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玲
【摘 要】本文論述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模式的創新,在實訓實踐創新環節,要針對學生學習實際和專業市場要求,對實訓內容、實訓方式、實訓效果展開科學評估,從科學規劃實訓模式、適時啟動實訓機制、創新組織實訓管理、多元拓寬實訓范疇等方面實現創新。
【關鍵詞】高職院校? 國際貿易專業? 實訓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1C-0176-02
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亟待創新,要有接軌市場的意識,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實訓操作平臺,有效提升學生專業素質,以便更好地服務社會。傳統國際貿易實訓形式太過單一,教師給學生布置一些單據填寫任務,或者是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角色扮演操作,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認知和職業技能。因此,對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模式展開創新探索,極具重要意義。
一、科學規劃國際貿易實訓模式
國際貿易實訓基地建設需要從硬件和軟件兩個角度展開,作為國際貿易專業教師,則需要對實訓操作方案作創新設計,以提升實訓操作效果。
(一)強化硬件軟件應用。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規模不一,其硬件軟件存在很多差異,國際貿易實訓對基地硬件和軟件有自身的要求,強化實訓條件建設勢在必行。國際貿易專業實訓需要與經濟市場接軌,在對實訓形式進行選擇時,讓學生走進社會、進入市場,對貿易現象和貿易現實有更清晰的認知。特別是強化院校與企業的多重合作,確立特色職教模式,為學生提供適宜實訓的機會。在軟件建設方面,學院和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對實訓教學程序、實訓活動設計、實訓效果評估、實訓教程改革、實訓接軌市場組織等展開創新實踐探索,以有效提升實訓軟件應用品質。
(二)設計實訓操作模式。構建國際貿易實訓教學模式時,需要充分考慮專業課程內容,對企業和市場進行教學調研,對實訓模式進行創新設計,突出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核心技能,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在實訓操作過程中,要增加學生自主探索內容,減少教師說教成分,讓更多企業專家給學生提供學習輔導,讓學生在真實的市場經濟活動中接受歷練,這樣才能減少企業培養員工的成本。
學生對實訓模式的訴求是重要因素,我們不僅要考慮學院自身實訓現實條件,還要兼顧學生的訓練要求,這樣才能形成比較科學實用的實訓方案。首先是設計實訓模式操作流程,對每一個環節都進行多重推敲,確保實訓教學順利展開。其次是對實訓環境做學情調查,對學生參與實訓的方式進行規劃和調整,以提升實訓可操作性。第三是對教師輔導方式方法進行多重整合,為學生提供更有效的服務。第四是對實訓可能遇到的問題做預案設計,以便做出必要的應對調整。實訓模式設計有多重制約條件,如果有一個環節沒有想到,都可能影響整個實訓活動的順利推進,我們需要有精細化意識,以便建立完善的實訓運行機制。
二、適時啟動國際貿易實訓機制
國際貿易實訓平臺建成后,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進行實訓規劃,以有效促進實訓教學。
(一)科學規劃。國際貿易專業實訓規劃設計亟待創新,我們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束縛,從不同維度、不同視角展開創新實踐。在實訓實踐操作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實訓現實條件,也要注意企業承受能力。學生人數眾多,不可能都進入企業崗位進行實訓學習,我們需要科學規劃,通過科學分組和分批實訓等方式,讓更多學生都能夠獲得實訓機會。實訓模式設計是依據教學課程內容展開的,教師要發揮管理者、設計者的作用,為學生實踐操作提供更多技術指導。如果有可能,要與企業師傅進行合作,給學生提供實訓操作服務,向學生傳授專業技能。
(二)精選實訓教材內容。國際貿易專業有眾多課程資源可以利用,但專業實訓教材并不多,教師需要有篩選意識,利用多種信息渠道搜集相關內容,為實訓教學設計提供更多支持材料。國際貿易需要面對經濟市場新環境,即便有實訓課程材料,也需要有整合篩選意識,唯有經過優化處理,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契機。校企聯合時,國際貿易專業實訓需要接軌企業,教師要深入企業,對企業經營情況展開調查,以便為教學設計提供更多依據。在對實訓教材進行創編時,教師要利用各種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內容呈現形式,特別是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直觀感知機會。
精選實訓教學內容,這是提升實訓成效的重要措施。國際貿易專業有比較固定的教材學習內容,在設計實訓時,因為實訓條件呈現個性化,這些教材內容的適合度需要進一步考評。在具體操作時,需要對實訓教學內容進行科學整合,以提升實訓實效性。首先是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優化處理,國際貿易專業教材對經濟、貿易專業概念有明確解讀,對國際貿易存在的普遍現象有深度分析,這些內容與實訓環境是不是吻合,需要做進一步的篩查。其次是對經濟市場現狀和形勢有科學的分析和判斷,以此作為實訓內容選擇的標準,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度選擇,或者是借助其他信息渠道搜集相關訓練內容,以提升實訓教學的契合度,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第三是對學生專業基礎展開學情調查,為實訓教學設計提供更多直接信息,學生專業基礎對實訓有重要制約性,教師不妨對學生專業基礎展開多重檢測和調查,掌握第一手信息,這樣才能確保實訓教學設計更為合理。
三、創新國際貿易實訓管理
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有機融合,為實訓模式順利貫徹創造思想、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為實訓模式順利推進創造了良好物質基礎。
(一)培育校企文化氛圍。學院有特定的校園文化氛圍,而企業有不同文化屬性特點。教師要對企業文化特點展開研究,讓學生順利展開思維對接,廣泛接觸企業文化。學生要參與企業實踐活動,需要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只有融入企業文化之中,才能體驗企業文化的豐富內涵,對實訓實踐有更深刻的認知。校企文化氛圍構建為學生實訓提供思想環境,如何讓學生順利進入其中,這是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對教師業務素質有更高要求,學院專業教師大多屬于知識型人才,理論基礎比較過硬,但實踐能力不足,在學生開始實訓后,這些教師的能力短板便會凸顯出來,給實訓教學帶來更多問題。因此,教師要自覺學習,不斷給自己充電,主動參與企業實訓鍛煉,向有實踐經驗的企業專業人員學習,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服務。為全面提升師資實訓水平,學院要展開針對性培養工作,將專業教師送出去,到企業經受鍛煉,也可以請企業專業人員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幫助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補足短板。
在國際貿易實訓實踐操作過程中,專業教師需要發揮更關鍵作用。實訓基地和實訓企業有專業教師或者技術人員,他們對學生實訓提供技術支持,能夠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教育和引導,但國際貿易專業教師對學生更為熟悉,自然能夠給出切實的方法設計,以提升教與學的契合性。為全面提升實訓效率,專業教師要與企業技術人員做好溝通和協作,為學生提供更多教學服務。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對學生學力基礎不是很清楚,專業教師要積極參與實訓互動,特別是做好與企業技術人員的交流,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幫助。學生在與企業技術輔導員進行互動時,因為認知存在一定差距,也很容易出現溝通問題,專業教師同樣可以給予更多引導,確保實訓實踐活動順利進行。
四、多元拓寬國際貿易實訓范疇
國際貿易實訓平臺啟動后,我們要有創新拓展意識,接軌市場需求進行教學規劃,模擬交易會情境開展教學實踐,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歷練機會。
(一)實訓對接市場需求。創設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模式時,我們需要對市場經濟有更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形成有效對接,為學生創設適宜的實訓操作平臺,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教師對市場展開教學調查、對實訓環境進行全面評估、對學生專業基礎進行科學摸底、對專業實訓企業進行專業評價,都可以為實訓設計和實訓發動提供更多信息支持。學生接觸國際市場機會極少,教師要有前瞻意識,深入國際市場開展教學研究,以便為實訓實踐設計提供更多支持。
(二)模擬交易市場模式。為拓寬學生實訓學習視野,教師要鼓勵學生借助網絡信息平臺開展實訓操作學習。國際貿易市場動向、企業發展趨勢、經濟市場動態管理等信息,都可以通過網絡信息平臺搜集到,教師讓學生利用網絡信息平臺進行實訓準備,可以為實訓實踐提供更多支持和幫助。如果有機會,帶領學生到交易會、展覽會、供應會等現場進行實地感受,也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心理體驗機會。
國際貿易專業實訓自然要對接國際經濟活動,我們在做市場調研時,需要做好科學篩選,挑選適合度更高的國貿企業展開實訓布設,其助學效果會更為顯著。如廣交會,這是比較大型的國際貿易盛會,如果有機會帶領學生參與其中,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心理觸動,其實訓價值極高,對全面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有更多影響。如果選擇國內市場交易活動,教師需要事先做好市場調查,以提升實訓的針對性。
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模式構建呈現體系性,我們要對實訓基礎條件和市場需求做統籌考慮,充分利用實訓優勢條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訓操作機會,讓學生在不斷實踐體驗中形成專業素質,為將來從事國際貿易職業奠定基礎。國際貿易專業與經濟市場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從市場需求實際出發,為學生提供更多適宜的實訓實踐機會,自然能夠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黃艷.高職國際貿易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分析[J].科技資訊,2015(8)
[2]解亞深,劉濤.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訓教學的思考[J].科技風,2010(7)
[3]李麗,章景萍.高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訓教學改革分析[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6)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