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瀟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能夠更加迅速地獲取來自世界各地的消息,網絡平臺日益成為人們獲取信息資源、表達個人觀點的主渠道。而作為社會主力軍的大學生們也緊跟時代潮流,享受著網絡所帶來的極大便利,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網絡輿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本文就是立足網絡輿情對大學生價值觀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分析其產生負面影響的原因,從而提出更加合理的對策來幫助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網絡輿情 大學生 價值觀 影響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作為使用網絡的主力軍,高校也不例外,一方面大學生在享受網絡帶給我們豐富資源的同時也要看到網絡輿情的隱匿性、多元性、非理性地特點,認真分析網絡輿情。要積極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凈化校園網絡文化陣地,提升家長的網絡素養,提高自我約束力,建立多方協調的思政教育合力,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
一、網絡輿情的含義及特點
(一)網絡輿情的含義
網絡輿情就是借助一個公共平臺,根據網絡媒體所具有的特征,每位公眾對焦點新聞和熱點事件所表達的自身看法和見解。
(二)網絡輿情的特點
第一,隱匿性。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人們可以運用虛擬的身份在網上進行“自由談論”。在這個虛擬的環境中,每個人的身份地位都是平等的,人們可以借此平臺來敞開自己的心扉,吐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把它當作一種情緒的宣泄。但其中也不乏一些與國家、社會發展理念相違背的言語,不利于國家的團結、社會的進步。
第二,多元性。首先,網絡輿情內容涉及多方面,包括政治性網絡輿情、經濟性網絡輿情、文化性網絡輿情等。其次,網絡輿情傳播方式的多元性,不僅有傳統的網絡輿情傳播方式,還有新媒體傳播。最后,網絡輿情主體的多元性。不分年齡、性別、職業等,只要會使用傳播媒介,在網絡上發表見解或者評論就都可以成為網絡輿情主體。
第三,非理性。針對熱點事件或焦點問題,網民會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見解。由于每個人的思想觀念不同,對待事情的態度也不一樣,這必然會激起人們思想碰撞的火花,而網絡傳播的快捷性,使得問題擴大化,部分網民網絡素養低下,把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在網上大肆宣泄出來,一旦得到部分網民的認同肯定,人們就會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具體表現在網絡謾罵、極端語言的攻擊等。
二、網絡輿情對大學生價值觀造成的影響
(一)網絡輿情對大學生價值觀的積極影響
第一,豐富大學生價值認知內容。大學生獲取認知的方式有很多種,傳統的媒介主要是電視、廣播、報紙等。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應用而生,qq、微信、微博已成為大學生進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與以往的傳統媒介相比,新媒體技術突破了時空限制,給大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資源,豐富了其認知內容。
第二,培養大學生價值判斷的獨立性。大學生的價值觀正處于由不成熟向成熟過渡的一個重要階段,各大網站會時不時地推送一些網絡資訊,這使得大學生在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源的同時也會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對一些問題和網民進行溝通交流,提高了自己認識問題的廣度和深度,培養大學生作出一些獨立的價值評判。
第三,增加大學生價值實踐的主動性。思想決定行為,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會有什么樣的行為,一些性格較為內向的大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很少和人進行溝通交流,但是在網絡這個虛擬的環境中,他們更傾向于敞開心扉,和網友們進行溝通交流,久而久之,在實際生活中,他們會慢慢地突破自我,提升自我交往能力,極大地調動了大學生價值實踐的積極性。
(二)網絡輿情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消極影響
第一,加大大學生價值認知困難。網絡內容紛繁復雜,不僅包含積極向上的網絡言論,還包括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大學生的價值觀還未完全成熟,對社會還缺乏全面的了解,思想單純,看待事情還不夠全面,對于紛繁復雜的網絡事件,大學生容易產生思想困惑,無法作出理性的判斷,從而造成了大學生價值認知的困難。
第二,困擾大學生價值評判標準。在多元文化網絡輿情的影響下,不僅存在著主導性的文化價值觀念,還存在著非主流型的文化價值觀念,一些不法分子常常鉆法律的空子,把當今社會存在的一些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的價值觀念通過網絡傳遞給高校大學生,對那些思想敏感的大學生而言,極易受到這些不良輿情內容的影響,從而偏離了正確的價值評判標準。
第三,誘發大學生價值實踐失控。由于大學生價值觀尚未形成,缺乏相應的社會實踐能力,對于網絡上報道的一些事件無法快速地辨別真偽,在短時間內很容易受到極左思想地影響,產生沖動的行為。如前幾年發生的釣魚島事件,在網絡上炒得沸沸揚揚,部分大學生也參與其中,甚至誘發其行為失控。
三、網絡輿情對大學生價值觀造成消極影響的原因
(一)主流意識形態遭到沖擊
在多元文化不斷沖蕩的今天,部分西方國家想要通過電視、網絡、手機等載體來宣傳自己國家的理念,進行文化滲透,從而來消解我們國家的文化影響力。 由于市場調節的弊端,西方國家的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在我國不斷受到熱捧,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造成了沖擊,出現了反馬克思主義等錯誤的認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國的文化根基。
(二)高校網站建設不健全
首先,高校在建設網站的過程中,沒有對網絡信息進行系統分類,導致各種魚龍混雜的信息都或早或晚的出現在大學生的熒屏上。其次,部分高校員工對大學生的思想狀況缺乏關注,不關注學生瀏覽的網頁內容或發表的情感狀態,沒有提前做好輿情預警處理。最后,高校網絡輿情監管機制亟待加強,目前部分高校輿情監管工作不到位,在工作中存在互相推諉或信息傳達滯后等問題,造成了各部門之間配合不默契,工作效率低下的局面。
(三)家庭教育落后
父母的行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對孩子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深遠持久的影響。生活在不同背景的家長,價值觀念各異,因此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就不同。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已是大學生,不需要再關注孩子的上網情況,應該留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可以看出部分家長對網絡輿情沒有形成一個客觀公正的認識,這些家庭教育將會帶給孩子一些負面的影響,扭曲孩子的價值取向。
(四)大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
由于大學生的生活閱歷有限,在學習生活中過多地依賴網絡。有些網站為了提高自己的收視率,說一些另類的話語,來吸引人們的眼球,他們經常花錢雇一批水軍幫他們點贊或者評論相似的話語,以此來增加點擊率,而大學生在金錢的驅使下,做一些自認為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從而影響了網絡輿情發展的趨勢。
四、網絡輿情對大學生價值觀影響的策略建議
(一)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
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社會思潮。高校老師要把課堂上的思政理論與大學生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用理論指導實踐,使大學生更加堅定不移地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以此來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此外,還要發動網絡媒體的力量,加強對社會上“正能量”事件的大力宣傳,積極弘揚社會的主旋律教育,搶占高校網絡輿論的制高點。
(二)凈化校園網絡文化陣地
引進技術手段,加強校園網絡管理。首先,加強信息監管技術,對網絡輿情信息的內容進行系統分類,掌握學生的輿情動態,及時有效的處理應急輿情事件,推送一些適合學生瀏覽的網頁新聞或熱點事件,規范學生文明上網的行為。然后,要培養一些高素質網絡評論員,及時的跟帖、回帖,解除大學生的思想困惑。最后,加強校園網絡管理的規章制度建設,規范學生文明上網,提高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從而凈化校園網絡環境。
(三)提升家長的網絡素養
父母要提升自身的網絡素養。要緊跟時代潮流,培養自身的網絡意識,掌握基本的網絡操作,加強對網絡信息的判斷和篩選能力。家長要發揮好監督教育的作用,讓孩子文明上網、合理上網。此外,家長要強化正面示范作用,積極與子女溝通交流,規免或消除其負面影響,從而幫助子女樹立科學的價值觀。
(四)提高自我約束能力
高校要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養,增強其網絡道德意識。大學生要認真遵守網路道德規范,在享有自由平等上網權力的同時也要履行網絡義務,不發布、轉載自己不確定的信息以及對國家社會不利的網絡輿情內容。對于網絡輿情內容的負面信息要敢于發聲或者及時投訴,制止其不良言論的散布。學校還要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心理教育,定期對大學生進行網絡心理培訓,建立大學生心理咨詢的相關網站,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幫助大學生排解負面情緒和不良心理。
參考文獻:
[1]周漢華.習近平互聯網法治思想研究[J].中國法學,2017,(03).
[2]王鳳仙.網絡輿情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及對策[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04).
[3]成敏.網絡輿情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與對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05).
(作者單位:太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