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小璇 謝廷建
【摘 要】本文論述基于學生社團建設的高職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策略,認為學生社團作為校園活動的重要載體,是學生提升創業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提出營造創新創業的校園氛圍、投入專項經費加大扶持力度、打造創業生態聯盟、優化創業導師團隊配置、提升創業能力培養的質量等策略,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社團? 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1C-0174-02
一、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的特點
社團作為學生的自發行為,其自主性特征更能被學生所接受,由于這種自主性,社團能夠發揮出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教育的作用。在學生社團中,不同的社團組織具有不同的文化結構、活動方式以及組織結構等,由于學生興趣的不同,社團之間呈現出不同的特色以及活動方式。具體來看,高職院校的學生社團具有如下特征:
社團是一種打破年級和班級限制的組織形式,作為一種自愿的組織結構,社團能夠組織具有相同興趣的學生共同開展活動。在同一社團中的同學由于興趣和愛好相同,具有目標的一致性,能夠在社團中共同發力。
高職院校社團具有多元化特征,既有學術科技類社團,也有志愿服務型社團,在社團中的學生,彼此之間會以興趣作為主要軸心,集思廣益,開展主題新穎的社團活動,這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反過來也能吸引更多有同樣興趣的學生參與其中,擴大社團的影響力。
社團作為學生自發組織的活動小組,在組織形式上具有自律性欠缺、組織結構欠缺的實際管理問題,很多社團都缺乏明確的管理職責,由指導老師作為管理的主要負責人,但是整體上看社團仍然缺乏正確的引導。在社團內部,很多成員都缺乏組織紀律性,經常處于臨時狀態,這種松散的組織結構也會影響高校社團的發展。
二、高職院校社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現狀
(一)社團創新文化氛圍不濃,缺乏足夠的認識。高職院校的很多社團在構建的過程中常常忽略了與創新創業的聯系,社團缺乏創新創業文化氛圍,高職院校管理者對于創新創業的認知也不夠,僅僅將創新創業作為學生活動開展,沒有真正與社團融合在一起。一些社團雖然開展了創新創業相關活動,但是由于缺乏專門的教師指導,活動的開展并不順利,指導教師也缺乏對創新創業的先進認識,影響了社團指導工作開展的有效性,學生也無法在社團創新創業氛圍中收獲足夠的實踐經驗。
(二)管理松散,活動缺乏系統性規劃。社團組織的松散性特征導致社團管理無法像班級管理一樣具有高效性、系統性和連續性,創新創業能力的訓練需要有系統性培養計劃,而不能松散地進行,但是社團本身的形式特征導致約束力較差,很多活動無法按時完成,一些社團在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時往往是盲目、缺少計劃的,同時社團指導教師以及負責人的更換都可能影響活動的開展。
(三)缺乏資金支持,影響教育效果。很多高職院校的社團組織都缺乏資金支持,而資金的欠缺也會導致很多創新創業活動無法有效開展。很多高職院校的社團活動經費都源于校團委,總體活動經費有限,很難滿足每一個社團的實際需求,而創新創業實踐需要有資金支持,很多高職院校都缺乏配套的資金運作機制,學生的一些想法無法實現,一些創新創業項目無法開展。資金的缺乏也導致一些創新創業策劃活動僅僅停留在設計階段,無法進入實踐環節中,這些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創新創業活動,也會使實際的教育成果大打折扣。
(四)從事創新創業的教師專業能力欠缺。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訓練效果與教師的實際水平直接掛鉤。很多教師都是畢業后直接進入工作崗位,缺乏創業的經歷以及經驗,這就使得教師在指導社團活動時不能給予學生足夠的實踐經驗指導。一些教師對于學生的創業能力指導也僅僅限于講座和分享經驗,不能為學生提供切實有效的經驗總結,使得社團活動的開展很難形成真正有效的推動力量。關于校外指導教師的聘用,很多高職院校缺少相關的投入,這也制約了高職院校社團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
三、高職院校通過社團力量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提高相關認識,營造創新創業的校園氛圍。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通過社團建設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首先需要學校的黨委組織能夠重視社團建設工作,并將開展和推動社團工作作為高職院校的重要教學策略之一,以此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將社團建設納入校園的整體工作中,重視社團對于學生的影響作用。這也要求學校能夠扶持社團開展多樣化、多形式的相關活動,讓學生能夠自由地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適當的社團,尤其需要注重對創新創業類社團活動的扶持。
在校園政策層面上,學校黨委組織要給予社團足夠的支持,強化內部的交流,為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給予師資力量上的指導,營造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除此之外,依托于社團這一重要平臺,學校也可以將創新創業活動和社團工作的開展融合在一起,例如組織宣傳活動以及創業設計大賽等,讓學生能夠在創新創業經驗交流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討論氛圍。除此之外,學校也可以多組織一些讓學生到企業中參觀的社團活動,讓學生能夠深入社會,了解創新創業的社會趨勢,激發創業的主動性。學校也可以號召廣大社團參加學校的科技文化月活動,讓所有社團都能夠基于自身的特征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并在科技文化月中貢獻自己的創新創業經驗以及研究成果,讓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僅能夠具備扎實的應用能力,同時樹立創新創業的遠大抱負。
(二)投入專項經費,加大扶持力度。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應認識到社團活動的開展需要有相應的經費支持,尤其對于創新創業項目來說,更需要加大相關的教育成本投入,才能夠看到實際效果,對此,高職院校可以將社團經費的相關支出納入校園年度預算中,從而確保創新創業項目能夠順利開展。費用的投入除了包括直接對社團經費的扶持之外,學校也需要建立相關的創新創業管理經費的投入。例如,學校可以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對學生社團的網絡化管理,運用信息化服務平臺提高對社團的管理效率,發布相關的政策,邀請校外的企業家或者專門的創新創業研究專家到學校進行演講和分享。這部分的投入往往是無形的,信息化平臺的應用能夠提高校園社團的管理效率,在資源以及設備等方面給予創新創業項目更大支持。對于創新創業項目的指導教師來說,學校也可以增加對其的工資補助,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帶動師生投入創新創業實踐之中。
(三)多方謀劃,打造創業生態聯盟。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在于培養應用型人才,讓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期間能夠獲得更多應用能力的鍛煉,對于創新創業項目來說尤其如此,這種實踐能力的塑造,需要在學校階段就能夠有相應的訓練以及指導。所以,對于高職院校發展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來說,校方要能夠在校園內打造關于創業的生態聯盟,注重相關的宣傳教育,從而實現學生在學校以及就業之間的有效銜接。在這方面,關于生態聯盟的打造,學校要注意到各個社團之間的聯動,讓學生能夠成為生態聯盟的主體,注重社團的建設,讓社團的活動成為學生創新創業和鍛煉能力的重要平臺。校方也要認識到,要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建設,除了在校園內建設相關的創業實踐基地之外,也要與校外的企業積極合作,讓學生能有更多將創新創業項目帶到校外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企業的運營管理過程中,開拓視野以及思路,與自身學習的專業、興趣相融合,讓社團能夠成為激發創新創業熱情的重要平臺。
(四)優化創業導師團隊配置,提升創業能力培養的質量。社團活動在高職院校的開展過程中,教師的能力至關重要,所以教師本身要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素養。很多學生在社團中感到創新創業指導不夠的原因,也在于教師無法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一些社團活動的創業目標甚至是與實踐有很大脫節的,這種創業導向的偏差需要教師給予及時糾正。從高職院校領導的層面上看,要注重師資力量的培養,不斷優化創業導師的團隊配置,除了要有善于理論指導的教師,也要擁有更多富于實踐創業經驗的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實際的創業教育以及指導,這樣才能夠讓社團建設真正落到實處,讓學生在參與和實踐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強化對就業以及創業的認識。
綜上所述,面對社會環境的轉變,高職院校也要做出積極的調整,融入更多創新創業的因素,幫助學生提升創業能力,讓學生以社團作為重要的平臺,更新對創新創業的認識。學校在經費以及相關投入上加大力度,做好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在實踐的過程中探索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路徑,從而讓高職院校的學生具備更強的實戰能力,在進入社會之后擁有更為廣闊的個人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傅貽忙,曹雄彬.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現狀調查研究[J].中國市場,2017(36)
[2]李淑君,劉毅.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途徑研究[J].職教論壇,2017(14)
[3]車明浪,馬軼君.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0)
[4]鐘燕瑾.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困境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7(3)
[5]孔慶淇.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創業社團建設探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
(責編 丁 夢)