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恒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到來,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基層學生黨建是高校學生黨建的基礎,也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一環。另外,基層學生黨建工作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基層學生黨建必須認真思考工作中面臨的困境,探索新的工作路徑,不斷適應新的局面,為高校學生黨建打下扎實的基礎,為高校黨建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關鍵詞:新時代 高校 黨建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學生作為高素質人才,會逐漸進入各行各業,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習近平主席曾強調,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高校學生黨建是培養黨的接班人的搖籃,其建設水平對接班人的質量有直接影響。高校學生黨員對優化黨的隊伍結構,提升整個黨員隊伍的素質,增強黨組織活力起著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學生黨建在整個高校黨建中處于極其重要的位置。基層學生黨建是高校學生黨建的基礎,是培養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一環。
1 新時期高校基層學生黨建面臨的困境
1.1 黨建基礎工作不夠扎實。組織缺乏活力由于基層專職黨務工作者缺乏,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程度不高,大多基層學生黨支部書記由輔導員老師兼任,其本職工作較為繁雜,投入到黨務工作的時間精力有限,加上學生黨務工作者更替頻繁,使得學生黨支部建設的可持續性極差,不利于黨支部科學發展。對黨務工作者缺乏系統培訓,導致部分黨務工作者的理論水平不足,業務能力有待提高,業務落實不到位。另外,部分學生黨支部和學生黨員對組織生活重視不足,一直采用傳統組織生活模式,導致在組織生活開展方面缺乏系統性、整體性安排,整體在開展支部活動、結合專業特色、大學生特點方面的創新思考不夠,個別支部“三會一課”記錄存在不規范、不全面等問題,組織生活效果欠佳。
1.2 教育管理形式單一,創新性不夠
雖然很多高校非常重視學生黨員的發展工作,加強入黨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的選拔和考核體系的建設,但黨員教育形式與內容較為單一,黨建內容大部分仍然是傳統意義上的黨建培訓模式,主要以集中學習、理論學習為主,教育效果不夠理想。大部分時候,組織生活仍舊采用座談會、學習會、研討會等傳統方式,沿襲傳統的學習文件,傳達上級黨組織指示精神或者討論黨員發展等,缺乏創新性,甚至主題黨日組織活動出現娛樂化、庸俗化的現象。此外,在新時期創新學生黨支部教育工作模式探索不足,工作中仍沿用傳統的思路和辦法,在開展適合青年學生黨員特點和實際的形式多樣的教育管理方面的工作創新的方式和載體少,落實力度不夠,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發展和青年學生黨員的實際要求。
1.3 理想信念教育不足,政治敏感度不高
有學者通過“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調查發現,新時期的“95 后”大學生大部分表示“如今價值觀和思想多到不知道如何選擇”“信馬克思但是更信自己”,大學生群體理想信念弱化,出現個人主義盛行的風氣。部分高校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意識不強、創新能力不足,理想信念教育不夠,加上受到不良社會思想和風氣影響,個別學生入黨動機不純,入黨是出于就業求職、評獎評優、虛榮心等原因,再因為入黨前考察期不夠長,個別學生入黨前后表現不一,黨支部對學生黨員的思想狀況掌握不夠,學生入黨后容易出現放松的心態,甚至出現對黨員形象有負面影響的行為。另外,部分學生黨員甚至黨務工作人員對黨的基礎理論知識不熟悉,自我教育觀念淡薄,黨員意識和黨性觀念不強,政治覺悟不高,需要加強黨的知識的系統學習和黨性修養。
2 新時期高校基層學生黨建工作相關建議
2.1豐富黨建內涵,提升黨建工作的質量高校黨建應該有高校黨建自身的特點。高校黨建面對的大多是學生和老師,在具體工作中,應該首先結合高校實際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將黨建工作與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和目標理想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提升大學生參與實踐以及關注黨最新動態,更好地把握當前我黨重要的工作方向。因此,在創新黨建工作中就可以結合當前的網絡資源系統而進一步推進繼續教育,這可以便于大學生僅僅把握住時代發展的脈搏,積極參與社會生活以及關注時事,這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生的學習內容,而且還積極創新繼續教育的方式,從而有效提升大學生黨員學習興趣,并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正確性。
2.2創新技術手段,優化黨建工作的方式傳統的黨建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現代黨建發展的需要,如果黨建工作還停留在單純的聽黨課的層面上,黨建工作將難以繼續在高校當中推廣開來。只有利用現代化的通訊科技,以“互聯網+黨建”的方式,將黨建放置于新媒體當中,才能在高校中取得成效。例如利用微信、微博,開發手機APP,創建公眾號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黨建活動中來,構建“拇指黨建”,讓高校黨員在指尖完成對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學習,為開展黨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2.3 理想信念教育不足,政治敏感度不高有學者通過“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調查發現,新時期的“95 后”大學生大部分表示“如今價值觀和思想多到不知道如何選擇”“信馬克思但是更信自己”,大學生群體理想信念弱化,出現個人主義盛行的風氣。部分高校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意識不強、創新能力不足,理想信念教育不夠,加上受到不良社會思想和風氣影響,個別學生入黨動機不純,入黨是出于就業求職、評獎評優、虛榮心等原因,再因為入黨前考察期不夠長,個別學生入黨前后表現不一,黨支部對學生黨員的思想狀況掌握不夠,學生入黨后容易出現放松的心態,甚至出現對黨員形象有負面影響的行為。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十九大全文. https://www.sohu.com/a/203748590_744711
[2] 石博, 王亮成.新形勢下提高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實效的思考[J]. 財富論壇,2015(4):263-264.
[3] 唐雯,章懿,陳琛.“95 后”大學生思想政治特征與學生黨建工作創新探析[J].北京教育,2015(4):32-34.
[4] 徐朝科.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品牌化建設研究——創建嶺南優秀傳統文化黨建品牌[J].社會工作于管理,2017(17):91-96.
[5] 陳麗敏.創新高校基層黨組織活動形式的研究———高校學生黨支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
作者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2017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