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鑫
摘要:對于高中生來說,物理學科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物理學科設計的知識點很多,而且這些知識點都很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關于力學知識點的學習。高中的學生要學會把物理知識和生活實際有效的聯(lián)系在一起,從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情況去理解自己所學的物理知識,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物理知識點。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中物理力學知識點和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且指出了,把物理學知識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進行學習對物理學習有什么重要的意義?并且根據(jù)研究的結果,提出了把物理知識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一起學習物理知識的相關措施方法,希望能夠對我們高中學生在學習物理力學知識方面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高中物理 力學 生活現(xiàn)象 措施和方法
對于高中和初中的學生來說,物理的知識點比較抽象,而且邏輯性很強,所以在物理的學習上也有很大難度。隨著學生年級的上升,接觸到的物理知識也越來越深入,因此高中的物理知識比初中物理難很多,這樣就使得很多的學生在學習高中物理的時候有很大的困難。事實上,高中所學的物理知識有很多都是從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而啟發(fā)得到的,因此,高中學生如果想學好物理知識,就可以把所學的物理知識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去理解知識點,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物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他們的物理成績。
一、物理學科知識和生活實際的關系
事實上,很多的物理知識都是從生活中的各個例子中總結出來的。物理力學知識點的抽象性比較高,而且知識點的邏輯性也比較高,這就使得很多的高中學生在學習物理力學知識的時候有很大的困難。因此,從學生的學習角度來講,更多的是希望物理老師在講解物理力學知識的時候,可以把需要講解的知識點和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例子結合在一起,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容易接受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同時便于記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特別是在講解力學知識的時候,老師可以講解一些舉起重物、搬東西等等可能會和講解的知識點有聯(lián)系的例子,讓同學們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樣更有利于加深同學們對所講解的物理力學知識的理解。
二、高中物理力學于生活中的意義
物理力學知識的邏輯性和抽象性都比較高,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有很大的困難。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夠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物理力學知識,那么就很容易使得學生不喜歡學習物理知識,也更無法提起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從而會導致很多同學物理成績越來越差。那么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日常學習中將物理力學相關的邏輯知識及抽象知識點換種角度考慮,杜絕死記硬背,使之同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者是例子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接受、理解和掌握。不僅如此,還可以培養(yǎng)自身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營造了一個輕松的快樂的學習氛圍。在對物理力學習時可以通過例題來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而例題的選擇我們應盡可能選擇一些熟悉的、可以經(jīng)常遇到的事情作為物理知識的例子,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熟練運用物理力學知識的概念和含義,在提高學習物理興趣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們的學習負擔。
三、生活現(xiàn)象中發(fā)掘力學知識
(一)建立力學知識與生活現(xiàn)象之間的聯(lián)系
人們常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若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把物理力學知 識和生活實際一個物理現(xiàn)象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不僅能夠在課堂上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讓學生們加入到討論當中。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物理力學知識點的含義,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老師可以盡量選擇一些學生的都會親身經(jīng)歷的,或者是比較常見的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作為例子,在課堂上進行聯(lián)系,這樣可以把抽象的物理知識變得更加具體,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例1:在地面或者桌面上水平放置斜面體,將質量為m的滑塊B放置在A上,此時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F1和沿斜面表面向下方向的F2的共同作用,B沿斜面體向下運動,斜面體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只撤去F2,在滑塊B仍向下運動的過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方向不變;
B,若只撤去F2,在滑塊B仍向下運動的過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
C,若只撤去F1,在滑塊B仍向下運動的過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
D,若同時撤去F1和F2,滑塊B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答案是A,因為若只撤去F2,只要滑塊仍向下運動,而主動外力上只有 F1,那么A受到的地面摩擦力方向就不會變化。
(二)轉變學習的方式,拓展思維
實際上,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的現(xiàn)象都包含著物理力學知識。因此,學生們可以在下課之后組織同學一起建立物理學習小組。在這個物理學習小組中,學生們之間可以相互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物理學現(xiàn)象,并通過對物理學現(xiàn)象的分析來學習物理力學相關知識,同時還可以根據(jù)分享的物理學現(xiàn)象來加深對力學定義的理解,對力學知識的靈活運用,不過興趣小組若想更能發(fā)揮其效能可以邀請老師參與,對同學們提出的物理現(xiàn)象無法自己解釋時,可以由老師幫助提供思路以便于學生們避免思路偏離正確的方向。通過物理學習小組的建立可以極大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們在下課之后,針對老師所講的物理力學知識點的內(nèi)容,更加積極地去尋找在身邊能夠體現(xiàn)這個知識點的物理現(xiàn)象,并且互相討論,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再次回憶和鞏固當天所學習到的物理力學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例:關于定滑輪與動滑輪的相關知識點分析,可以考慮樓房建設中吊車所采用的定滑輪來改變力的方向,將電動機的扭力通過定滑輪來實現(xiàn)重物的提升。還有大型起重機為了提高起吊荷載,通過動滑輪與定滑輪相結合而成的滑輪組來實現(xiàn)。這些物理現(xiàn)象都可以與現(xiàn)實中的各種現(xiàn)象相結合,我們在學習力學抽象知識的同時應增加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物理,將物理應用于生活,從而從真正意義上理解物理。
(三)在生活中尋找物理實驗
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親自進行物理實驗。學生進行物理實驗的時候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理解物理知識。學生們在學校所做的物理實驗基本上都是課本所提到的物理實驗,這些實驗一般都是為了證明某個物理知識的含義,或者是推導出某個物理力學公式。那么在生活中,學生們也可以去利用身邊的一些常見的物品做物理實驗。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去理解在課堂上所學到物理知識。
(四)運用力學知識分析生活常見的現(xiàn)象
生活中的很多現(xiàn)象都會使用到物理知識,這就需要學生們積極的去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在生活中形成的物理力學現(xiàn)象。學生們把觀察到的生活中存在物理力學現(xiàn)象記錄下來,然后利用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習的物理知識進行分析和研究,利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力學原理,而且對于學習興趣的提高也是至關重要的。除此之外,很多的常見的物理現(xiàn)象都不是僅僅涉及到一個物理知識點,因此,讓學生們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分析生活中的常見的物理現(xiàn)象,還可以幫助學生把物理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更好的掌握所學習的物理力學知識。同時,學生們在發(fā)現(xiàn)隱藏在生活中的物理力學現(xiàn)象,并且利用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習的物理力學知識對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研究的同時,也是加深自己對物理力學知識點理解的過程,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力學知識點,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例如我們無數(shù)次從電影或電視劇中看到爬坡的汽車下滑,對待這種現(xiàn)象我們不能一笑而過,從中我們應該去學著分析其物理知識:汽車的下滑原因是坡面與輪胎的摩擦力不足以抵消汽車重力沿坡面的分解力。為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我們采取以下措施,①增加輪胎與坡面的摩擦力;②減小重力沿坡面的分解力。通過物理力學分析可知,我們可以采取坡頂拖拽、減小汽車重量、增加坡面摩擦力等方式。這就是我們應用力學知識解決生活難題,對物理力學知識的活學活用。
四、結語
通過上文對高中物理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如果把高中物理知識和初中物理知識比較起來,高中物理知識的難度更大,我覺得可以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把枯燥的、難以理解的物理力學知識和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們都會經(jīng)常經(jīng)歷的物理現(xiàn)象聯(lián)系在一起,把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作為例子進行分析,自己給自己出例題然后解答,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們理解和掌握自己所學習的物理力學知識。除此之外,這種學習方式也可以鍛煉和提高我們的想象能力、動手能力、抽象構建能力以及應用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們的物理成績,還可以讓學生們學會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隱藏的物理現(xiàn)象,可以讓學生們養(yǎng)成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良好品質。
參考文獻:
[1]王鵬.高中物理力學解題技巧及應用實踐探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0):19-20.
[2]王田夢.力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探討[J].智能城市,2017,(02):128+203. [3]蔣勇睿.高中物理力學的學習技巧總結[J].中國校外教育,2017,(08):123-124.
[4]管靈國.淺析高中物理力學核心概念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17,(05):50-10.
[5]俞傳輝.中學物理核心概念教學設計的基本模式探討[J].物理教學探討,2014,(08).
(作者單位:河南科技大學附屬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