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逐漸形成了新的教學理念。對此,在初中生物教學時,教師要以實驗教學為基礎,開展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從多個教學陣地出發,保證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不再是控制課堂的主導者,而是學生生物知識學習的引導者。教師應發揮出自己引導者的作用,讓初中生物教學課堂展現出具體的意義和價值。本文結合現階段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構建合理化的教學課堂,積極引導學生實現生物學習的進步。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新課程背景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3-0017-02
引 言
教師要從素質教育的理念出發,對初中生物教學課堂進行全面創新。教師要以學生學習的能力作為參考依據,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思想和意識。新課程教育模式之中,生物實驗的教學內容是十分豐富的,這讓學生獲得了自主的成長機會,保證了學生的自我發展學習空間。生物實驗課程的構建,滿足了現階段素質教育的要求,讓學生在擁有學習智慧的前提下,展現出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所以,教師面對實驗教學中的問題要進行合理化的解決,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成長氛圍。
一、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意義闡釋
初中實驗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就是讓學生步入實效性強的實驗課堂之中,擁有自己的地位和價值。教師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立足在具體的生物實驗課堂中,將其衍生為具體的課程前提和支撐。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的時候,其所彰顯出的重要意義十分明顯。在此,對其意義進行詳細分析。第一,實驗教學會促使學生的觀察學習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生物實驗中,會涉及一些變化知識,這會引發學生的思考和研究。我們都知道的比較典型的“淀粉遇碘變藍”案例,在實驗之中,教師要讓學生分析出“淀粉和碘的具體比例”,并對所形成的變化進行分析。學生則要在問題的激發下進行自主實驗。這也要求學生必須認真觀察和分析,最終促進學生觀察能力的全面提升。第二,學生自主學習技能得到了提升。初中生物實驗課堂開展過程中,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機會和空間。比如,教師從具體實驗課程講解方面入手,學生動手參與操作,并在操作中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學生對初中生物知識的學習就會變得十分深入,在探究中學生展現出了較強的思維能力。學生在激活了自身的自主學習技能的同時,在最終的課堂學習下形成了自己的生物知識體系。第三,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也會隨之提升。信息和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之中,初中生物實驗也要求學生保持著科學謹慎的態度。學生擁有良好科學文化素養,在參與生物實驗知識學習時,也會進行十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最終,學生在生物實驗探究方面所獲得的知識更加全面,并將獲得高效的學習機會和能力[1]。
總的來說,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讓學生看到了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意義,形成了自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二、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問題分析
教師在進行初中生物實驗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很多明顯的問題,這些問題對學生的生物知識學習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具體問題如下:
第一,動手實踐能力不強。對此,教師應從新課程教育改革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出發,對實驗教學的內容進行重點分析和研究。通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其所講授的教學內容是比較單一的,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教師往往是通過多媒體示范教學,為學生提供實驗視頻,學生僅僅是觀察和研究,并沒有實踐學習的機會,動手操作的技能也得不到提升。就算教師為學生提供再生動的實驗教學內容,也難以讓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第二,探究能力不足。學生對初中生物實驗知識要進行全面的探究和分析。但是,教師往往沒有給予學生進行深度探究的機會和空間。其中,學生缺乏對自己的學習進行思考的機會,并不能夠釋放自己的學習能力。探究學習機會十分關鍵和重要,可以讓學生對生物知識進行重點研究,讓學生獲得屬于自己的成長和學習機會。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時,就可以擁有自己良好的成長陣地和空間。這是進一步整合初中生物教學的根基,可以讓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的學習模式。
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是現階段初中生物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以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地位為基礎,實現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發展。最終,學生擁有自己的成長空間,也更好地促進自身全面的成長和發展。
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優化策略
1.完善課程動手實踐,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要在師生互動上為學生提供機會,這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進一步溝通的根基。教師以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為基礎,讓學生在課程內容上進行適當的拓展,并對實驗課程內容進行全面整合和優化。學生會關注具體的實驗知識和形象,讓學生在參與生物實驗知識學習時,能夠展現出較強的綜合能力。其中,教師要以具體的生物實驗教學內容為基礎,例如,以“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為基礎,我們實際生活中會涉及PM2.5,它是塵埃粒子,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對此,學生在生物實驗探究時,就會展現出相應的興趣。教師就讓學生針對PM2.5的測試和收集實驗內容進行分析,制訂合理的計劃內容,并形成分析和研究模式,以問題為載體和空間,開展合理化的方案驗證。這讓學生的初中生物實驗看到了希望。在此,學生通過對PM2.5數據進行分析,能夠在實驗之中形成環保意識。對實驗的方案進行總結時,也會讓自身的學習欲望和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最終養成生物核心素養。
2.設計合理的實驗內容,拓展思維能力
教師可以把生物實驗內容和社會生活技術等結合起來,從具體的教學目標出發,讓課程實驗知識得到合理的調整和整合。其中,將學生和社會發展進行密切結合,也會讓學生獲得生物實驗訓練探究的機會。在了解生物和社會之間存在聯系的情況下,讓學生在參與生物知識學習時,能夠感受到生物的魅力和價值。教師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下,使學生進行知識競賽,讓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提升。
比如,開展“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時,把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之后,就可以針對實驗結果進行評比,這讓學生在準確地掌握實驗數據的情況下,也會隨之形成嚴謹的態度,對自身思維品質進行提升。學生在共同協作之下,也會感受到團結的力量。在合理的實驗內容選擇下,并通過優質和生動的實驗形式,讓學生的思維得以激活,最終,達到良好的實驗教學效果,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教師以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內容為基礎,為帶動學生的全面進步做好準備。通常,教師要以具體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內容為出發點,讓學生看到學習的希望;在立足基本的初中生物實驗內容情況下,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和研究。同時,教師對生物教學實驗的內容進行合理的構建,讓學生在參與知識學習過程中也能夠擁有自己的廣闊成長空間。最終,在生物實驗學習中,讓學生發揮自身的學習地位,也更好地展現出生物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李明.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優化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19):160-161.
作者簡介:師明果(1972.6—),女,重慶人,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