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人
摘 要:蘋果公司的設計一直是設計領域的風向標,iOS系統從橫空出世到進入第十一個年頭,是移動互聯網和應用程序蓬勃發展的十年,也是界面設計風格變遷迭代的十年。本文將回顧過去十年iOS系統的界面設計風格變遷,爭取梳理出其界面設計逐步變遷的內涵,并嘗試找尋一定的規律,預測未來界面設計風格可能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iOS系統 界面設計 風格 變遷
概括來講,過去十年iOS系統的界面設計風格只發生過一次顛覆性的改變——2013年6月,iOS7的開發者大會上,該系統的界面從視覺上發生了從擬物化到扁平化的重大改變。雖然這次視覺革新在最初收到不少負面的評價,事實卻是這個風格頓時席卷了整個手機、平板電腦行業,輻射整個應用程序行業,并一直沿用至今。
一、擬物化風格圖標
2008-2009年,我們稱它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的萌芽期,就全球范圍來看,也同樣處在初始階段,用戶接觸全新的事物,來不及多想,更多地是在被這些系統、應用引導。2008年2月蘋果公司對外發布了SDK,邀請全球范圍內的開發者們參與到為iOS系統開發各種類別的應用程序的浩大工程中來。五個月后APP STORE上線時,開發者們已經奉上了500個應用程序。
“這首批500個應用程序得到了一個特殊的機會,他們可以用自己的產品來塑造此后數百萬個應用程序的設計方向和交互策略”,這句話中的“設計方向”既包括對一款應用程序的核心功能的設計,也包括它的界面設計風格。各類應用程序讓人眼花繚亂,每個用戶都會根據自身興趣愛好下載不同的應用,但是iOS系統的自帶應用,卻總是如約而至,它們作為系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極富代表性地向我們展示了當時最主流的界面設計風格,移動互聯網萌芽期的界面設計主流風格正是擬物化風格。
擬物化風格顧名思義,就是企圖從視覺形象上模擬出物質的樣子。隨著技術進步,后期擬物化風格有一定延伸,我們將它稱為寫實擬物化風格,它包含了模擬出物質的真實質感(金屬、玻璃或塑料都有其各自質感),在延伸后風格里,質感的呈現高于形象的還原。擬物化風格當然不是蘋果系統的原創,實際上隨著電子計算機的發展,擬物化風格常見于整個WINDOWS系統的各個界面中。還記得WINDOWS系統桌面上最常見的計算機、垃圾桶和文件夾嗎?它從誕生之日起一直到今天,都是擬物化風格,只是它也經歷了從像素感到寫實擬物的轉變。
iOS系統的應用程序圖標從一開始,就采用了寫實擬物化風格,其中給我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它“水晶按鈕”的風格。在最初的iOS1到iOS6,該系統將“水晶按鈕”大量地運用到圖標設計、提示框設計、按鈕設計等界面設計元素中。雖然推崇這種風格,但蘋果并沒有濫用它,以系統應用程序的圖標為例,通過仔細觀察,我們能夠發現,蘋果嚴格按照真實生活的經驗把所有圖標分為了水晶質感類和寫實質感類兩類。水晶質感的圖標有:電話、信息、相冊、天氣、應用商店、瀏覽器、郵件等等,把這些圖標放在一起我們就會發現,它們全是純圖形符號圖標。這些圖標都設計得特別簡單,根據各自主要功能,選取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圖形符號,然后再將它們統一質感,形成系列。而寫實質感的圖標則有:日歷、相機、地圖、備忘錄、設置等等,這些圖標則都是局部特征圖標。這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正式相機的圖標:它選擇了現實當中所有相機最具代表性的局部——鏡頭作為圖標,根據生活經驗,相機的鏡頭是由玻璃制成,而機體則主要由塑料和金屬制成,最終設計的圖標很好地如實地凸顯其質感上的特性。再說說備忘錄的圖標設計,它是模擬現實生活中的本子來設計的,對比相機圖標的金屬感和玻璃感,備忘錄圖標很好地做出了紙張和皮革的感覺,最有意思的是iOS4的備忘錄圖標上,還能看到撕去的一頁紙在本子上方的裝訂處的殘留。所有水晶按鈕質感的圖標上,設計者都賦予它們相同的光源和弧度,一方面是讓這些圖標變得更加晶瑩剔透,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這些圖標從視覺上向前突出。
二、扁平化風格圖標
2013年6月,iOS系統從視覺上進行了有史以來最顛覆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革新——扁平化設計。之前那些亮晶晶的、向前凸起的圖標,全部扁平了下去,薄薄地貼在屏幕背景上。
就像擬物化非蘋果原創一樣,扁平化也不是由蘋果率先應用于界面設計當中的。早在2006年,微軟就在其發布的便攜式播放器zune上運用了類似的設計,并且在業內獲得了一片好評。2008年,谷歌第一次將Flat Design(扁平化設計)作為一個概念提出,2012年谷歌W8的界面設計風格整體由擬物化風格轉變為扁平化風格。但蘋果卻后來居上地將扁平化風格發揚光大、推向主流。到底是新的風格恰巧迎合了當時的審美還是它主動改變了人們的審美,又或者改變本身就是大勢所趨,并且有一天擬物化還會奪回它主流設計風格的地位也說不一定。
從整個手機系統的界面設計來說,扁平化風格是指“更少的按鈕和選項”,因為這樣才能使得界面變得更加干凈、整潔,信息顯示更加簡潔,操作起來更加簡單,能帶給用戶更好地操作體驗。在眼睛看不見的層面,扁平化風格的系統還能達到降低能耗、延長待機時間和提高速度等效果。單從圖標設計來說,扁平化風格主要體現在“去除冗余、繁雜的裝飾效果”,具體是指去掉透視、紋理、3D效果等等。以iOS系統的日歷圖標為例,擬物化風格的日歷圖標企圖模擬出生活中紙質日歷本兒的形象,而扁平化風格的新圖標,只有一塊干凈的白色背景和一個英文單詞(星期幾)、一組數字(幾號)作為設計元素,卻一樣可以精準傳達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扁平化設計還有Minimal Design(簡約設計)和Honest Design(誠實設計)等不同的名稱,它們其實都暗含了扁平化設計背后的內核:提高效率。
當然在iOS系統內的這次革新,并不是一次對過去視覺風格的否定,它甚至還是一次繼承,以設置的圖標為例,無論具體采用什么風格的設計,它的圖形都是齒輪。但與安卓系統的設置不同的是,iOS始終在做復雜的齒輪,因為從一開始,這就是它特有的風格,也讓它得以區別于其他系統。
三、扁平化風格圖標的未來發展趨勢
當人們逐漸接受并沉迷于了一種設計風格當中之后,會發生什么?歷史告訴我們,發展、變化才是正確的答案,盡管扁平化風格成為了當今圖標設計的主流風格(截至2018年12月,僅有錘子手機的系統還在大量使用擬物化風格的圖標),但從它被廣泛使用到今天的四五年間,它也是在不斷更新的。下面三個趨勢,是近期和將來一段時間內,iOS系統的圖標設計上會反復出現的。
漸變是一種色彩表達方式,按照扁平化設計的理念,它是應該被刪除的冗余的裝飾效果,本身不具有任何意義。但是扁平化一平,就平了那么長時間,人們的審美是會疲勞的,簡約的設計從一開始的“一目了然”逐漸也會讓人感到“索然無味”。所以漸變又回來了,現在最新的iOS12系統的圖標里,帶漸變背景的,占了近一半。
動態是一種顯示方式,在iOS12的所有圖標里,時鐘、日歷和設置都是動態顯示的,雖說是動態顯示,但三個應用動的時機卻各不相同:時鐘——一直動,由于時鐘圖標設計得就像一個表面,這個表面也由時針、分針和秒針構成,而秒針必須一刻不停地轉動,因此這個圖標是一直動的;日歷——一天動一次,每天凌晨零點時,日歷圖標會顯示進入了新的一天(如果用戶帶著手機出差去了有時差的地方,日歷的圖標會根據GPS定位突然改變顯示,這是一種特殊情況);設置——更新時轉動。
動態的圖標當然會比不動的圖標更耗能一些,這也是這類圖標違背扁平化設計理念的地方,但是隨著各種技術的日新月異,新的機器的屏幕顯示和電池容量也都在進步,像蘋果iOS系統這樣,設計少數幾個帶動態效果的圖標,本身能夠給用戶一種類似找到“彩蛋”般的感受。當然,動態圖標放置幾個起代表性作用的即可,多了會讓人覺得眼花繚亂,同時還會分散用戶的注意力,降低使用各個應用程序的效率。
粗體字是隨著iOS11回歸的,一度扁平化圖標上的數字和字母都快細得看不見了,設計者們終于還是意識到了進行準確的信息傳達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欒玲,蘋果的品牌設計之道,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2] 張小玲 主編,UI界面設計(第2版),電子工業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