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在人們越來越注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活動。目前的素質教育活動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分別是以人才培養(yǎng)計劃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和以素質拓展計劃為主體的實踐教學活動。強化素質教育活動的內容,能夠有效的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具有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大學生素質拓展的強化,主要依賴于大學生素質拓展的板塊化、項目化、課程化和規(guī)范化。
關鍵詞:大學生 素質拓展 素質教育
強化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其基礎是要不斷的豐富大學生的文化知識,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有實際價值的人才。大學生素質教育活動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其中人才培養(yǎng)為主體的教學活動是基礎,而以素質拓展為主體的課堂活動使其關鍵所在。同時,以素質拓展為主體的課堂包含了校內課外實踐活動和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兩種。大學生素質拓展是為了更好的強化大學生的素質質量,是以大學生目前已經具備的一些素質和能力為基礎,并且在這些基礎上進行強化和鍛煉,從而鍛煉學生所缺少的素養(yǎng),使其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和加強。
一、實現(xiàn)素質拓展教育的板塊化
板塊的基本理念產生于科技范疇,主要是指在一個系統(tǒng)中能夠單獨完成具備相應功能的標準單元或是對其進行組合,比如單元操作板塊、計算方式板塊、物理化學特點板塊等,然后把類似的理論運用到教育學或是社會科學中去。而其中的化,就是把一個事物轉化成為一種性質或是狀態(tài),比如時代化。大學生素質拓展板塊,就是指大學生素質拓展的內容不但具備獨立成形的素質拓展作用,還擁有組合的單元拓展內容。其中大學生素質拓展板塊化,就是指把大學生素質拓展內容系統(tǒng)中較為相似的內容融合成為大學生素質拓展的相關項目。在《意見》中提出:“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大學生的素質拓展能力,就需要強化大學生的思想教育、道德素養(yǎng)、社會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文體展現(xiàn)力等方面的內容?!逼渲小凹寄芘嘤枴弊顬殛P鍵,把該內容進行拓展延伸,就可以發(fā)展成為“技能培訓與勤工助學”,則那么思想政治和道德素養(yǎng)、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科學技術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文體發(fā)展和身心發(fā)展、社團活動和社會工作、技能強化和勤工儉學就發(fā)展成為了大學生素質拓展的主要內容網。在大學生素質拓展內容中急需要融入這幾方面的內容。也因此形成了與之對應的六個板塊,這就是大學生素質拓展板塊形成的歷史變遷。因為素質拓展模塊是大學生素質拓展的根源,所以保證素質拓展的板塊化是大學生素質拓展的主要動力。
大學生素質構造和大學生素質教育內容是密不可分的,大學生素質的構成是大學生素質教育內容形成的關鍵所在。大學生素質構造不但要融入基本的人文素養(yǎng),還要具備其獨特的內涵。首先,人最為基本的素質構成,通常包括思想道德素養(yǎng)、科學文化素養(yǎng)、身心健康素養(yǎng)。相應的大學生也應該具備這些最為基本的素質素養(yǎng),當讓還要在其基礎上不斷的豐富和增加。其中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包含了政治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法律法規(guī)素養(yǎng);而科學文化素養(yǎng)包含了科學素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身心健康素養(yǎng)包含了身體素養(yǎng)和心理素養(yǎng)等多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從整體上來看更加豐富、要求更加嚴格、質量水準也更高。還有,因為大學生所受的教育是高等教育,在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中,素質構造還要具有低獨特性,這種獨特性要求大學生的素質構造還要在這三大板塊的素質構成上增加第四種素質構造。通過對這些基本素養(yǎng)的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形成大學生獨特素養(yǎng)的內容可以簡稱為創(chuàng)新人才素養(yǎng),其中包含了學習素養(yǎng)、資料素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素養(yǎng)、溝通素養(yǎng)、管理素養(yǎng)、專業(yè)素養(yǎng)、職業(yè)素養(yǎng)、工作素養(yǎng)等內容。換句話說,健全的大學生素質構造是多方面的、是豐富多變的,正是因為大學生的豐富多樣的素質構造,才使得大學生素質教育內容更加的全面,同時這也是保證大學生素質拓展板塊化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過深入的分析,大學生的素質拓展項目系統(tǒng)可以劃分成為六大系列模塊以及相應的二十六個項目。首先,“思想政治與道德素養(yǎng)”模塊的項目分解,需要以人才培養(yǎng)計劃為基礎設計安排,依照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的相關要求進行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拓展。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積極組建相對應的教育活動和實踐活動,該板塊的內容包含了政治素質拓展、思想素質拓展、法律素質拓展、道德素質拓展四個項目。再者,“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模塊的項目分解,主要是以高校黨組織、團組織和學生組織活動的特征為基礎來進行的,對大學生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工作的主要內容和效果進行全方位的探索,并且深入到社會中去,發(fā)現(xiàn)社會的實際狀況,更好的奉獻社會和服務社會,從而有效的提升自我價值。所以該板塊分為: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服務、志愿服務四個項目。還有“科學技術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模塊的項目分解,其基礎是以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度、創(chuàng)業(yè)實踐現(xiàn)狀為基礎來進行的,根據(jù)大學生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內容和模式,積極鼓勵和支持大學生進行豐富多樣的學術科技創(chuàng)新競賽,所以該板塊主要劃分為科學素質拓展、專業(yè)素質拓展、學習素質拓展、信息素質拓展、創(chuàng)新素質拓展、創(chuàng)業(yè)素質拓展、職業(yè)素質拓展七個項目。后面的“文體藝術與身心發(fā)展”模塊的項目分解,就要依據(jù)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實際狀況和文體活動的主要特征來進行,以大學生文體活動、體育實踐活動、心理溝通活動的內容和模式來進行,使得校園文化更加的豐富多彩,有效的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這部分的板塊主要劃分為文化素質拓展、藝術素質拓展、心理素質拓展、身體素質拓展四個項目。再者,“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模塊的項目分解,其基礎是以大學生社團活動現(xiàn)狀和社會工作的發(fā)展形勢為基礎來進行,以此來強化大學生的社團活動力度,調動大學生活動的積極性。這個板塊的項目分解成為素質拓展、語言素質拓展、管理素質拓展三個項目。最后“技能培訓與勤工助學”板塊的項目分解,需要依照大學生技能培訓和勤工儉學的實際特點來進行,依照大學生技能培訓和勤工儉學的相關內容和模式,來強化大學生的技能能力,讓學生發(fā)揮其育人的功效,這個板塊主要分為技能培訓、科技型勤工助學、管理型勤工助學、服務型勤工助學四個項目。
二、實現(xiàn)素質拓展教育的課程化
課程從整體而言,就是指學校根據(jù)教育任務,為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所設計的整體性的教育內容和教育計劃;從個體層面而言,就是指其中的一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安排和教學進程安排,其中包含了分科課程和活動課程、顯性課程和隱形課程等種類。分科課程和活動課程在學校教育中占據(jù)主導地位,,彼此之間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當然時間課程和理論課程也是這樣。分科課程的主要內容是科學,以此為基礎進行相應的安排設置。其中活動課程和分科課程相互對立,改變了傳統(tǒng)的學科思維,主要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鍛煉學生的能力,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通過學生自己構建相應的活動而進行的課程。顯性課程主要是以學校教育為主導,通過比較直接的方式來表現(xiàn)的課程,例如課程表中所安排的學科。而隱性課程是指學校教育以比較間接的方式所展現(xiàn)出來的課程,比如學生在學校教育中不是通過課堂形式所獲得的道德和價值觀等。一般狀態(tài)下,進行人才培養(yǎng)計劃需要以分科課程和顯性課程的相互配合,而進行素質拓展教育就需要依靠活動課程和隱形課程來加強。本文所劃分的大學生素質拓展課程化,主要是指大學生素質拓展在其項目化的基礎上,對大學生素質拓展項目中的各個內容和作用進行強化,從而上升成為活動課程和隱形課程,從而更好的發(fā)揮其內在的價值。有些活動課也可以逐漸轉化成為分科課程的相關內容,有的隱形課程也可以逐漸轉化成為顯性課程的相關內容。因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是其根本,也是保證學校正常教學運行的關鍵所在,更是完成教學目標的動力,是學校所有活動的重中之重,在學校人才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實行素質拓展課程,能夠有效的完成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
三、實現(xiàn)素質拓展教育的標準化
其中標準,就是指約定俗成的要求和準則。因此標準化,就是指在實際的社會實踐中,對于多次一致性事物通過構建、發(fā)布的實施準則進行統(tǒng)一化管理,從而獲得最佳的經濟社會利益。大學生拓展標準化,就是要求大學生素質拓展課程體系過程的標準化。這里所指出的課程體系,就是指一個專業(yè)所構建的課程之間共同合作,形成一個具有系統(tǒng)性和思維性的體系。高校人才培養(yǎng)計劃需要以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任務、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要求為基礎來進行,其中心思想是素質教育,而內容則是以課程體系為主,所采用的方式是第一課堂?,F(xiàn)在,高校課程體制正在不斷變革,因此要盡量保證課程體系之間的關聯(lián)性和融合性。這種狀態(tài)不但反映在分科課程體系和顯性課程體系中,也表現(xiàn)在活動課程體系和隱形課程體系變革中。大噓聲素質拓展課程體系的范本是以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相關要求和標準來進行的,要根據(jù)大學第二課程素質拓展活動的實際狀況和特點來進行,在大學生素質拓展板塊化化、項目化、課程化的基礎上,構建新型的大學生素質拓展課程體系。大學生素質拓展過程的標準化需要以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中的相關內容為準則,其中有對職業(yè)設計的要求、素質拓展的要求、評價體系的要求,同時還要獲得社會的認可,使得素質拓展更加的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因此,大學生素質拓展的標準化,不但是強化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也是有效的促進大學生素質拓展的主要內容。
保證大學生素質拓展標準化,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構建大學生素質拓展課程化系統(tǒng),構建以大學生思想政治與道德素養(yǎng)、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科學技術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文體藝術與身心發(fā)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技能培訓與勤工助學六大課程模塊以及所屬二十六門課程所構成的素質拓展課程化體系。第二,健全和完善大學生素質拓展課程教學活動的相關體制,以大學生素質拓展課程化體系為基礎,使得大學生素質拓展的課程內容更加全面,增加學期、任務和評價方式,使得所有的大學生都能夠清楚的認識到各個學習進行所指拓展課程教學的實際價值和所使用的主要方式。第三,保證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實行的有序性。在大學生進入校園來世,急需要對自己的職業(yè)生涯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要求各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狀況構建具有針對性的素質拓展計劃;然后根據(jù)個人的素質拓展計劃選擇與之相對應的素質拓展課程,并且在學期結束時還要接受素質拓展訓練的考核和評價,其考核成績還要填入《大學生素質拓展成績登記表》;然后使每位學生在大學四年級最后一個學期接受素質拓展綜合評價考核后取得《大學生素質拓展證書》;最后,各個學生在就業(yè)的時候需要向聘用單位出示《大學生素質拓展證書》,這樣能夠獲得用人單位對個人素養(yǎng)的認可。通過上面的分析和研究發(fā)現(xiàn),為了更好的保證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順利實行,就需要進一步強化大學生素質拓展工作,同時還需要高校團委和教學工作系統(tǒng)、學生工作系統(tǒng)的積極配合,保證素質拓展訓練能夠朝著板塊化、項目化、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的方向發(fā)展,不斷加強創(chuàng)新力度,從而有效的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綜合能力,保證大學生的能夠更好的融入社會,為社會主義的經濟發(fā)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黃瑩.基于茶文化視角下的大學生素質教育可行策略分析[J].福建茶葉,2018,(10):214.
[2]李永進.素質教育理念下的大學體育改革[J].西部素質教育,2018,(17):175.
[3]張春雷.漢語言文學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關系[J].黑龍江科學,2018,(17):100-101.
[4]魏玉存.大學體育的人文價值與大學生素質教育[J].世紀橋,2018,(08):91-92.
(課題:課題名稱:大學生素質教育模塊化研究,課題編號:LN-17-129;作者簡介:楊海亮,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