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深 黃澤禮 黃琦 楊昌偉 王攀 李雪 馮澤龍
摘要: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核醫學儀器及核藥物領域的不斷快速進步,核醫學已發展成為臨床醫學的重要分支學科,核醫學分子功能影像及核素治療與各臨床科室密不可分,新形勢下醫學生的核醫學教學需求逐步增加,同時面臨多種困擾及難點。本文就新形勢下核醫學教學面臨的問題進行初步分析,期待不斷探索切實可行的教學改革模式,以培養更多新型綜合性臨床醫人才。
關鍵詞:核醫學;教學;本科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1.007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01-0020-03
Research o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Problems in Nuclear Medicin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ZHENG Jia-shen1,HUANG Ze-li2,HUANG Qi1,YANG Chang-wei1,WANG Pan1,LI Xue1,FENG Ze-long1
(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1,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Diseases,Subject One2,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
Zunyi 563000,Guizhou,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nuclear medicine instruments and nuclear medicine, nuclear medicine has developed into an important sub-discipline of clinical medicine. Nuclear functional imaging and radionuclide therapy are inseparable from various clinical departm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demand for medical students' nuclear medicine teaching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facing many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faced by nuclear medicine teachi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looks forward to continuously exploring practical and feasible teaching reform models to cultivate more new comprehensive clinical medical talents.
Key words:Nuclear medicine;Teaching;Undergraduate
核醫學(nuclear medicine)是用核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及理論研究的學科,其內容包括基礎、臨床診斷、放射性核素治療及醫學科學研究。隨著核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不斷促進了醫學學科的發展,核醫學涉及領域之多,基本貫穿臨床各專業學科,如心血管核醫學及腫瘤核醫學、內分泌核醫學、泌尿系統核醫學、神經系統核醫學等,目前核醫學技術快速發展,隨著分子核醫學,圖像融合新技術的發展,核醫學已經發展成為核醫學分子影像醫學,并在臨床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核醫學涉及核物理基礎、核藥學、體外分析、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各學科,學生學習難度大,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如何讓醫學生掌握核醫學相關理論知識,并能與臨床學科相聯系,是核醫學本科理論教學的重點。目前高校本科核醫學教學工作的難點就在于如何培養學生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其綜合分析的診治能力。且隨著核醫學儀器及核藥物的不斷發展,核醫學知識內容需不斷更新,對教學也帶來一定的挑戰。本文淺析新形勢下核醫學本科理論教學面臨的問題,期待不斷的完善和改進,以培養更多新型綜合性醫療人才。
1 新形勢下對核醫學人才的要求
隨著核醫學技術在醫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核醫學已發展成為診斷和治療并重的臨床學科,核素治療在臨床治療中有重要作用和地位,核醫學顯像儀器從早期掃描機,發展為至今的雙探頭及三探頭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儀(SPECT)、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儀(PET),儀器功能和質量以發生了很大變化,且圖像質量和分辨率有非常明顯的提高。同時,核醫學示蹤技術伴隨著分子核醫學的發展,為疾病診斷、治療和疾病研究提供分子水平功能影像及分子水平治療手段。目前,核醫學在發展中不斷融入相關醫學學科,并不斷更新和完善本身的理論和方法,核醫學與其他的學科相比,是一門非常年輕的學科。因此,迫切需要培養出高積極性、主動性和具有創新思維能力的高素質核醫學人才。
2 核醫學本科理論教學存在的問題
2.1教學方式陳舊? 核醫學是一門涉及多學科的綜合性、邊緣性醫學學科,是臨床醫學的基礎。伴隨醫學儀器的發展,在臨床中核醫學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教學內容已明顯涵蓋了臨床各學科,使得核醫學教學內容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但是目前的教學方式卻還并沒有改變,仍然采取之前的教學模式,勢必與現今的教學內容產生沖突。
2.2談“核”色變? 由于對核醫學的宣導及了解的缺乏,導致許多學生談“核”色變,對核醫學一開始就產生畏懼心理,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
2.3考核標準不適應培養新形勢下人才需求? 目前考核一個學生的能力均以理論考試成績為主要參考標準,且考試內容均具有片面性,根據教師平時授課勾畫的考試范圍重點,死記更背,這種考核標準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影響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的培養。而且缺乏臨床實踐考核,學生大多只以應付考試為主,而缺乏相應的實踐動手能力。
2.4核醫學不是臨床醫學生的主要課程? 大部分高校的醫學生主要是影像醫學專業是必修課,其他的醫學專業作為選修,而且很多學生選修核醫學前,均不了解什么是核醫學,核醫學在臨床上有什么作用,所以學生不重視,教師的教學存在很困達到教學的目的。
2.5教學內容多,課時少? 核醫學教材有24章節,但教學僅有22學時,而且課程安排又在臨床理論課之前,這使得教學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很難理解,學生也以應付考試為主,最終導致學習完后學生對核醫學的內容不清楚,無印象,無法體現教學的效果。
2.6師資隊伍的建設十分薄弱? 核醫學教師在平時不僅要面對繁重的臨床醫療工作,又要兼顧教學任務,因此,教學模式基本上還是沿用舊的教育方式。教學活動均以教師為主體,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準備教案,幻燈上制作一些典型的圖片案例來完成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培養,都是對書本知識的死記硬背,輕視了臨床實踐的重要性。所以,教師要切實轉變舊的教學方式,更新觀念,積極整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對學生的考核方法,高等醫學院校是培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具有創新思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2.7目前的核醫學教學缺乏人文教育? 醫學教育不僅培養醫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針對性的培養人文素養,醫學生將來面臨的是醫療服務,在醫療實踐中能和諧處理好醫患關系,因此,醫學教育因專業的特殊性,人文素質教育對醫學生的成長尤為重要[2]。醫學生是經濟社會發展和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人才資源,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需要,在過去傳統應試教育的模式下,醫學課程繁多,學習壓力大,任務重,忽視了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在現代教育新形勢下,為了適應新時代醫學教育,注重職業道德、人文關懷,如何將核醫學專業帶教與醫患關系教育相結合,是現代高等醫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
3 核醫學本科教學改革的對策
3.1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進刻不容緩? 在新形勢下的核醫學教學實踐中,就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調動教師和醫學生間的醫學教學評價活動[3]。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及師生間相互評價,目前我國高校的教學評價體系中,還沒有一套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沒按定期、日常、學期、學年等組合方式進行教學評價,只是單一的學期評價方式,而這些單一評價方式對教師的教學質量以及對學生的學習反饋情況是無法做綜合性的評價[4]。因此,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進刻不容緩,比如采用目前國際流行的問題式學習教學法(PBL),其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加強了學習效果,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評價體系相比有著根本性的區別。
3.2加強“核”醫學的正確宣導? 核醫學因自身的一些特性,導致大多數人談“核”色變,比如輻射安全等,導致學生在進入核醫學臨床實踐前就有些畏懼,使得學生缺乏積極性,最后的結果是臨床實踐能力較低。因此,正確的宣導核醫學,普及輻射安全相關知識,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對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著重要的作用。
3.3增加相應的臨床實踐考核? 核醫學設有門診、SPECT/CT中心、核素治療室、體外分析實驗室等工作崗位,均具有不同的核醫學相關知識與技能要求,因此,要針對不同的工作崗位設立相關的實踐考核,不能采取以往的純理論考核方式,既要考察學生的理論學習成果,也要考察其實踐動手能力。
3.4樹立明確的核醫學地位? 核醫學發展至今,不管事臨床的診斷治療上,還是在醫學研究如基因、受體的研究上,都有著其不可替代的價值,在醫學發展上的地位是明確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地展示核醫學的價值,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核醫學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5合理安排核醫學教學課程? 核醫學教學內容多,課時少是客觀事實,因此如何合理的安排核醫學的課程十分重要。核醫學教學可與診斷學、影像學等其他相關學科同時進行,或在其之后,讓學生把核醫學知識與其他臨床學科結合,這樣更易于理解,也更容易強化對核醫學的記憶,提高學習的質量。
3.6積極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教師的素質是關系到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必須提高師資業務水平,積極參加全國有關核醫學的會議,及時補充新觀念、新技術、新進展。年輕的教師從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開始制定培養計劃,力爭盡快提高核醫學業務水平,同時核醫學的教師應做到臨床醫療工作與教學工作并重,這樣才能以豐富的臨床經驗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隨著核技術在醫學的廣泛應用,促進了醫學科學的發展。高等醫學院校核醫學課程已大量開設,師資隊伍的建設以是必然的,高素質專業教師的匱乏,必須加強核醫學學科的建設,尤其是核醫學規范化培訓的基地建設。因此,提高核醫專業教師的素質,適應新形式下新教改共同發展。在平時的臨床和教學工作中,多開展專業技術培訓,宣傳核醫學在當今臨床中所占有地位以及學科間的融合,同時通過科研思路講解,啟發學生科研思維。核醫學的教師應做到臨床醫療工作與教學工作并重,這樣才能以豐富的臨床經驗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3.7加強核醫學教學中人文教育? 人文素質需要長期引導和培養,醫學人文教育與醫學生素質教育是密切相聯系,對醫學生的人格、修養形成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醫學人才的培養,不僅要具備醫學知識底蘊,職業道德情操,更應具備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醫學發展與人文學科的發展關系越來越密切,現代醫學知識體系中的認知價值、審美價值都是人文醫學的精髓,隨著交叉醫學科間的發展,強調以人為本,不但要為患者提供疾病的防治,解決生理疾苦,而且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精神援助,體現人文關懷,因此,醫學人文教育已成為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新時代醫學人才的培養,不僅是對醫學專業知識及技能的掌握運用,而且還要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及高度的責任感,在具有這些專業素質外,在人文素質方面還應更加強化。加強醫學人文教育對教師隊伍的建設以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把醫學人文教育融入到教學中,在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在臨床醫療工作服務中體現以人為本,尊重患者的人格及生命價值,體現了醫學生在醫療職業教育理念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新形勢下如何完善醫學人文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醫學生在臨床實踐過程中不斷學習,把醫學理論知識與人文教育相結合,運用到臨床醫療服務中,不斷的去感悟和領會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性[5]。
4 總結
隨著核醫學不斷發展,面臨新形勢下人才培養,需不斷更新觀念,教師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必然的。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培養醫學生的科研能力,在目前學科建設方面,科研是促進學科發展及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新儀器、新思維、新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不斷呈現,核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明顯不能滿足臨床需求,只有不斷的對當前教學模式形勢進行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科研思維,輔以探索性、實踐性、創新性的教育過程[6]。同時加強人文素質教育與醫學教育相互融合,結合本專業特點,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創新教學改革模式,在教學中引導醫學生要注重如何關愛患者,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以培養醫學院校學生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責任心。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當今是要把握學科發展的前沿知識,在教學中緊密與科研相結合,核醫學教學的模式及內容應作出相應的調整與刪減,更新核醫學的新知識、新技術。核醫學是一門與臨床緊密相關的學科,我們要加強實踐臨床教學模式,結合實際更新教學內容,這樣不僅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質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提出相關問題和思考,以培養學生運用核醫學的能力,為核醫學的發展提供綜合能力較強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永學,高再榮.核醫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2]張傳標,路學一.當前國內外醫學教學改革的現狀比較分析[J].醫學教育管理,2015(3):174-177.
[3]吳繼君.創新型人才培養教學評價體系的問題與建議[J].中國高??萍?,2017(21):69-70.
[4]白俠,王雪梅,劉文娟.核醫學教學模式初探[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4(36):305-307.
[5]任天波,張熄.臨床醫師醫學人文認知缺失與教育重構[J].醫學與哲學,2016(12):76-78.
[6]付巍,盧彥祺.核醫學本科教學考評體系的創新與改革[J].教育觀察,2018(9):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