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夏峰
摘 要:視覺沖擊力是新聞攝影的重要內容。以現階段新聞攝影工作情況為基礎,結合近年來攝影作品展現出的特點,明確新時代發展對新聞攝影的要求,深層探索新聞攝影視覺沖擊力生成內容,以此為獲取更優質的攝影作品提供依據。
關鍵詞:新聞攝影 視覺 沖擊力 新時代
通常情況下,受眾觀看新聞照片的第一印象就可以產生強烈的內心感受,由此人們認為這幅新聞照片具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新聞攝影作為新聞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報業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因此為了更好應對報業間的競爭,工作人員要加大對新聞攝影工作的關注,并全面優化其展現出的視覺沖擊力。
1.攝影的視覺沖擊力分析
曾璜作為中國拍攝專題的代表人物,很多人在提到他時,總會提及他的某一理論,有的人甚至將他稱作“曾八股”,換句話說是指其在拍攝和編輯“圖片故事”時,會引用“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的圖片組合形式,依據“場面+細節”的編輯思路來展現和傳遞各類新聞信息。其實,早期美國《生活》雜志中,就有這種新聞拍攝形式的展現,而現階段我國華商報才開始全面推廣這種展現形式。用曾璜的話來說:我們只是將人家的最低標準看成了最高標準,這也證明現如今的新聞攝影視覺沖擊力存在一定問題。
由此可知,對現如今的新聞攝影而言,要想展現出極高的視覺沖擊力,一定要加大對讀者視覺感受的關注。了解實踐案例可知,新聞宣傳工作要實現“三貼近”,并深層探索讀者的視覺感受和選擇特點,這對優化新聞攝影報道具有積極作用。從本質上講,新聞攝影就是視覺新聞,在向大眾傳播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視覺形象傳遞各項信息,而圖片和文字是從屬關系。由于受眾接受新聞攝影是從圖片開始的,因此若是最終展現出的圖片若是沒有視覺沖擊力,將難以調動受眾繼續閱讀文字的興趣。
簡單來講,生成和充分展現新聞拍攝視覺沖擊力的方法主要分為兩方面:其一,認真觀察,善于發現。新聞性是新聞攝影的基礎條件,因此攝影人員要在感悟現實生活的同時,從中發現有價值、有意義的畫面,但要想保障攝影選取的角度和內容具備豐富內容和現實意義,并不是短時間就可以養成的習慣,因此需要攝影人員在實踐操作中多累積、多觀察,進而形成獨特的觀察力和豐富的社會經驗;其二,多加思考,明確立意。通常情況下,很多新聞都是一瞬間的事,此時攝影者要想抓住某一瞬間,并在了解事實本身的情況下為其賦予生動形象,就要求他們的手腦眼保持一致,并在事件發生的瞬間就可以發現和感受,同時還要在攝影的同時明確新聞立意,以此保障新聞攝影的完善性。除此之外,新聞攝影人員還要加大對攝影技術的認識,下面對其進行研究與分析。
2.引用合理的攝影技術
2.1攝影的角度
通常情況下,工作人員可以選擇的攝影角度分為俯拍、仰拍等,具體內容需要結合現場條件和人物特點進行選擇。例如,在2009年的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熊熊森林失火之后,有攝影者引用平拍的方式,記錄下消防員正在給饑渴的考拉喂礦泉水的畫面,打破了傳統意義上人們對消防員的認識,也在另一個角度上展現出了和諧發展的生態環境。同時,選擇平拍的拍攝角度,可以讓整體畫面看起來更加真實和溫情。而對俯拍而言,其一般用在表示對方的弱小、低下等場景中;仰拍代表對人物的尊重,也展現出了人物形象的高達和偉岸,通常情況下用在重要任務或優秀任務的拍攝工作中[1]。
2.2攝影的技巧
在新聞攝影階段,工作人員可以結合周邊事物來凸顯核心內容,促使受眾可以在第一眼就觀察到拍攝目標。這種形式的應用方式比較少見,但操作起來很容易充分展現圖片的視覺情感。在拍攝過程中,工作人員在不同速度的快門下也可以獲取不同形態的作品,像低速設計可以展現出背景的動態感,讓整體畫面看起來非常豐滿;而廣角鏡頭的應用可以讓場景的包含范圍越來越大,進而讓作品更具有張力。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希特勒,其作為歷史長河中的重要推動者,不僅影響著世界格局的發展,還為各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帶來的全新挑戰。如下圖所示,充分展現了1937年德國納粹集會的隆重場面。需要注意的是針對鏡頭的選擇,需要結合拍攝內容和最終效果進行調節,決不能違反新聞真實性的根本要求[2]。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聞攝影在展現真實訊息的基礎上,還要保障照片本身具有較高的視覺效果,并可以抓住最能涵蓋事件的真實瞬間,在這一背景下就需要工作人員在持續學習和優化自身技能的同時,整合以往工作經驗并加以深化,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攝影者生成新聞拍攝的視覺沖擊力。
參考文獻
[1] 王子睿. 新聞攝影的視覺沖擊力與形象感染力分析[J]. 戲劇之家, 2018(6).
[2] 李琳琳, 蔣志光. 新聞攝影視覺沖擊力的提升策略[J]. 新聞戰線, 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