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瑞斌



【摘 要】本文基于問卷調查分析廣西民辦應用型高校教師在學識基礎、個人特質、學科研究、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實踐經歷等方面所體現的教學能力現狀及存在問題,論述廣西民辦應用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注重教師個人特質訓練,提升教學藝術水平;鼓勵以老帶新,讓青年教師參與學科基礎建設、專業建設,豐富教學經歷;鼓勵教師開展課程建設,實施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綜合能力;鼓勵教師下廠實習,掌握企業實踐技能,提升實踐教學能力。
【關鍵詞】廣西? 民辦應用型高校? 教師教學能力? 調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1C-0021-03
應用型大學有別于研究型大學和高職院校,是介于二者之間的新型院校。應用型大學作為一種獨立的教育類型,它具有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培養過程、培養方式和評價標準,其主要任務是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本科層次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民辦應用型高校屬于應用型大學,因其資金來源有限,對教師職稱結構及數量的要求與公辦應用型高校有所不同。民辦應用型教師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到民辦應用型高校教育教學水平、人才培養質量。本文擬對廣西民辦應用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進行調查,分析教師教學能力存在的問題,為民辦應用型高校教師能力水平提升提供策略依據。
一、調查概況
本研究在整理國內外學者在職業教育背景下對教師能力結構的研究基礎上,對民辦應用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進行分析。本研究對構成教師教學能力的各項要素進行調查,由此考察教師教學能力整體情況。
(一)調查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擇廣西民辦應用型高校南寧學院以及其他幾所民辦應用型高校中工作一年以上的教學管理人員、專任教師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收集與教師教學能力相關數據并進行分析。本研究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樣本狀況統計
本調查研究是在問卷網上發布調查鏈接,并將鏈接有針對性地發給民辦應用型高校教師。在網上累計收回問卷76份。從調查結果看,教師狀況如表1所示。
二、廣西民辦應用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一)學識基礎方面
學識基礎是指教師應具備相應學科專業學問和知識,本研究主要通過對教師的年齡、教齡、最高學歷、職稱來獲取數據,調查樣本如表1所示。調查對象中,年齡30歲以下的28人,占比36.84%;31~35之間的21人,占比27.63%;36~45歲的18人,占比23.68%。從年齡上看,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為49人,占比約65%。結合教齡看,6年內的教師36人,占比47.37%;10年內的教師55人,占比72.37%。
從數據分析可得出如下結果:其一,民辦應用型高校教師年輕化,教師教學成熟度不夠。從表1可知,廣西民辦應用型高校教師主體為青年教師,教師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但成熟度不夠,教齡10年以上的21人,僅占27.63%,有經驗的教師明顯缺乏。其二,教師職稱結構比例失調,博士生奇缺。從表1可知,教師中正高、副高職稱15人,占比為19.74%,數量嚴重不足;初級職稱占比過高(27.63%)。在學歷上博士學位人數僅為3人,嚴重不足,碩士以下的35人,占比46.05%。其三,46歲以上有經驗的教師奇缺。從表1可知,46歲以上的經驗豐富的教師處于斷層階段,顯示出教師青黃不接。另外在實踐中,民辦應用型院校二層教學機構中,教學機構正職幾乎都是由退休教授擔任,教學改革力度已顯不足。
(二)個人特質方面
個人特質主要包括個人外在表現、個人內在表現,具體表現在語言幽默、知識面廣、親和力強、有愛心、肢體語言豐富、條理清晰、堅強毅力以及創新能力、哲學思辨能力、邏輯思辨力等方面。相關調研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中75人的回答可看出,個人外在表現選項中有65人以上、占比86.67%以上的教師認為語言幽默、知識面廣、親和力強對教學能力影響很大。個人內在表現選項中有63人以上、占比84%以上的教師認為邏輯思辨力、條理清晰、創新能力對教學能力影響很大。從現實來看,教師盡管意識到個人特質中的語言幽默、知識面廣、邏輯思辨力對教學能力影響大,但是在現實的教學活動中,年輕教師的語言技巧、親和力、知識面、創新力、思辨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仍需要遵循教學規律,經過多年的個人打磨和錘煉,才能達到相應的水準。現實中能自覺運用幽默語言、邏輯思辨力的教師少之又少。
(三)學科研究、教學經歷、專業建設經歷方面
對于教師學科研究、教學經歷、專業建設經歷的問卷調查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3學科研究選項看,有88%的教師認為具備學科知識研究能力對教學能力影響較大,80%的教師認為了解學科動態能力相當重要,因此作為教師不能忽略自己的學科基礎研究能力。從教師經歷選項看,有80%的教師認為擔任課程負責人對教師教學能力影響較大,有73.33%的教師認為擔任實踐課程負責人對教學能力影響較大。從專業建設經歷選項看,有80%的教師認為從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從事專業課程體系研究對提升教學能力影響較大,有53.33%的教師認為從事教材建設對提升教學能力影響較大。
從表3可看出,教師意識到學科內容、教師經歷、專業建設對提升教學能力的影響是重要的。但現實中,絕大多數青年教師由于沒有擔任過課程負責人、專業負責人、教研室主任,缺乏對學科、專業、課程關系的認識,對學科內容了解不全,也沒有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課程建設。由于提升路徑缺乏,總體上這部分教師在教學綜合能力提升上是緩慢的。
(四)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方面
關于教師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方面能力的調查結果如表4所示。從表4可看出,從較大、很大的影響角度考慮,教師認為課堂教學語言表達能力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課堂教學特色,然后是課堂師生互動能力、課堂過程設計能力和組織課堂教學策略能力。從表4可看出,在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方面,80%以上的教師意識到語言表達能力、課堂特色教學、課堂互動、課堂設計能力的重要性。但年輕教師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仍然缺乏教學特色、在教學設計上缺乏具體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師生互動環節。
(五)實踐教學方面
從教師實踐經歷、教學實踐方法、教學研究申報措施、教改結題轉化等四方面收集實踐教學方面問卷結果。從教師實踐經歷看,有65名教師(占比86.67%)認為帶領學生進行課程實訓、編制課程實訓教程、編制課程實訓方案及指導書能較快提升教學能力。從教學實踐方法選項看,有67名教師(占比89.33%)認為教學演示、巡堂、檢查,對實訓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集中講解并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能較快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從教改項目申報上看,有50名教師(占比77.73%)認為申報省級教改項目、橫向教改項目能較快提升教學能力。從教改結題轉化選項看,有65名教師(占比88.67%)認為將教改課題成果轉化用于學生教學,最能提升教學能力。
從實踐教學方面看,86%的教師意識到帶領學生進行課程實訓,實訓過程中注重演示、巡堂、檢查并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的重要性,77.33%的教師意識到申報項目及成果轉化的重要性。但現實中,絕大多數年輕教師因為資歷,沒有編制過實踐實訓指導書,在實訓操作時以講授法為主,在課題申報時因職稱問題無法申報省級教改課題,也沒有成果轉化。由于缺失這些經歷,現實中教師的教學能力成長是緩慢的。
三、廣西民辦應用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
(一)注重教師個人特質訓練,提升教學藝術水平
1.培養幽默感、親和力。教師親和力及語言幽默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師生間情感融洽,促成學生輕松愉悅地學習,提高學習效果。培養親和力和幽默感,首先要做到微笑待人,消除上課緊張感;其次要多看些文學作品,從作品中獲取幽默知識并存儲于大腦,到應用時能隨時提取;再次,要與親和力強、具有幽默感的教師切磋技藝,共同探討;最后,在教學中表現出自信心、親和力,將幽默感應用于教學中,全面提升教學藝術水平。
2.培養邏輯思辨力。思辨是一種思考方式,思辨的特征就是層次分明,條理清晰、準確、明白有力。思辨能力就是一種抽象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的邏輯思辨力相當重要,只有條理清晰,學生才能聽得明白,才能正確地獲取知識。培養思辨力首先要從良性的溝通與對話開始,防止思維短路;其次要加強邏輯思維訓練,儲存相應的邏輯知識;最后在教學中進行應用,將課堂中的知識點通過適當的思維處理,清晰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學有所獲。
(二)鼓勵以老帶新,讓青年教師參與學科基礎建設、專業建設,豐富教學經歷
1.以老帶新,幫助年輕教師掌握教學規律。可實行導師制,以老帶新,發揮中老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實現教師隊伍教學質量的全方位提升。以老帶新主要包括幫助新教師制訂教學計劃、指導編制教案、指導備課、指導上新課、隨時評課、指導批改作業、指導出試卷,通過一年期的以老帶新,全面提升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
2.創造機會讓年輕教師參與學科基礎建設、專業建設,掌握專業建設規律。學科建設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是推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在民辦應用型高校,絕大部分教師因為自身的經歷和資歷,較少參與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失去了能力提升的機會。為促進教師參與學科基礎建設、專業建設,首先要組織教師參加教研室的教研活動,編制學科指南、教學指南;其次要深入開展技能培訓,加強教師學科建設能力;最后開展教案評比、說課比賽、教學反思活動,通過營造氛圍,促進學科建設,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三)鼓勵教師開展課程建設,實施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綜合能力
1.鼓勵教師主動承擔課程建設任務,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改革,在改革中提升教學能力。課程建設是教研室一項重要的工作,分屬各教研室的教師應積極參與這項工作。民辦應用型高校教師多數是年輕教師,因教師較少,教師授課門數較多、授課工作量較大,經過幾年的教學,教師對相應的課程是比較熟悉的,開展課程建設是有優勢的。教師開展課程建設、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可從如下方面著手:首先,固定專攻幾門熟悉的課程,掌握課程邏輯關系和前沿知識;其次,申報校內示范課程建設,示范課程申報成功后,加大課程網絡平臺資源庫(如超星學習平臺)建設,將相應課程的PPT、視頻、教案、題庫、實訓內容上傳到網絡平臺;最后,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將學生正常上課與線下學習緊密結合起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經過示范課程建設,能夠清晰掌握整個課程的邏輯關系,課堂把控能力和綜合教學能力將得到較大的提高。
2.鼓勵教師參與各項教改課題申報,以教改促進教學,提升教學能力。教師參與教改課題研究,能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提升實踐智慧,促進自身發展。沒有研究意識和能力的教師是難以持續發展的。教師應遵循“教研結合,以研促教”理念,通過教改研究,解決教學中的一系列難點,將研究成果用于課堂教學,從而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為此,教師首先要針對自己熟悉的教學領域,申報各級教改課題,提高申報書的寫作水平;其次在教改研究過程中,針對出現的教學問題反復地搜集資料,找出解決的辦法,并發表相應的教學改革論文,經過演繹—歸納—演繹,分析—綜合—分析的過程,提高思辨力;最后將研究成果直接用于課堂教學,拓展課堂教學的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在教學時更加條理清晰,講授時更得心應手,從而提升教學能力。
(四)鼓勵教師下廠實習,掌握企業實踐技能,提升實踐教學能力
民辦應用型高校的教師多數是從高校畢業即到崗,沒有下廠鍛煉過。為扭轉這樣的局面,民辦應用型高校應采取相應的措施:首先,健全培訓體系,重視“雙師型”教師培養,鼓勵教師考取行業職稱證書;其次,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培養教師的實踐技能,如將財會類的教師派到會計師事務所、企業進行會計實踐,以掌握相應的會計專業技能;最后,安排經過企業實踐的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教學實訓,在實踐過程中運用專業知識技能指導學生實踐,經過幾輪的實踐教學,教師就能有效提升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征艷珂.山東民辦高校教師能力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5(6)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