第一個分任務中通過“思維導圖”“頭腦風暴”展現商業海報策劃的思維情境。
(3) 直觀情境:在任務二中,通過動畫演示直觀地幫助學生理解海報排版設計的基本原則、方法及適用。
(4) 針對95后學生喜歡游戲的特點,利用KaHootAPP設計知識問答小游戲,創設游戲情境,使學生更好理解排版設計的方法,將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
(5) 應用情境:任務三及課后拓展環節,創設應用情境,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實際策劃并設計商業海報,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5.改革教學方法
信息化教學變革后,教師會針對每一位學生有具體的教學方法。而且可以激起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好奇心,利用聲音、圖片、動畫等各種多媒體方式去形象地解釋問題,讓一些抽象的理論變得形象化,變得通俗易懂,讓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也通俗易懂[3]。
本課程圍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改進了教學方法。第一,任務驅動法:以中小型廣告公司面臨的真實工作情境選取研究對象,將任務分解為環環相扣的三個分任務,通過逐步引導,最終設計出訴求明確、傳達有力的宣傳海報,從而實現提高學生海報策劃及設計技能的目標;第二,情境教學法:以情境教學法為基礎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充分合理運用多種信息化手段,科學創設教學情境;第三,典型案例分析法:通過對在線平臺資源庫中典型案例的分析及操作步驟演示,結合教師講解,使學生更好地領會商業海報策劃與設計的共通規律,深化理解;第四,協作討論法:設置團隊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到課后討論,明確組員分工,培養協作共事的能力和素養;第五,自主學習法: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第六,實踐操作法: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認知科學家西蒙曾說,在過去,一個人有知識意味著他能夠記憶和重復有關的信息。而今天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知識意味著他能探明有關信息,運用這些信息。教育的目標更應該關注如何幫助學生形成有效認知的學習策略,能夠深刻理解所學知識,能夠有效地思考各領域中的重要問題,進行終身學習乃至終身創新。信息化課堂教學理應成為推進教育改革,引領教育走進新時代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梁澤鴻,全克林.面向智慧教育的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J].中國成人教育,2018(11).
[2]黃璇.互聯網+視域下教師繼續教育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7(18).
[3]夏德宏. 淺談大數據與信息化教學變革[J].現代信息技術,2018(11).
[責任編輯: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